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乡村教师日志| 曹冬妮:做乡村阅读的“点灯人”
新湖南 • 动态
2024-05-16 20:07:03

【人物】

曹冬妮,1990年11月出生,长沙县春华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扎根乡村教育一线并长期坚持乡村儿童阅读推广,获评长沙市卓越教师、长沙市青年岗位能手、长沙市书香教师,被列入教育部“2023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日志】

5月15日,又是收获惊喜的一天。

上完亲子阅读课《寻找声音的耳朵》,我布置孩子们当场写一首关于声音的小诗,这篇《家里的声音》让我眼前一亮:

公鸡喔喔喔,天亮了。

母鸡咯咯咯,下蛋了。

小狗汪汪汪,来客了。

妈妈哦哦哦,我挨骂了。

多可爱的童趣,多生动的语言!想起上课时欢乐的场景,我不禁勾起了嘴角。阅读带给孩子们的变化,让我幸福满满。

(5月15日,曹冬妮在给孩子和家长上亲子阅读课。)

为何要给孩子们开展阅读教育,我的初心很简单,因为我自己就是从书里汲取力量成长的。

我是长沙县土生土长的乡村妞,5岁时因为脚受伤做了手术不能上学,在家一躺就是4年。

我多想像别的小朋友一样去上学啊!每天早晨,我就趴在床边的窗户旁,看着同龄人去上学,羡慕又痛苦。

爸爸妈妈心疼我,就想办法借来很多课外书给我看。我抱着新华字典,从小人书读到四大名著,这些书驱散我童年的寂寞,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尤其是捧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些在逆境中奋斗的故事让我时常热泪盈眶。

就这样,我被书“养”大了,即使错过了小学4年的学业,最终也凭着优异成绩考上了湖南科技大学。正是阅读,让我拥有了翱翔的翅膀。

(5月15日,曹冬妮亲子阅读课和学生互动。)

6年前,我第一次尝试利用节假日时间在春华镇文化站的书屋面向全镇的孩子上阅读课。精心准备,信心满满,走进书屋,却发现只来了3个孩子。

失落吗?灰心吗?当然有。“但还是有孩子愿意来啊。”我给自己打气。一堂长达两个小时的阅读课结束后,我看到了孩子们眼里的微光。

自掏腰包购置绘本、零食、玩具、文具作为奖品,备课越来越精细,讲解越来越生动,来的人也越来越多。预设的25个名额经常被“秒光”,还有人找到我要“走后门”,非要让自己的孩子挤进来旁听。孩子们对阅读的日渐喜爱,让我劲头十足。

虽然孩子们喜欢,但我发现,也有不少家长并不支持。

我的学生陈思颖跟奶奶一起生活。我去家访时,发现思颖奶奶买了很多本试卷和练习册,让思颖刷题。才一年级的孩子,每天做那么多试卷,太恐怖了。我劝说奶奶:“扔掉试卷,买一点课外书给思颖看。”奶奶却把我推开,没好气地说:“又不能每次考100分,看什么课外书,浪费时间。”

奶奶思想工作不好做,我采取迂回战术。让思颖担任我的语文课代表,让她带领同学朗读、讲故事,屡次邀请她来上我的阅读课……终于有一次,为了表扬她语文考了100分,思颖奶奶送她来上课了。

“奶奶,阅读课好有意思的,我还要来。”在思颖的央求下,她奶奶从妥协到支持。最记得2023年的暑假,我邀请同样热衷于儿童阅读推广的小伙伴们来做“花婆婆”,一共组织了6场主题阅读课,思颖没有落下一场,有时候她奶奶会坐在后面陪她一起听。后来我才知道,每次我们讲课的课外书,她奶奶都会委托亲戚买回来让思颖看。

思颖由此爱上了阅读,还成为我们班级习作集发表作品最多的孩子。奶奶把她发表的习作像贴奖状一样贴在墙上,口里念叨着:“还要让你姑姑再给你买几本书看看。”这可爱的举动,让我为思颖开心,也为自己开心。

这个学期,我在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每周开设亲子阅读课,思颖奶奶第一个响应,还摇身一变成了“推销员”,每遇到一个学生家长就推荐我的亲子阅读课。她也会挤时间陪思颖来上课,虽然已年过60岁,普通话也并不标准,但是在课堂上她真诚质朴的分享,令人动容。

孩子们的变化更让我欣喜。乡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父母缺位、隔代教育、资源匮乏等困境,他们的内心敏感而又沉默,不想说,不敢说,也不会说。可是,没有一个孩子本该寂静。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股奔腾的山泉,那里蕴藏着无穷的内在力量,有着蓬勃的声音。阅读,就是给他们打开一扇窗,架起一座桥,连接他们与更广阔的世界,让他们倾听内心的声音,并与他人分享内心的花园。

当我看到孩子们越来越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乐于表达,我的心里充盈着幸福与力量。让美好的故事每天发生,我想,这是我坚持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最大收获吧。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整理)

作者:余蓉

责编:李传新

一审:杨丹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