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在电影《超能陆战队》中,软萌可爱的机器人“大白”是主人公的全科医生,从日常身体检查到疑难杂症问诊,几乎无所不能。
科幻电影中的剧情,正在慢慢变成现实。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国内最早研发健康服务机器人的团队,国内首款集“体征检测、智能诊断、居家理疗、健康管理和情感陪护”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健康服务机器人正是其创新成果。近日,记者来到企业,感受新技术带来的健康服务新体验。
(超能机器人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机器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家有“小康”,精准解决市场痛点
“小康小康,我要做血压测量。”
唤作“小康”的健康服务机器人身高约40厘米,有着圆圆的脑袋和胖乎乎的身体。把手臂伸进机器人自带的测试筒内,片刻之后,血压测量报告自动生成,并通过微信快速分享给其他家庭成员。
据了解,这台机器人已通过二类医疗检测器械认证,可进行血压、心率、血糖等8项体征测量,每次体检数据生成的健康报告,可让消费者全面掌握身体健康状况。
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湘江介绍,第一代产品2018年问世,当时市面上医疗检测仪器大多功能单一,只能测量一种体征,且需要外置平板电脑显示数据,非常不方便。通过一体化整合多种检测设备,精准解决市场痛点,产品推出后大受欢迎。
老龄化趋势加剧,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增加。随市场需求而动,超能机器人的功能也在变得更加多元。如联合医疗专家打造医疗大模型数据库,一般的小病小痛只需对话机器人即可分析对症、给出建议;与三甲医院建立合作,提供一对一在线医生视频问诊等。2020年,该产品先后入选湖南省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工信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服务推广目录》。
目前,健康服务机器人“小康”已经升级到了第四代,不仅可以进行体征测量、智能诊断、健康管理,还具有视频问诊、紧急呼救、娱乐陪伴等多种功能。
(超能机器人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机器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智造”实力,百姓更普惠
4月中旬,在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的超能机器人生产基地,数百台健康服务机器人整齐排列,等待封装发货。
生产基地有数十台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测试仪器,月产能达2000台。每台机器人出厂前需经过近百项严格的标准化检测,确保所有机器人产品质量可靠、运行稳定。
量产,是一款硬件产品走向成熟的标志。健康服务机器人技术门类多,涉及机器人本体制造、互联网系统和人工智能算法多个领域,品控难度大,导致很多产品停留在演示验证阶段,难以大规模量产。
1个月出样机、3个月小批量、半年进量产,超能机器人的速度有赖强大的“智造”实力。公司一手抓研发,一手紧锣密鼓组建生产、销售和服务团队,在行业内率先进入量产阶段,把健康服务机器人的价格从几万元降至几千元,让百姓更普惠。
从产品研发到大规模量产,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
“医疗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仪器检测的精度决定健康服务机器人的成败。”肖湘江回忆,起初研发团队尝试用市面上现成的检测仪器进行组装,却发现很多仪器都测不准,影响消费体验。团队历时数年,经过大量实验,设计出新的算法,才大幅提高仪器检测准确度。
2016年成立至今,公司营收翻了六七倍,晋级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
技术迭代,“让人类没有难做的工作”
超能机器人脱胎于国防科大机器人团队,该团队1984年开始研究仿人机器人,技术底蕴深厚。
“新冠疫情后,全民对健康越发重视,B端客户、C端消费者的需求都在明显增加。但赛道越热,越要稳住定力。”肖湘江介绍,团队“死磕”研发,每年投入研发费用1000多万元,每年至少研发3个新产品,每个产品几乎每半年就要迭代一次,目前已实现全链条自主研发。
据介绍,超能机器人已累计研发出30余款机器人,其中10余款为全国首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未来,还将针对“三高”、慢病等特殊群体推出细分版本的健康服务机器人,研发具有健康护理功能的人形家庭保姆机器人,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技术创新是根本。通过技术迭代,让机器人应用到各个垂直细分领域,让人类没有难做的工作。”肖湘江说。
作者:谢卓芳 田超 郭宇轩
责编:王亮
一审:王亮
二审:张尚武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