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有一种浪漫叫《竹海幻境》 期待与屈原共赴“香草美人”的理想世界
新湖南 • 旅游推荐
2024-05-20 21:21:4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涛 通讯员 王珊珊

浪漫桃花江,竹乡遇见美,有一种浪漫叫《竹海幻境》,遇见“香草美人”,遇见楚风美学,遇见永远“鲜活”的屈原。

5·20,在这充满爱意与圆满的日子,记者给你们送来了好消息——沉浸式楚风美学剧场《竹海幻境》很快将与大家见面。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记者提前探班《竹海幻境》,看看这部剧即将给我们送上怎样的浪漫。

《竹海幻境》是坐落在国家4A级景区——桃花江竹海景区内的文旅演艺项目,是先锋文艺导演李彦团队“幻境IP”系列的又一精品力作。该剧将桃江的 “屈原第二故乡”“楠竹之乡”“桃花江是美人窝”三张金字名片有机地融为一体。项目借助文化+科技的媒体艺术“魔法”,让游客跟随屈原的脚步,体验一场湖湘文化的溯源之旅,共赴“香草美人”的浪漫世界。

记者驱车驶入景区中央的一处山谷,别有洞天的全新陈设进入眼帘,项目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有室内、户外演出空间及剧场十二个,通过数字化控制与艺术化呈现的创新融合,“借景还境”地再现了传统中式的浪漫格调。

在诗词步道,撑一把油纸伞,听清雨滴落在竹叶的声音。在曲水流觞剧场,茂林修竹处,清流激湍,诗酒唱酬。在大剧场,头顶的天空、眼前的竹海、眼前的桌面融为一体,360度沉浸式的幻境场域带人穿越回屈原身边。

翻开清代同治年间的《益阳县志•人物志》,“流寓”一类赫然记载着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屈原。相传公元前290年,再度被流放的屈原过长江、涉洞庭,来到益阳桃花江畔,开启了在此长达九年的田园生活。屈原与这里的父老乡亲打成一片,和睦相处。屈原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留下了众多传说和遗迹。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上接仙气、下接地气,他有美好理想、有求索精神。《竹海幻境》打破了传统旅游演艺追求“大而全”的叙事倾向,撷取屈原人生经历的惊鸿一瞥,细腻地刻画了他的思想蜕变、灵魂升华过程,展现了一个永远年轻、永远鲜活的屈原形象。

在记者体验《竹海幻境》的故事中,屈原在竹海这方“求索者的精神驿站”识百草、开学堂,接触天地万物,受民教诲、与民同乐同苦,感受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光辉。他给竹海带来改变的同时,竹海也抚慰了屈原的心灵。离开尔虞我诈的楚国朝堂,与民风淳朴的竹海百姓接触的点点滴滴中,屈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简单地追求如何维系楚国王权,而是思考如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香草美人”是屈原笔下非常经典的文学意象。记者认为再没有一组词汇能像它一样,只需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就能道出文人的风骨、诗人的浪漫。“香草美人”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朱砂痣与白月光,是一切美好的象征,是一切理想的具化。

一趟《竹海幻境》的探班之旅将记者带入了刻画着“香草美人”的浪漫世界。在这里,记者看到了遍布四处的香草元素,而代表君子气节的竹子更是在剧场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我愿作一盏灯,陪夫子一同求索。”记者了解到《竹海幻境》的另一位主人公女媭,是桃江美人的代表,善烹饪、识香草,更懂得屈原诗中香草的思想寓意。这样一位有着独立灵魂、自身理想与内心追求的女子,在自己成年及笄之日,她选择了读书求索,只因“我信仰你的信仰”,希望与屈原并肩而行。

从形式到内容、思想,记者从《竹海幻境》中处处品味着中式美学,特别是剧目所演绎的楚风美学的精髓更是让记者受益无穷。不仅有赠香草、成人礼、曲水流觞宴等传统仪式,还配之以东方既白、沧浪绿、桃夭粉等传统色系,从灯具餐具的样式设计到宴会食物的楚辞命名,无不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

《竹海幻境》依托湖南“文化+科技”的产业优势、长沙“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品牌优势、桃江“浪漫桃花江,竹乡遇见美”的资源优势,是“文化+科技+旅游”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特点,在《竹海幻境》中有着充分体现。比如,水月数控装置、裸眼全息影像技术、数字回旋舞台、潜藏式水景舞台矩阵、可移动数控餐桌等多项专利研发背后,是技术革命性突破带来的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目前《竹海幻境》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好正式演出前的各项工作,记者将与各方游客相约桃花江畔、竹林深处,共同体验“屈原的浪漫一天”。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