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心
自然是美的源泉,赋予人们无尽的遐想和灵感;人文则是一部历史长卷,以深刻的智慧塑造着我们的心灵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这是对人文之美的敬仰,也是对自然之美的礼赞。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湖南山川秀美,自古便是著名“打卡地”。李白到此,挥就“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快意;杜甫寓居,写下“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的孤寂……湖湘人文之盛,可见一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融合“命题”,需要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读懂“变”与“不变”的辩证法。花鼓戏《火宫殿》为传统剧目与历史建筑“牵线搭桥”,观众与演员“零距离”互动,人在戏中,戏随人走;今年清明节,不光是扫墓祭祖,还有许多人逛茶园、赏鲜花,感悟自然之美、品尝新鲜美食。这些都是适应时代之变的创新,其陶冶情操、慎终追远的价值观始终传承下来,只不过换了新的载体。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创新赋予其崭新的生命力。
继承革命文化,与自然之美相得益彰。三湘大地遍布着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宛若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以长征为例,通道转兵是实现伟大转折的开端,“半条被子”“断肠明志”等感人故事更是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要发挥“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资源优势,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红三角”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工程,着力打造十八洞村、沙洲村等新时代红色地标,构建红色研学教育培训体系,将研学活动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让革命文化与自然之美相得益彰,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
用好现代文化,将自然之美与科技相融。湖南旅游城市中,张家界独树一帜,甚至在韩国流传着“人生不到张家界,百岁岂能称老翁”的说法。除了“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无山山独尊”的自然风光,科技加持让这座城市更添灵动:多空间沉浸式演艺《遇见大庸》,结合声光科技及特效演绎等方式,巧妙展现奇峰秀水。当自然之美有了“高级”表达方式,游客自是纷至沓来。抓住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接连举办的契机,把握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打造更多具有湖湘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是湖南能否端稳“旅游饭”的关键。
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包括环境美、林子绿、空气好、水干净等。对很多地方来讲,发展是形象问题,也事关群众的基本健康权益;而对湖南来讲,除了形象和基本健康权益,还是“饭碗”问题,事关长远的发展竞争力。旅游产业在湖南是一个支柱产业,不少地方的老百姓是靠外地游客带来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吃饭的。游客为什么喜欢来张家界、湘西、郴州等地?就是因为那里有奇峰秀水、青山绿水等得天独厚的优质生态资源。如果哪一天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了,游客自然就不会再来了,多少老百姓的“饭碗”也就被砸了。
要注重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融合联动。比如说,发展“工业+旅游”大有可为。在湖南湘窖生态文化酿酒城,公司每年举办两次湘窖封坛大典,游客可参与美酒封坛与品鉴,亲手为亲朋好友封存专属美酒。现场还可以品尝特色小吃和湘窖特有的美食,参与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古风巡游等活动。邵阳湘窖酒业组织的这个工业旅游项目,让人们回味湘酒文化底蕴,体现了融合联动的魅力。
让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相辉映,关键在人。要坚定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路子,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办好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擦亮湖南文旅“五张名片”,绘就“诗与远方”新画卷,努力把大美湖南建设成为“既叫好又叫座”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责编:肖秀芬
一审:彭彭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