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当情绪“冰火交织”,“双相障碍”不容忽视
新湖南 • 有医说医
2024-03-29 18:48:22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黄麟绚 刘宇婷 谢雯

在一段较长周期内,时而元气满满、觉得自己状态“太好了”;时而自卑沮丧,觉得自己“太废了”……有人认为这或许是“正常的情绪变化”,也有人甚至觉得只不过是敏感矫情。

但有没有可能,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障碍日”,也是“中国双相障碍筛查日”。针对这种心理疾病的症状、信号、辨别方法,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唐秋萍,近距离接触这种已愈加高发的疾病。

情绪在高低间切换,“误诊漏诊”是现实难题

“它之所以叫双相情感障碍,是因为这类患者的情感表现有两种状态,在‘高低’间切换。”唐秋萍介绍,一方面,患者会表现出超出平常的亢奋,另一方面,也会陷入难以恢复的低落。有些人早上还兴高采烈,下午沮丧,到晚上可能就会轻生。

临床上,双相情感障碍症,也被称为“躁郁症”。

通常而言,“躁”或“郁”的状态一般会持续几周乃至几个月,其中“躁”的状态维持时间较短,诊断标准中情绪高涨、精力旺盛等“躁”的状态至少持续4天以上,而“郁”的状态则持续时间长一些,在2周到数月不等。

而这,恰巧是临床上最令医生“头疼”的难题。

“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往往是‘躁’的部分和‘郁’的部分交替发作。”唐秋萍介绍,正因为如此,许多患者当就诊时呈现抑郁的典型“三低”症状,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则会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有数据显示,中国约有37%的双相情感障碍被误诊为抑郁症,而漏诊也是常有的事。

“在我们接触的病人中,相较于典型病例而言,有此病发病倾向的人其实更多。”唐秋萍说,这也对临床心理医生提出十分严峻的挑战。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在首诊时便做出判断,只能通过长期地、纵向地持续跟进,慢慢摸索出患者的行为特征和轨迹,进而再确诊。”唐秋萍表示。通常而言,从首次出现症状到最终被确诊,往往要经历7-10年的时间,好在现在大家对这类疾病的认知度已经有所提高。

“在治疗方面,医生通常也须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状态及发病特点,结合必要的辅助手段,反复地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案。”她告诉记者,这或许是医学上目前达成共识的做法。

“这非常考验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依从性。”唐秋萍说,相较于症状较为典型的抑郁症、躁狂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等,双相情感障碍的确更具有“迷惑性”“欺骗性”,“自查难”“确诊难”“治愈难”等困境,也是不争的事实。

“过分上进”的孩子,可能是“高发人群”

15岁的美美(化名),前不久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美美整夜不睡觉第二天还能读书一整天,甚至沉迷于疯狂“刷题”;忽然变得高谈阔论,对什么事都产生兴趣,但有同学又发现她时而也会躲在厕所里沉默甚至流泪……

“美美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了。”从医近40年,“阅人无数”的唐秋萍称,这类疾病主要发病于成年早期,但现有的资料显示该类疾病的“触角”已广泛延伸至青少年群体,这令她很揪心。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不清楚,通常不是遭遇‘应激事件’所致的反应这么简单。”唐秋萍发现,不少被确诊的孩子,会表现出在学习上的“过分上进”,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追求过高的目标;但这类孩子往往也会表现出易激惹、专注力下降,甚至因为“过度兴奋”而导致体力过度消耗,出现身体不适等症状。

当“躁”的状态持续一定时间,孩子又会很容易进入“郁”的状态。

而此时的表现跟“躁”的状态截然相反,如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等,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状况,极端的情况还会出现轻生的观念和行为,这也是“郁”时最危险的症状。

她建议,当生活中孩子们主动倾诉时,家长要当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听完后“不乱指责、不泼冷水”;当孩子处于疑似躁狂发作、过分乐观自信、情绪大起大落时,应尽快带其就医,接受必要干预。

他们的“双面人生”,需要你我警觉“异常信号”

在唐秋萍看来,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身处抑郁和躁狂的“双面人生”,他们的处境往往更易被忽略。

“就每次发作而言,显著和完全缓解率约为70%;4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一年内复发。也就是说,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率比较高。”唐秋萍说出不乐观的现实。

“但通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及其他辅助治疗,大部分患者能达到病情的缓解。”唐秋萍说,一旦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的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控制症状,并坚持后期的巩固和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

“但从另一方面,我们学会辨别早期症状,或许能大概率早期识别患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她说。

那么,哪些早期信号需要我们警惕?

“患者在躁狂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思维活跃灵敏,导致平时想很久都想不出来的事情,忽然有很多想法,也随之有了很多想要做的事情。”唐秋萍说。

例如,有的人最近持续一段时间似乎晚上不用睡觉,但第二天照样精神好,甚至精力比往常要充沛一些,但社会功能并不会增强,做事经常有始无终,工作效率并不一定会增高;

有的人在一段时间内,一反常态表现出很容易与他人发生理论或冲突,并总是坚持自己是对的;

有的人近来自我感觉特别好,甚至时常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但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暗淡无光;

其它“躁”的表现还可能有:比之前更易在日常生活中冒险、计划更多的活动或项目,不再“前怕狼后怕虎”、打扮得更五彩缤纷、购买更奢侈的衣服、更加健谈,或想法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更没有耐心或更容易急躁等等。

“我们要摆脱一种错误认知,那就是把一个人所有的情绪表现,单一归结为‘性格使然’或‘心情问题’甚至是‘矫情娇气’。”唐秋萍呼吁,了解必要的心理知识,是每个人都要掌握的必备技能。

作者:周倜

责编:李传新

一审:周倜

二审:段涵敏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