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书记市长论坛丨朱洪武:永州聚力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21 17:12:13

图片来源/新华社

■湖南省永州市委书记 朱洪武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鼓励支持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2011年,国家设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8年,永州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5年来,永州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承接规模、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为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近年,永州牢牢把握国内产业转移趋势,以产业链招商作为招商的主攻方向,重点开展小分队招商,积极利用“港洽周”“沪洽周”等各类招商平台,大力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招商活动,重点引进了一批优质企业,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永州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396个,累计利用外资5428亿元。下一步,要进一步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聚焦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锚定“向南向海向外”战略方向,坚持锻长板、挖潜力与补短板、强弱项相结合,精确问题导向,找准资源禀赋,以更大气魄、更宽视野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助力全省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增加永州分量,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永州篇章。

聚力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承接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承接产业转移需立足发展实际,发挥区域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和战略着力点。永州具有最好的区位优势和最优的开放平台,既是湖南对外开放的南大门,也是中西部地区对接东盟的重要通道节点,理应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

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永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锚定“绿色、高端、集群”的承接战略目标,加速融“湾”,步步深入。全市引进投资2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558个,其中53.4%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特色轻工等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生动实践了“研发在大湾,生产在永州”的“科创飞地”模式。

产业兴则永州兴、产业强则永州强。推进示范区建设,必须坚持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承接。永州靠工业和制造业起家,也必须靠工业和制造业走向未来。要推动先进制造业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主导优势产业培育,既要承接好产业资本,也要兼顾产业技术、产业人才以及研发中心的整体转移。在开放合作中谋得发展先机,在机制创新中形成错位优势,做到政策率先在永州落地、经验率先在永州创造、成效率先在永州体现。 

聚力营商环境优化,激发承接活力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个大国,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实体经济是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实体经济优先发展对优化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构建系统化、集成化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重心在产业,出路在招商。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把发展产业当使命,视营商环境为生命,加大制度创新,放权赋能,走出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永州路径”。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长期以来,永州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交通,最大的短板是产业。为合理高效利用外商投资,市级领导带队赴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77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通办”,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全省同类市州第一;全力抓好“一个机场迁建,两条水运航道,三条高速公路,四个铁路项目”综合交通“十大工程”建设,打通“向南向海向外”外联“新通道”,切实将永州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转变为三省通衢的交通优势。

优化营商环境,责任落实是关键。“营商”二字归根结底在于“商”,环境的优劣最终要由市场主体的感受说了算,要由经济发展的成效说了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要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摒弃“衙门式作风”,全力当好企业“服务员”,着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要继续推深做实“放管服”改革,努力掀起来永投资兴业、到永干事创业热潮。 

聚力园区功能提升,夯实承接载体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打造高水平承接平台,是推动承接转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新产业从沿海向永州转移,精心构筑承接平台是关键。缺少平台依托,产业就如同“空中楼阁”,产业承接和产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永州“开放兴市、产业强市”蓄入了无限动能。要继续抓住机遇,提前介入准备,引导产业园区向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的华丽转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永州模式”。

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曾经,“一台车、一包烟、一张纸”是永州工业经济的画像,三家企业一度贡献了全市四分之一的规模工业产值。而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七大新兴支柱产业体系形成,多项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市以实施“135”工程为契机,全力创建“五好”园区,百亿园区增加到10个,省级高新区发展到4个,永州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江华的电机制造、蓝山的皮具箱包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强势崛起。

永州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必须充分利用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抓好“五好”园区建设,在发展中承接、在承接中提升,既要把沿海地区的企业、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引进来,更要将产业“链起来”,凸显成本“洼地”、服务“高地”和融合“舞台”的区域优势,弥补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级差,竭力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

聚力开放合作深化,拓展承接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永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近,商源相通,近1/6户籍人口在大湾区务工经商,学技能、拓眼界、增收入。近两年,永州引进的270个超2亿元产业项目中,近一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排头兵,扩大对外开放,以转型带转移,以转移促转型,既是国家赋予永州的使命,也是永州实现高质量高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对于发达地区,永州发展基础还不厚实,长期面临“一农独大、低端主导”困局,发展动能不足。永州要崛起,兴工强农是关键,尤需向外借势借力。要更加主动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合作,坚定不移走开放之路,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扩大开放,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90分钟高铁经济圈,把“南大门”变为“桥头堡”。要实现硬联通、软对接并举,注重承接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立足于再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发展转型”,加快建设以国际陆港为龙头的开放合作平台,不断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

作者:朱洪武

责编:黄柳英

一审:黄柳英

二审:李礼壹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