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南日报丨退休教师点亮瑶乡孩子音乐梦——记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宋嗣东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06 08:06:5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徽 通讯员 柳春亮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4月30日中午,湘粤交界的莽山深处,一位古稀老人正在教室指导学生唱歌,稚嫩的歌声飘出窗外,飞向大山。

这里是位于宜章县莽山瑶族乡的莽山民族学校。老人名叫宋嗣东,今年73岁,从广东来此支教已是第六个年头。2023年6月,他被评为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

“用音乐为瑶乡孩子打开一扇窗”

宋嗣东曾是广东佛山顺德桂洲中学的英语老师,因为热爱音乐,退休后在广州一家琴行做了6年培训老师。

2018年,宋嗣东来到莽山旅游,无意间听到莽山民族学校的负责人说,学校一直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音乐课多是其他学科的老师带着上。

“没人来我来,我以前在莽山教过书,只是屁股没坐热就走了,这次回来算是补偿。”宋嗣东回忆道,1977年,他作为知识青年下乡到莽山教书。尽管只任教一年便调走了,但这里淳朴的民风却令他印象深刻。“那时学校食堂周末不开餐,学生就邀我去家里吃;没地方买菜,就从自家地里薅一把青菜给我。”

言出必行。宋嗣东来到学校,他发现这是一所包含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学校,生源主要来自瑶族家庭,学生能歌善舞。不足的是孩子们乐理知识欠缺,有些瑶歌音唱不准。

“我当时就准备开设一个音乐特色班,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校资金有限,连个像样的乐器都没有,只能从二手市场买,或是向社会募捐。”宋嗣东说,一年后,好不容易凑齐了小提琴、大提琴、笛子、琵琶等乐器,可是,说服家长送孩子来上课又是一道难题。

“学这个东西有什么用?”不少家长有异议。

“用音乐为瑶乡孩子打开一扇窗。”宋嗣东答复。

学生赵琳因文化成绩不好担心自己考不上高中。宋嗣东便一边让她苦练笛子,一边帮她补齐文化课,经过努力,终于如愿考上高中。那一年中考,有11名像赵琳一样的学生凭借音乐特长考入高中。

“只要我干得动,就会一直教下去”

时光伴随音乐悄悄流失。6年来,宋嗣东每天利用午休、晚自习、大课间活动时间,带着零基础的孩子们学习音乐。

宋嗣东患有关节炎,从宿舍到教室有268级石阶,每天上课至少往返两次,但他并没有因此减少音乐课。家人虽然支持,但也担心他身体扛不住。

宋嗣东的女儿宋玎说,来支教之前,他们就跟父亲协商好,要注意糖尿病的饮食,定期测血糖;要按时吃保护关节的药;要定期回广州体检;要经常跟家人视频通话……

“即便他都做到了, 但妈妈还是不放心,总是找各种理由去看父亲。”宋玎说,妈妈前不久说山里湿气重,带着些中药就来了,天天煮药膳给父亲祛湿。

朋友有时也会来看望宋嗣东,可每当看到学校的条件,都劝他:“来这里一分钱不挣,还往里搭了好几万元买乐器,图什么?”

“图个开心吧!做了一辈子老师,这个职业已经深深烙进我的人生。”宋嗣东说,“只要我干得动,就会一直教下去。”

日复一日的付出有了回报。2019年5月,莽山民族学校民乐队参加宜章县第二十届中小学艺术节获得一等奖,小提琴齐奏《龙的传人》获得二等奖。

“上台领奖的时候,我激动得手发抖。”莽山民族学校校长黄世康说,这是学校第一次在艺术演出中被关注。

如今,有新生来学音乐,宋嗣东都会最先教《瑶族舞曲》《瑶家敬酒歌》《瑶族花棍舞》这几首曲子。“这里大部分学生是瑶族,希望他们学会自己民族的曲子,并且传承下去。”宋嗣东说。

责编:何庆辉

一审:何庆辉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