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璐 通讯员 杨文 石荣 视频 李霞
精神科在以往被称为“冷门”专科,因为公众对精神健康问题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同时,精神科医生面临培养周期长、工作强度大、患者依从性差难管控等特点。
然而,就是这个满布挑战的领域,却有一位精神科医生,自1985年医学院毕业至今,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近40年间,从青春若晨到两鬓白霜,她用坚定而温暖的守护,将一个个迷失的心灵从混沌中“唤醒”,“引导”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她以自己的执着和热爱,为湖南省精神卫生事业贡献出卓越的力量。她,就是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精神医学专家、二级主任医师刘学军,医院首届“脑医·名医”获得者。
初心:这是一场生命中的“双向奔赴”
“39年前,我当精神科医生得到了全家的大力支持,而我也从未后悔。”回想起自己当精神科医生的经历,刘学军自称,这更像一场生命中的“双向奔赴”。
1980年,16岁的刘学军考上了湖南医学院。在湘雅图书馆,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等心理学名家的著作为她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同样的一个事情,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抉择?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些书里都有一一剖析,当时感觉太神奇了。”这些书似一簇簇火苗点燃刘学军对精神心理学浓厚的兴趣。
湖南是我国精神卫生的发源地,湘雅二医院在全国第一个开精神医学科。1983年,刘学军进入临床课程学习,精神医学大家杨德森、儿童精神病学家苏林雁等老师对《精神病学》深入浅出的讲授,进一步增进了她对这一学科的了解。
而真正让刘学军坚定选择当一名精神科医生的,是她的一名好友。就在刘学军本科毕业前夕,好友被诊断出双相情感障碍。异常兴奋,出现幻觉、妄想……陪着好友去看病,刘学军看着好友的发病症状满心难受,而办理住院时她才发现,精神疾病患者多,床位不够,好友不得不暂时住在周边招待所,“我陪她在招待所住了一周才住进医院,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不仅是为了拯救我的朋友,更是为了跟她一样的被疾病所困的患者。”
遇见:一次诊疗,成就医患20年的缘分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而它一旦生病,诊断难度很大。”刘学军说,精神科疾病细分下有200多种不同的疾病类型,很多疾病由心理、生理、病理多种因素综合所致,这需要精神科医生拥有强大的推理和判断能力,精准找到“罪魁祸首”,才能有效施治。
多年前,刘学军担任医院精神科主任,有次在查房时,她关注到一个“特别”的女孩。女孩20多岁正读研究生,因为行径“怪异”被家人送至医院。尽管有规范用药,但刘学军发现女孩症状并无好转。于是,冒着被“打骂”受伤的风险,刘学军走进了女孩房间,通过循序渐进的交流,刘学军终于从女孩口中“套出”病情答案——她并非患精神分裂症,而是强迫症。
刘学军说,分裂症通常有被害妄想,而女孩却是因一个“想拿尖东西戳别人屁股”的强迫意念支配,害怕自己做出这种很丢人的行为,才选择用激烈的方式让他人不要靠近。随后,刘学军改用治疗强迫症的药物,女孩很快治愈出院。
而这段缘分并没有结束,20年后,当年的女孩已经年逾四十,成为了一个重点中学老师,不久前,她带着自己的侄子找到刘学军就诊。孩子出现精神症状,跟她当年很像,于是她第一时间想起当年治好她的“医生姐姐”。刘学军随后诊断孩子同为强迫症,在对症治疗和坚持用药后,小患者顺利康复。
这样的缘分,每天都在延续。39年来,刘学军亲自诊治过的精神病人超到十万人次,一个个患者在她倾心倾情的救治和关爱中顺利出院。年轻当住院医师时,她总在天气突然变化时将自己的衣服拿给患者穿,常为拒食的患者喂饭,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女患者洗澡。对于患者的辱骂、吐口水甚至掐、打,她从不计较,“在我们医生看来,他们只是生病了,我们需要做的是获得患者的信任,让其配合诊疗。”患者家属要用红包对她表示感谢,她都婉言谢绝,实在拒绝不了的,她就将钱帮其交住院费。由于医德医风及业务技术好,刘学军多次荣立三等功、“先进工作者”“十佳职业道德模范”等。
突破:做最“懂”孩子的医生
由于精神疾病很多症状隐匿,患者及家人认知度不够、病耻感强,导致治疗难度大,其中首当其害的就是青少年儿童,十四五岁青春期是精神疾病发病高峰。多年前,刘学军就关注到青少年精神障碍问题,1999年,她回到母校,攻读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方向的研究生,并于200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随后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创建儿少心理科。
“门诊中总能碰到很多孩子已经有明显自残行为,家长却不以为然,我就会很着急。”刘学军说,每次碰到青少年患者,她首先是对家长进行“心理引导”。刘学军苦口婆心跟家长们进行疾病科普,“孩子再不住院,就有自杀风险了”“手机成瘾有很多原因,焦虑、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都可能导致,需具体判断”“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一个都不能少”……就是这样耐心交流,刘学军让家长对眼里的“问题少年”更多的包容和重视,也让被精神疾病折磨困扰的青少年们有了重新找回自我的机会。
当她看到很多孩子因为玩电子游戏成瘾而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便在国内首先开展儿童青少年网络游戏依赖方面的研究,进行流行率调查,并研究干预方法;申请并完成一系列创新性课题;研究成果获得湖南省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电针百会印堂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新技术,获“春光九汇”杯湖南省中医药科技三等奖。她在这些成果基础上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酒瘾网瘾科”,把科研成果用于临床,在寒暑假开展“青少年戒网瘾学习班”,为陷入“网瘾”不能自拔的青少年提供帮助。她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精神心理障碍治疗仪”被授予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她还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班等形式在全省推广科研成果,使认知行为治疗、针灸治疗网瘾等成果在基层精神病医院得以运用。
担当:医院“领跑”,助力全省精卫事业发展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作为省级精神卫生中心、委省共建国家精神医学中心,承担着全省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业务管理、技术指导等职能。2011年至2022年担任医院业务院长期间,刘学军一直带着“全局”意识思考问题,不仅要让医院“奔跑”起来,更要撬动和引领全省精卫事业发展。
考虑到有不少精神障碍患者伴有躯体疾病,刘学军牵头下成立伴有躯体疾病的精神病区,填补了省内临床工作的空白;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联系,对医生实行网上培训,使精神病诊疗水平与国际接轨;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中医院校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研究生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等。
为提升基层精神卫生诊疗水平,身为国家“中央支持地方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与治疗项目(686项目)”的省级技术负责人,刘学军从制定计划到亲自授课,近9年来多次下到全省每一个地区、县乡督查与指导,如今,686项目延伸到全省所有县区,在管患者达到30多万,各工作指标连年上升,10年稳居全国前三名。
为了帮助贫困患者,刘学军积极组织专家调研,了解并向政府报告基层精神病人现状;促成湖南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完成了数百名符合相关条件患者的救治救助任务。
刘学军重视人才培养。举办了一系列培训班及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了大批基层精神科医生,组织举办了多期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班,有效缓解了基层精神科医师紧缺现状;组织完成全省数千名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专干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全省基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水平。
尽管已经60岁、退居二线,刘学军依然不知疲倦地在临床忙碌着。做了患者多年“情绪垃圾桶”,刘学军说,她其实也曾被负面情绪笼罩,患者的抑郁痛苦她总感同身受,而她会将这些情绪转换成一首小诗,一幅水墨画,于是美景和诗歌总是充满她的微信朋友圈,这份独特的自我纾解方式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宁静与力量,也为同事与病友留下了一份独特的“小美好”。刘学军说,用最真诚的热爱去拥抱生活、工作,就是抵御心灵“迷雾”最大的利器。
责编:洪学智
一审:洪学智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