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年轻“老工匠” ,用青春打磨航空航天产品|湘直工匠③
新湖南 • 风向标
2024-05-19 18:09:0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佳俊

他的工作听起来有些“高大上”——为航空航天器加工零件,但干起来却有些乏味——每天和各种刀具、夹具、模具等“打交道”。

他叫郭思粤,是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航材事业部数控加工中心的一名操作员,负责加工处理航空航天器的刹车片、隔热罩等零部件。35岁的他,已经是部门的核心骨干、公司经验最丰富的“老工匠”之一。

日前,郭思粤获得湖南省“湘直工匠”荣誉称号。

(郭思粤操作数控机床。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罗新国 摄)

“小郭爱钻研、肯动脑筋”

5月17日,记者见到郭思粤的时候,他正在车间和同事们忙活。

“小郭爱钻研、肯动脑筋。”苏阳是郭思粤的师傅,他告诉记者,每次完成生产任务后,郭思粤不是向自己请教问题,就是一个人埋头翻阅理论书籍和资料,“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电脑编程嘞。”

2008年,19岁的郭思粤大专毕业进入公司。实际生产需求和学校专业知识有所差别,他就边干边学。经过不断学习积累,郭思粤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很快就成长为一名熟练的机加操作员。

(郭思粤检查零件。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罗新国 摄)

2018年,公司接到一笔订单,加工生产某重点型号航天产品的零件。郭思粤所在的数控加工中心,负责对该零件表层进行精加工处理。

零件薄如蝉翼,如果采用常规方式加工,很容易发生形变。如何在不破坏零件结构的前提下完成加工,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能不能在零件里面填充一种材料,起到支撑作用?”郭思粤拿着图纸琢磨,对零件结构进行研究。

三天时间,数易其稿,郭思粤设计并制作出一套石墨套筒工装,成功实现了零件的稳定和精准塑性加工。

2019年,公司开始对碳陶材料进行试制生产。碳陶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冲击、抗腐蚀等特性,但同时也加大了加工塑形的难度。

“碳陶材料硬度高,加工起来容易磨损刀具。”郭思粤对记者说。

效率低、成本高,如何解决?大家犯了难。

郭思粤查阅大量论文后,提出采用电镀金刚石磨头刀具的建议,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改进。最终,实验型产品实现量产,该环节生产成本降低了50%,效率提升了66%。

工作以来,郭思粤不断改进工艺装备、优化加工程序,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多次荣获公司“优秀员工”“创新奖”等荣誉。

“郭师傅干活细致”

十几年过去,“小郭”成长为“郭师傅”,也带起了徒弟。

“郭师傅干活细致。”在徒弟张亿军眼中,师傅郭思粤十分严谨,“加工前,哪怕已经选择好刀具、设置好加工参数,只要脑中闪现一丝疑问,师傅都会不厌其烦地再检查一遍。”

郭思粤告诉记者,这一切都与一次失误有关。

那是郭思粤第一次单独加工,由于已经忙了一整天,他有些心不在焉。尽管设置参数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但他并未十分在意:“一直都是这样操作的,能有什么差错呢?”

然而,等到加工完零件进行检查时,郭思粤发现了问题——孔径开大了。回过神来的他又马上拿来铆钉,放到加工后的孔里面,晃动一下,果然尺寸大了。

(郭思粤用量具对加工好的零件进行检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罗新国 摄)

航空航天器材的零部件十分精密,不容许出现一点瑕疵。零件孔径虽小,但如果装配使用,由此引发的后果却是无法估量的。

“整个人一下子就都懵了。”提起失误,郭思粤至今仍然难以释怀,“一宿没有睡着,之后的一两个月时间,也都在想这件事。”

从那时起,郭思粤就提醒自己,不能光凭经验做事,一定要细致、严谨。

为了从技术上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郭思粤和师傅商量,每次准备工作就绪、正式开始加工之前,一定要互相再检查一遍。这也被作为基本流程写进了操作手册中。

(郭思粤(中)和同事们讨论加工技术。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罗新国 摄)

航空航天是一个系统工程,郭思粤和他的同事们都是几百万个零件中的一个,缺一不可。从小着迷航空航天的郭思粤,如今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每次看到自己参与加工的航空航天器发射升空,他都会高兴好一阵。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谈及未来规划,郭思粤对记者说,要继续在自己的岗位深入钻研,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作者:杨佳俊

责编:施泉江

一审:施泉江

二审:邓晶琎

三审:蒙志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