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先学
中秋节前,收到来自故乡的快递——一箱橘子。
这箱精色内白的橘子,来自故乡叔叔的橘园。它虽经历几千里的车船劳顿,果皮依然光泽柔和,手感温润,指尖轻挤,本色的微苦酸甜顿时弥漫开来,一阵浓郁,一阵清新,全是屈子《橘颂》的隽永。
一枚橘子在手,我在天山脚下透过中秋月,分明看到了远在湖南资兴东江湖畔的故乡——清江枫联一个叫做高圳垅的山村。
那是一个色彩微妙、意境丰富的水墨画般的山村,屋舍井然,炊烟袅袅;山娃嬉闹,蛙鸣鸟唱。村民秉持祖训,以土地仁厚的品行,流水自然的法则,与日月同行。东西两条小溪哺育、润泽着山村,沿小溪蜿蜒堤岸修建的高低错落的猪栏牛圈或杂物房 ,盖顶的一般是杉树皮或如半个括号的青瓦,它们丰富了山村水墨画的层次和细节。两条小溪在村前汇合后,它们一路前推后搡嬉闹着把山里人对日月的理解和对土地的情怀带到山下东江湖。祖先以及他们的后人随山势水形开垦的梯田,齐屋场向上层层叠叠直到油茶林脚下,向下则次第且错落铺下山底,线条跌宕起伏,曲折有韵。山村的祖祖辈辈就在这些梯田里种植水稻,水稻是村民唯一的生活资料。山村地少,便显金贵,为仓廪充实,凡可落脚处,有水则莳蔸禾,旱地便种窝红薯。也在溪畔、田角或地头偶见一两株桃、梨或李,也没人管,任其春华秋实,不指望它们有什么出息,更没指望它们成为农家过活的角子。未料,二十多年后,当初的“空寡”东西——水果——成了山村的主要产业,而担纲家家户户收入主角的,则是橘子!
在我十四岁离开故乡之前,虽说走亲戚在蛇形偷过枣子,在高湾偷过桃子,在峡峪和表弟偷柚子,但真没偷过橘子。因为无论是我村,还是邻村,甚至是当初在我看来是天下第一大村的峡峪,我都没见过与柚子有着亲戚关系的橘子树——肯定有,但我真没找到!某年中秋,爷爷从旧市买来一个四两饼,一个柚子,还有几个橘子。患有严重哮喘病的奶奶将四两饼切成七牙,全家七口人一人一牙;奶奶又剥开柚子,她把柚子肉一牙一牙分给一家人吃。我对四两饼和柚子当然很喜欢,但我对橘子最有兴趣,这是十岁的我第一次见到它。在全家人各忙各的时候,我专心地把玩着橘子。扁圆的橘子在手上有种实在的沉重感,红色的橘皮洇开着隐约的青绿。我用指头在小心翼翼中用力挤捏,有看不见的汁水猝不及防喷我脸上,一种起初浓郁,但弥漫开后则清新无比的香味顿时让我神清气爽。我把橘子贴近鼻孔贪婪地嗅吸,如爷爷抽旱烟那样,很快,一种来自遥远神秘地方的晕眩让我沉醉。即使我在1978年随父去了新疆,戈壁漠风也没能吹淡我对橘子的迷恋,以至于上世纪末新疆有了橘子卖,我经常买一公斤一口气吃完。
我随父进疆落脚在一个叫做铁米塔木的地方,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那是个煤矿,极目四野,是黝黑的戈壁石,是铁锈色的石山,是稀疏生长着骆驼刺和梭梭柴的荒漠。从九月就急急慌慌到来的冬天,直到次年五月才拖沓着离开,近九个月的时间里,目光所及,无一丝绿意。在没有现代物流的新疆,我们一年中只在六七八三个月可吃上韭菜、辣椒、圆茄子、西红柿等种类有限的蔬菜,其余大部分时间只能吃储藏在地窖里的萝卜白菜,水果只有本地产的苹果和西瓜。橘子,是少有人能想到的奢侈品,甚至还有很多人没听说过。到20世纪90年代,新疆有了橘子,大都来自川、赣、鄂,每买橘子,我都要问“是湖南橘子吗”?卖家给我的答案当然是失望。我固执地寻找湖南橘子,其实找的不是橘子,是乡思。因此,在新疆见不到橘子的那些漫长岁月里,我爱上了屈子九章之《橘颂》,每每在寒风裹挟着沙石呼啸着拍打窗户,而我不能入眠的夜晚,我一边撕心裂肺地想念着故乡和亲人,一边拿出手抄的《橘颂》躲在被窝里轻声吟咏: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在黑夜里也依然晶莹的泪水中,我一遍一遍回味着仅有一次的橘瓣在舌齿间迸发出的酸甜,也在泪水中极力想象我没见过的橘子树的样子!
我第一次见到橘子树,比我第一次见到橘子晚了十五年!那年,我在长沙读书,位于岳麓山下的校园正处于橘园中,我常于课余拨开虚掩的板门进园闲步。
橘园四周种着密密匝匝的蔷薇或迎春花,起着篱笆的作用。湿漉漉红泥质地的小道和道旁的青苔,保留着雨的印象;沾粘又滑腻的小道纵横于橘林,通向橘林深处四散的人家或橘林外的荷塘、水田和茶山;橘林人家红砖墙,屋顶盖着大片灰色或红色的水泥瓦;藕煤或柴燃烧的烟味掺和着屋角猪栏散发的骚臭味,构成了农家的日子味道。而门前屋后的竹丛和几蔸一叶才舒一叶生的芭蕉,又为橘林人家添了几分雅致情调 。到春天,篱笆墙就是一围花墙,单瓣或复瓣、粉红或纯白的蔷薇花一簇簇开着,又有蜂蝶和小雀前来捧场,一围花墙就现了闹闹的样子,也是青春勃发的样子。花墙围着的橘园里是碎小但是簇拥而开的橘子花,五片花瓣的花朵,花瓣基部为白色,花蕊浅黄而纤细。清纯、娴静的橘子花,飘散着清淡又沁润肺腑的花香。落雨了,风来了,花瓣无序地洒落在红泥小道上,也会沾人发上和身上。此时漫步于橘林,花雨和花香令人沉醉,又令人想象,尤其希望身边有个她——她温软,她娴静;她裸露在藕色底子印有稀疏百合花图案的无袖长裙外的小臂和象牙色长颈上,有柔软的茸毫;她长发垂直,披散到腰,散发出令人神往的橘子花香;她和我在橘林的雨中,沐浴在橘林人家飘来的笛音里,顶一柄阔大的芭蕉叶一直走啊一直走……我在每个有闲的日子,带着这样的青春向往,在橘林和橘树,和想象中的她,也和自己对话,直到放假回乡。
第一次暑假回乡是在1989年,碧波万顷的东江湖迷了我回家的路,淹没了我少年时期留在读书路上踉踉跄跄的脚印。我坐错了船,下错了码头,等我穿过一个个种满橘子的村庄,于天黑时才抵达我出生的小山村。山村老屋依然,梯田依然,水稻依然,叔叔婶婶和村里人没谁说到橘子。等我说起长沙和我一路经过的村庄种满了橘子,叔叔们沉默了一会才犹豫地问我也是问他们自己:种橘子这种东西,我们还叫农民吗?我们,还有我们的猪吃什么?
叔叔婶婶和村民们带着这些疑问和焦虑,不安地跨入新世纪。
1992年,我从长沙回到新疆十三年后,带着两岁的儿子回乡,家乡依然是水田蛙跳,萤火横飞的景致;又过三年到了2008年再回乡,当我在蛇形村靠岸下船,踩着泥泞的黄泥路艰难穿过蛇形村筑在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橘林,上山到了我村,惊奇地发现村庄虽然还是那几排老屋,但眼前出现了一半稻花香,一半橘花香的新气象;时光再过十三年后的2022年,我带着已读大学的儿子回乡过年。从新区坐上堂弟棠棠来接我们的车一路驰过名字熟悉但面貌全新的村庄,又在山道缓慢行驶十几分钟,终在村口下车。站村口,如果不是老屋前溪边那棵百年古树依然翠绿,如果不是叔叔婶婶和村民用方言唤我乳名,我真怀疑眼前停着各式车辆、新楼栋栋的地方就是我梦里常回的故乡!
回乡次日,在二叔和小叔的引领下,我带着儿子游走在村前村后的橘林,仔细端详我魂牵梦萦的故乡。一路上,叔叔他们东一句西一句的旁白和解说,再现了他们起初从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传统农耕,艰难地转为以橘子为主产的水果种植的怀疑、焦虑和担忧的复杂心情。山风徐徐,涧水淙淙,仿佛在向我回放叔叔他们当年不安的长吁短叹。然而,当叔叔和村里人放下犁耙,拿起锄头铁锨种植橘子等果树才短短十几年光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生活质量一步一步接近梦想。
——崎岖狭窄又泥泞的山道不见了,眼前是蜿蜒绵亘但平整宽阔的水泥公路。
——老屋剩不多了,村庄规模扩张了近一倍,一栋栋乡村别墅伫立在村口橘林里或马路边。我70多岁的二叔也住进了别墅,一应家电齐全。连村里过活最艰难的身有残疾的爱国叔也住进了新房。二叔看出了我的疑问,告诉我,爱国叔如今享受低保,政府给他建了新屋。
——村边小河以前每年遇洪则溃的石砌河堤,做成了混凝土护坡;踩上去吱吱嘎嘎痛苦呻吟,常有孩子跌落河底的简易木桥,被混凝土浇筑的桥替代了。小叔说这是地方政府保护东江湖水源头而实施的民生工程。
——以前家家户户过日子必不可少的挑水和砍柴的繁重家务没了,清冽甘甜的山泉水直通灶头;液化气代替了烧柴,过去砍柴、烧炭造成的癞疤和伤痕的大山,如今竹林如海,林木苍翠。
——猪圈牛栏消失了,空气更加清新,也少了蚊蝇,但村里人天天都有鲜肉吃。流动超市定期进村,肩挑背扛大半辈子的叔叔们也享受到了送货进屋的服务。村里没了闲人,他们在做完果树管理工作之余,拉班搭伙下山打工挣活钱去了。
——村里的下一代,用新知识和新思维做着上一辈人不敢想也不敢信的事。发抖音发朋友圈开直播,向外面的世界炫耀东江湖畔被大山收藏的仙境风光,并根据季节,网售特产和水果……
从橘园回到老屋,本家婶婶和这家大嫂那家弟妹纷纷端来橘子给我和我儿子吃。眼前满满的一桌橘子,它们大小适中,色泽鲜艳,在我看来并无差别。随便拿起一个,指尖轻轻一挤,浓郁的芳香牵引出我童年在家过中秋唯一一次吃橘子的情景,不禁热泪盈眶。控制好心情,我剥开橘子薄而光滑的皮,白色橘络下,一瓣瓣紧围着的瓢囊如月牙;透光看果肉呈现出蜂蜜般的色泽,酸酸甜甜的想象顿时让我满口生津。捏一瓣橘肉入口,只轻轻一咬,迸发出的浓郁橘香充盈口腔,随后果汁四溢,有点黏,有点稠,润喉甜心,藏着回味,藏着追忆。至此,我才知道我在新疆吃过的橘子,和故乡这色泽鲜艳、橘香浓郁、甜酸适度、爽口化渣的橘子相比,差别竟然那么大!
这次回乡,儿子年后即返校,而我则住到了四月才回疆。回疆时,叔叔婶婶和村里乡亲送给我十几箱橘子,我花了近三千元邮费寄到了新疆。亲人们给我的每一个橘子我都不拒绝,不是我贪婪,而是我不能拒绝他们的真诚。
又是中秋,故乡新熟的橘子寄到了。仔细打量眼前因完全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且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农博会金奖、2008年北京农交会获银奖,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国而让叔叔他们自豪的橘子。我虽分不清哪个是特早熟、椪柑、杂柑,哪个是冰糖橙、脐橙、夏橙……但我深知,每一个橘子的酸甜,都是故乡亲人的汗水掺和着故乡水土,经风雨和日月发酵而成;那白色橘络清晰地记载了故乡亲人在橘园辛苦劳作的程序。手握橘子,闻着橘香,我的目光越过天山,穿过千年,眼前的橘子绝不仅仅是一种常见水果,从橘树的一枝一叶,到一花一果,它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橘子的文化内涵在岭南文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橘同桔,见桔得吉,大吉大利;其金灿灿的外表,彰显着“招财进宝,财源滚滚”的美好祝愿和憧憬,因此这一地区过年有“摆年橘”的传统。橘子绝不仅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元素,它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其内涵更为深刻。屈原、晏子、张九龄、苏轼、柳宗元等等历史名家都钟爱橘子,给我们留下很多关于橘的诗文。
屈原赋予橘遗世独立、坚贞不渝、横而不流、热爱祖国等内涵,使橘成为理想人格的化身。晏子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说,其实是肯定了橘独立不迁的特性。唐名相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赞颂橘即便在冬天也保持翠绿的本色,有“岁寒心”。这不单是言橘有耐寒品性,也是诗人自己傲霜斗雪的高洁忠贞的品质的表白。为永州花蛇留名的柳宗元,在他被贬永州时写下《南中荣橘柚》,整首诗处处化用《橘颂》典故,可以说是对《橘颂》的致敬之作。正是因为柳宗元对屈原人品和思想非常崇拜,他在屈原的精神感召下,才能在被贬永州的岁月里纵情山水,写出脍炙人口《永州八记》。好吃荔枝,又做得一手好猪肉的苏轼,他也很喜欢吃橘子。东坡先生吃一瓣橘子填一阕词: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浣溪沙·咏橘》)他通过“菊暗荷枯一夜霜”与“新苞绿叶照林光”对比,毫不吝啬地赞美橘子不畏严寒、坚贞高洁的品性。
与橘有关的诗句还有很多,而且今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关于橘的诗篇。在“ 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的东江湖畔,包括我叔叔婶婶在内的清江人,他们在为世界保护纯净浩瀚、朦胧缥缈,融山的娟秀、水的神韵于一体的宛若仙境的东江湖的同时,躬身在橘林中松土、除草、修剪、抹芽、蔬果、施肥、浇灌、杀虫……用他们皮粗肉糙的双手续写着关于橘子、关于明天更美好的诗篇。在他们的诗篇中,依然会有屈子的精神,但肯定不会有《橘颂》暗藏的失望。
作品评语:作者是一名身在遥远的新疆游子,对家乡一片深情,家乡漫山遍野片片橘林,总时不时在脑海中闪过,思绪恰似那缠缠绵绵的东江水,特别是对清江柑橘的描写生动,每字每句都充满甜甜的意味,清香那般:“剥开橘子薄而光滑的皮,白色橘络下,一瓣瓣紧围的果囊如月牙,透光果肉呈现出蜂蜜的色泽,酸酸甜甜的感觉顿时让我满口生津。捏一瓣橘肉入口,轻轻一咬,迸发出的浓郁橘香充盈口腔,果汁四溢,有点黏,有点稠,润喉甜口,藏着回味,藏着追忆……”字字句句,生动形象,多么诱人!
此文评委认为评二等奖完全够格。
作者:何先学
责编:张劲佳
一审:张劲佳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