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苦难的呻吟,才是人间最高贵的诗章——评王计兵诗集《赶时间的人》
文丨施俊杰
送外卖的王计兵在等餐、等红灯、等电梯的空隙里写了4000多首诗,出版的诗集《赶时间的人》在豆瓣上被打出9.3分。《赶时间的人》收纳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王计兵在送外卖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类是他关于父母和故乡的情感表达,一类是描写与他一般在大城市中挣扎求生、不起眼的普通人。他的诗浅白、直接、感性、不装腔作势,有真情实感,有生活的现场感,有生命的痛感,让无数读者看得热泪盈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近几十年来,现代诗受到的非议和责难颇多。尤其是在萨特、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进入国内之后,诗歌进入后现代,开始通过颠覆传统、解构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创作,希望以瓦解诗歌的崇高性来彰显诗人自身的先锋性。颠覆与解构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混入了很多文学修养不足、学识不够、格调不高、一心只想以诗歌为终南捷径的所谓“诗人”,导致诗坛充斥着许多“下半身诗人”“屎尿屁诗人”“脑残体诗人”“梨花体诗人”……这直接影响了大部分读者越来越讨厌这些所谓的“先锋”诗人,认为那些充满阴冷怪癖的呓语简直玷污了诗歌。
有些人以不合韵律、音乐性不强、格调和境界不高来批判现代诗,这其实是不公平的。因为合辙押韵是中国古诗词的评判标准,而现代诗却是西方的舶来品,所以,我们不应该用古诗词的标准来评判现代诗,正如我们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评判中医。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现代诗才能算得上是好诗?什么样的诗人才能算是优秀的诗人?《牛津英语大词典》对西式诗歌的第一个解释强调诗歌崇高、典雅的本质,说它是想象力文学的最高程度。但该词典也强调了诗歌常见、直白、实用的一面。英国小说家乔治·艾略特在《米德尔马契》中说:“要成为一个诗人,必须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它可以随时洞察事物的幽微变化,而且迅速地感知一切,因为洞察力只是善于在感情的弦上弹出各种声调的一只训练有素的手。总之,在这颗心灵中,认识可以立即转化为感觉,感觉又可以像一种新的认识器官一样爆发出反光。”
通常情况下,一个优秀的诗人必定会在向外探索、捕捉现实生活意象的同时向内挖掘自己,他们往往具备孤独、敏锐、敏感、真性情、自由的灵魂与才情。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一首现代诗写得好不好,通常也可以有两个评判标准,一个是看这首诗娴熟的技巧、巧妙的隐喻、新奇的意象以及隐藏在文字背后令人惊叹的思想火花;另一个则是看有没有充满烟火气息的真挚情感表达,能不能通过个人情感和思想体验去叩开更多人的心扉。而现代诗最大毛病就在于割裂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文字里既没有令读者惊叹的思想火花,又不能叩开普通读者的心扉,引发读者的共鸣。在这个古体诗曾经辉煌过的国度,有优秀传统文本的国度,现代诗的发展不但没有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甚至还在开倒车,至今连完整的诗学创作体系和评价体系都没有形成。这是因为现代诗一味的模仿西方、照搬西方,彻底抛弃了古诗传承,与传统诗学形成了巨大的断层。
想要建造一座灿烂辉煌的诗歌殿堂可能需要千百年,但是摧毁一座诗歌殿堂可能只要几十年。割裂传统,便没有来路;断绝传承,便没了积累,没了厚度,只能踏上歧途;人为制造阅读的壁垒,堆砌一些晦涩难懂的意象:故作先锋,以颠覆和解构的姿态来包装自己,掩盖学识不够修养不足的窘迫;在刻意营造的小圈子里坐井观天,把标新立异的怪癖当做是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标识,把日常的废话分行当做是自鸣得意的创作,把没有读者欣赏厚着脸皮曲解为精英本来就应该是小众的……
幸好,除了那些一心想要颠覆传统的后现代先锋诗人之外,还有很多触景生情、温暖他人、关怀生命、体恤人性、追求信仰的诗人。比如“矿工诗人”陈年喜,从事深井爆破工作近20年,一手埋炸药,一手写诗歌;比如“外卖诗人”王计兵,坚持一边送外卖一边进行诗歌创作,成就了赶时间的人。
《赶时间的人》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世界是一个地名
王庄村也是
每天我都能遇到
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
用双脚锤击大地
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王计兵的诗扎根生活,文字质朴简洁却极具鲜活的生命力。在大城市奔波求生的打工人,谁没有经历风雨中奔波在大街小巷?谁没有经历颠沛流离的艰难时光?谁没有被生活的磨砺泯灭掉的梦想?起点越低的普通人,想要活出人生的光亮,就越是要风雨兼程,负重前行,付出更多的艰辛与磨难。王计兵出身寒微,面对生活的狂风骤雨却从不抱怨、从不言弃,从未放弃文学的梦想,他不啻微芒,造炬成阳,用一首首诗记录着人生的悲苦喜乐,记录着打工人的奋斗挣扎,记录着乐观与热爱对生活重拳的奋力反抗。王计兵在《自序:文学拯救了我》中写道:“虽然生活不尽如人意,但我没觉得生活有多苦。”诗歌虽然没法给他物质上带来极大的转变,但却令他内心充实、丰富,“每一段磨难都是对你的历练,都是你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越是灰暗的从前,越会成为照亮未来的光。”
《新寺庙》
不能确定,我是不是
第一个跨进寺庙的送餐人
大雄宝殿众神就位
居高临下
只俯视着我一个人
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如果我许愿
必能额外得到提前兑现
不用夹在长长的队伍里
等待叫号
像某些窗口前众多排队者中的一员
可我并不准备跪拜
时间在催
我还有许多单子需要及时配送
此刻,我才是菩萨
面对众多的许愿人
对于那些没时间做饭或懒得做饭的现代都市人,手机上的外卖软件犹如一座有求必应的庙宇,只要花钱许愿,愿望就必然会实现。王计兵的诗就像是一面映照生活的镜子,他从自己的经历中捕捉和提炼出诗意来,其中并没有太复杂的技巧,也没有把心思放在华丽的辞藻堆砌上,他只是在还原生活本身,当他的乐观、豁达和俏皮的心声吐露的一瞬间,便自然而然地掀起了读者心中的波澜,展现出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生活像一面斜坡
诗歌是陡峭的另一面
王计兵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手机记录着脑海中闪过的灵光,等忙碌完一天,闲暇之余在整理串联成一首首完整的诗。每当捕获灵感时,脑海中的兴奋与战栗,都会让他头皮发麻。对于他而言,生活是艰难的,但是生活里不仅仅只有艰难,苦难是生活的一面,是烂掉的一面,但是生活还有另外一面,华丽、光鲜的一面。
每天我都能遇到
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
用双脚锤击大地
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多年来,不论生活的担子多么沉重,王计兵始终在泥里生活,在风中写诗,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他倾诉的是个人的生活体验,描摹的是一个在城市中漂泊、挣扎的众生相,笔下映照出的却是那些不甘心被艰辛生活打倒的普通而立体的人心里最灿烂的光芒。在他的笔下,每一句诗都在提灯前行、乐观向上,每一句诗都是对人生磨难的嘲讽和反抗,每一句诗都是在寒冬的积雪中奋力奔跑,迎接春天的怒放。
在白驹过隙的时光中,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都是在人生道路上拼命“赶时间的人”,我们追赶着时间,同时也在被时间追赶。但我们可以选择向王计兵一样,在风霜雨雪中,保持着拼搏向上的激情和力量,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创造出不被过往定义的未来和希望。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