严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方面的重要论述,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人工智能为重要引擎的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人类在经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开始进入智能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底层技术从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全面连接,让计算机系统具备对外界的声音、图像、触感等信息的感知,到通过对感知的信息进行思考、理解、判断、决策等高级思维活动能力升级演进。以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智能互联网,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
人工智能契合新质生产力本质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与人工智能内在本质特征高度契合。
人工智能凸显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特征。高科技支撑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传统生产力的本质特征。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为代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催生未来产业不断发展。以“人工智能+”为着力点,促进各学科领域技术突破,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工具,赋能应用场景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形成产业新形态和增长新动能。
人工智能凸显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能特征。新质生产力高效能主要表现在其投入产出效率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因数据而生,融入各产业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通过高效处理和分析多模态数据,形成更富效率的人机协作,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高效利用,带来劳动者能力增长、劳动资料智能升级、劳动对象形态拓展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创造了新的生产空间,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凸显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更多体现技术、知识、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密集投入,而不是依靠大量的物质要素的投入,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人工智能通过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实现智能生产、自动检测和质量控制,显著提升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依托高水平的生产力,实现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通过推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智能革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以人工智能为引领加快培育和发展湖南新质生产力
湖南发展人工智能,具备良好的人才与科研力量、产业场景、数据资源。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牢牢抓住人工智能这个“重要引擎”,综合施策,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
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统筹谋划,加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顶层设计。要以更前瞻的视野、更全局的思考、更务实的担当,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出台“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抓规划、抓改革、抓服务,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项目、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统筹,深化经济、科技等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真正将科技与产业、金融、教育等各方面工作协同起来,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凝聚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以科技自立自强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加快湘江科学城、岳麓山大科城和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建设,集聚整合各类高能级要素,全力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高地。建立健全重点科研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优势互补的合作研究机制,探索“单家企业突破+新型举国体制作战”的湖南模式,依托“4+4”科创工程,强化湘江实验室龙头引领作用,推动省级实验室体系能级提升,培育国家实验室预备队,支持领军企业推进重大战略性技术和产品攻关突破,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原创性技术攻关,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
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以新兴产业发展引领新质生产力形成。加快湖南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建设,整合优化算力资源,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更好满足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产业应用对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快速增长的需求。要密切围绕新需求,立足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人工智能新产品和新服务,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垂直类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车、智能农机、智能康养设备等产品,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探索构建“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加快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创新,大力培引“专精特新”企业,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集群。
聚焦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锻造新质生产力。发挥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促进人工智能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各产业变革。积极推进 “智赋万企”行动,加快推进传统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畅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企业智造转型路径,释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聚变效应。深化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创新,实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聚焦培养人工智能科技人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深化人才制度和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针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畅通引进渠道、完善人才引进相关服务,健全要素参与的分配机制,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下。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推动变革。以产教融合为抓手,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打造人工智能实践应用创新平台,创新实践应用场景,加强产学研融通,加大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的联合培养力度,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急需的人才。
聚焦人工智能综合治理,防范新质生产力安全伦理风险。探索实施“人工智能+”领域包容审慎、创新友好的政策环境,促进行业发展,降低产业应用合规成本。面对安全伦理风险,建设人工智能安全保障平台,形成人工智能安全防控体系框架。加大“小快灵”“小切口”立法力度,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法规建设,重点解决监管制度的稳定性和前瞻性。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伦理制度建设,真正把人文伦理观念融入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中,推动技术应用向上向善。加强人工智能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行业监督机制,推动行业自律自治,提高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防止人工智能技术的恶用滥用。
(作者系省委网信办网络执法与监督处处长)
责编:万丽君
一审:万丽君
二审:易博文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