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湘渝冀浙黔五省市党报联动,探访当地乡村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山乡巨变的生动实践——“千”种风光 “万”般姿态
新湖南 • 风向标
2024-03-09 07:04:51
首页头条收录

湘渝冀浙黔五省市党报联动,探访当地乡村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山乡巨变的生动实践——

“千”种风光 “万”般姿态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为薇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王亚同

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浙江日报记者 祝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勇军

当前,乡村振兴工作正向纵深推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以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赢得广泛赞誉。全国两会开幕前后,湖南日报携手重庆日报、河北日报、浙江日报、贵州日报4家省级党报开展联动报道,五地全国人大代表畅谈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共绘和美乡村发展新蓝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湖南省古丈县牛角山村

茶山如画 乡风如诗

龙献文。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尚文 摄

3月2日清晨,云雾缠绕着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茶山青翠,茶叶吐绿,满眼生机。

“还过一个星期,头茬春茶就可以采摘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龙献文正和茶农查看茶叶长势。

村民龙刘芳盘算着,今年父母家10多亩茶园的收入大约有四五万元。“以前龙书记要带着我们种茶叶,我们都不干,种点苞谷还可以喂猪,种了茶叶怎么销得出去嘛?”

牛角山村的茶叶种植从50亩试验地起步,目前已扩展到1.38万亩。最大的变化,在于茶农的态度。“最开始是‘要我种’,现在是‘我要种’。种植技术进步了,销路广了,钱赚得多了,茶农自然就愿意种。”龙刘芳说。

湖南牛角山村。(资料图片)

龙献文说,牛角山村从人均年收入791元的贫困村,发展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靠的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的切实落地,靠的是村里党员干部和村民齐心协力的奋斗。“我们这里是苗族聚居地,穷的时候有首歌,唱的是,‘有女莫嫁牛角山,家家户户穷叮当,半年有粮半年荒,十个汉子九个单’。现在茶叶、旅游产业势头好,不光是本地,许多周边地区的年轻人都来我们村里做事呢!”

龙玲芝是牛角山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她向记者介绍,公司1350名员工,三分之二是40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有的做茶叶深加工技术员,有的干导游,还有的做主播带货”。

说起牛角山的旅游业,龙献文掏出手机说:“您瞧瞧,这是大年初六我们村的视频,来了几十台大巴车的游客。”如今,牛角山村依靠传统村落开发苗寨旅游。2023年,村里旅游业实现营收过亿元。

如今的牛角山村,水、电、医疗、文化娱乐等设施完善。一入夜,广场上音乐响起来了,舞蹈跳起来了,苗歌对起来了。

一片叶子,让牛角山村拔掉穷根;村寨旅游,让牛角山村插上“翅膀”。茶山如画,乡风如诗,勤劳的牛角山村人精神抖擞!

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

“天路”新貌 青春还乡

毛相林。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苏思 摄

3月2日,准备赴京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翻开一本精美画册说:“这本画册展现了下庄20年来的变化,讲述了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建设好发展好下庄的故事。”

画册里有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一条“天路”盘旋在悬崖峭壁之间。“咱们村四面环山,就像坐在一口井中,村民世代贫困。这条出村的‘天路’,是1997年我带着村民开始修的,8公里长,花了整整7年。”

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毛相林第一个上台,接受习近平总书记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奖章和证书。习近平总书记嘱咐他,加油干,把下庄建设好、发展好。

回村后,毛相林带领下庄人探索发展出蓝绿橙“三色”经济,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农文旅融合和纽荷尔脐橙种植。

重庆下庄村。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尹诗语 摄

如今,脐橙成为了村里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600余亩。2023年,下庄全村柑橘收入超过100万元。

“天路”加宽硬化,打通了下庄旅游环线,该村如今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庄人事迹陈列室、愚公大讲堂等陆续投用。村民们开起农家乐,下庄村还打造了民宿集群,引入旅游公司,每天接待游客不断。

村里的生活越来越好,回村投身乡村振兴的年轻人更多了。“90后”袁孝鑫就是其中一位。两年前,她辞去重庆城里的工作,回村开设扎染工坊。因年轻、踏实又有闯劲,她获得村民一致认可。去年10月,袁孝鑫接过毛相林的“接力棒”,担任村委会主任。

不仅是袁孝鑫,回到下庄的年轻人,还有开挖掘机的黄平、乡村教师彭淦……以前,下庄人修路是为走出大山,现在,人们又沿着这条路回到村里。

看着年轻后辈崭露头角,毛相林说:“产业兴、人才旺,村里才更有希望,乡村才能真正振兴。接续奋斗加油干,既是年轻一代的追求,也是下庄人矢志不移的精神传承。”

河北省灵寿县车谷砣村

土里有“金” 抱团去挖

陈春芳。受访者 供图

观太行峰峦起伏,赏千年古茶树;吃农家饭,看田园景……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太行山脉深处,一个名叫车谷砣的小山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土里有‘金子’,就看你咋挖!”3月4日,说起这些年村庄的变化,全国人大代表、灵寿县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春芳说,“我们村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和活力,农文旅融合,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

从贫在深山无人识到生态旅游名声起,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车谷砣村的变化,离不开发展乡村产业。

河北车谷砣村。车谷砣村 供图

“这里不仅有浓厚的红色文化,还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村内的千年古茶树、特色民宿很有吸引力。”陈春芳说。

车谷砣村依托当地独特资源,初步建成以康养为主题的“灵寿·车谷砣康养旅游度假区”,乡亲们吃上了生态饭,挣上了旅游钱,搬出了小土屋,住进了新民居。

“一个村富不算富!”由车谷砣村党支部牵头,创新成立了车谷砣沟域联合党总支,带领沟域内5个村共同打造“中国·灵寿车谷砣全沟域生态旅游度假带”,努力把农业做成产业化,把旅游做成规模化,把康养做成市场化,以生态产业化经营实现“绿色共富”。

种植猕猴桃、嫁接茶树苗、栽下中草药……为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车谷砣村还把目光聚焦到特色种植业上。

车谷砣村联合周边村,谋划将2000余亩山地用于特色产业种植,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小小猕猴桃,成了“摇钱树”。如今,该村野生猕猴桃亩产2500公斤左右,村民年纯收入三四万元。

太行深处,一个小村庄一天天美丽富裕起来……

浙江省义乌市李祖村

“关键小事” 因地制宜

方豪龙。受访者 供图

“学习‘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什么最重要?我觉得是4个字:因地制宜。”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义乌市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豪龙说。

和很多浙江乡村一样,20多年前的李祖村,曾是“脏乱差”落后村,在当地被称作“水牛角村”(意为“看不到发展希望”的穷村庄)。乘着“千万工程”东风,李祖村从整治村容村貌着手,一步步实现美丽蝶变。

实施“千万工程”,浙江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要从老百姓关心在乎的“关键小事”着手。方豪龙说,以深化“千万工程”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村支两委深入开展“两问大家访”,一问“家里最需帮助解决的一件事”,二问“村集体最需做的一件事”,围绕村庄发展重点工作,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村庄发展重点确定民生实事项目。

浙江李祖村创客业态。陈洋波 摄

“李祖村是典型的城郊村,存在发展空间少、老百姓居住环境不够好等问题。”方豪龙说,为解决部分村民住房困难问题,2017年,村集体开建两幢小高层,此后又着手做了两件事:在楼房前打造“妈妈的味道”小木屋美食街,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旧屋腾出的空间,由村里收回后进行修缮改造,引入创客等新业态。

这次参加全国两会,方豪龙的行李箱里就装着村里打造的文创产品。“乡村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批热爱乡村、有想法、有情怀的年轻人。”方豪龙说,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和美乡村建设,李祖村要让更多年轻人在乡村找到发展舞台。

今年1月,李祖村联合周边方塘村等5个村开展党建联建,李祖正在变身“大李祖”。“一人富不算富,一村富也不算富,我们要带领周边更多村庄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方豪龙说,各村将把闲置资源统筹起来规划产业项目,用更大的平台招引、培育人才留在乡村、建设乡村、运营乡村,实现抱团发展。

贵州省黔西市雨朵镇

好果好菜 “甜”了村寨

付庆梅。受访者 供图

阳春三月,草木萌发。贵州省黔西市雨朵镇土城村和平坝村1200亩油菜、韭菜、马铃薯基地,一派生机盎然。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我们要持续把韭菜、圣女果、红菜薹等特色产业巩固好发展好,为群众增收持续发力。”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市雨朵镇党委书记付庆梅语气坚定地说,去年全镇仅圣女果总产量就达87万斤,远销全国多个省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首站来到黔西并作出重要指示: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贵州雨朵镇的田园风光。雨朵镇 供图

“我们时刻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付庆梅说,2021年以来,雨朵镇在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的同时,巩固发展好特色产业,围绕韭菜、圣女果、红米水稻等特色产业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种一年管三年,一年割了又一年”,田间地头,韭菜种植户有说有笑地分拣捆扎韭菜。

“韭菜的年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韭菜作为雨朵镇的特色产业之一,在助力群众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付庆梅介绍,去年全镇13个村有近1660户共种植韭菜约5000亩,有效带动劳动力就业6640余人,带动周边8个乡镇、毗邻3个县区一起种植。

除了韭菜,镇里的绿色有机圣女果、羊肚菌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从生产、储存、加工、销售等方面规划了较为完整的发展路径。

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付庆梅说,今年将充分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继续用好民建中央和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进一步做优做强雨朵的特色产业,努力让乡亲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编:谭思敏

一审:姚茜琼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