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南日报特稿丨破解群众就医难 新邵县打造医共体建设样板
新湖南客户端
2023-12-14 07:10:47

昌小英 陈仕球 戴明政

一边是广大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迫切需求,另一边是农村基层医疗资源的供给不足、不均衡。这些困境,使得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变得迫在眉睫。

2019年,新邵县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邵阳市唯一)。聚焦破解群众就医难题,该县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初步形成管理、服务、利益、责任和文化紧密型共同体,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不再发愁。

(县总医院为患者开展防卒中健康知识讲座。)

服务“一体化”,高效调配资源

近日,家住新邵县酿溪镇的李翠芬老人因摔倒腰部剧烈疼痛到酿溪镇卫生院就诊,通过CT检查,医生诊断李翠芬胸椎压缩性骨折,需转诊至新邵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镇卫生院医生线上联系县人民医院,李翠芬迅速完成转诊。县人民医院以李翠芬在镇卫生院的检查结果为依据,当晚就为她完成手术。

“医共体建设,患者在县内任何医院的检查结果均可互认,医疗资源调配也更快捷高效。”新邵县人民医院院长介绍,这既节省了老百姓的费用,又节省了抢救、治疗时间。

(影像中心医生为患者阅片)

新邵县根据群众就医习惯、地域分布以及医院服务能力,科学组建县域医共体。由县人民医院牵头,与2家县级医院、16家乡镇卫生院(含村卫生室)组建新邵县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医共体内推行“六统一”,即:统一人员、统一绩效、统一业务、统一财务、统一医技、统一信息管理,建立并完善“1办+9部+10中心”管理架构,统一调配资源,提高运行效率。

依托该模式,今年来该县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信息化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基层医院管理、电子病例、检验、影像四大系统的服务器部署,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药品使用、医疗保障、医疗卫生资源各系统互联互通;组建集医疗、科研及教学于一体的医共体影像诊断中心,将县人民医院CT、DR、MRI等影像单元深度融合,统一集中办公、业务培训、诊断标准,实施基层收费;推进远程心电、远程会诊在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运用,建立以总医院为中枢,覆盖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联通省市三级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实施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实现“乡检查、县诊断、区域互认”。

同时,发挥医共体资源共享优势,推动医疗资源从“往上聚”向“往下沉”转变。该县建立县级专家库,将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的100余名专家纳入其中,为每个乡镇分院分配驻点专家,开展查房带教、基层坐诊、巡诊、义诊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今年以来,总院对16家基层分院开展了2轮业务培训,共培训医务人员500余人次。

得益医共体建设,新邵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快捷、同质化的诊疗服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目前,该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占比78.53%,居邵阳市9县市之首,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县域门诊次均费用控制在120元以内,远低于全省20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162.97元的平均值。

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诊疗蓬勃发展

“在镇医院做阑尾切除手术,既快速消除了我的疼痛,又减少了到大医院的奔波,减轻花销,非常好。”日前,巨口铺镇白云村居民肖华在该镇卫生院做完阑尾切除手术后说。

肖华坦言,以前出于对镇上医疗的不信任,家里的亲戚大病小痛他都往上级医院跑。而如今,巨口铺镇卫生院发展越来越好,尤其是肛肠特色诊疗在邵阳小有名气,发病第一时间,他毫不犹豫选择到家门口的医院就医。

聚焦老百姓就医信心不足,习惯性跨乡镇、县到省市就医这一矛盾,新邵县提出“两手抓”方案,即一手抓县级医院能力建设,一手抓基层医疗能力建设,推动全域医院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提振就医信心。

(总医院医务部相关负责人在龙溪铺分院指导医疗质量)

新邵县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等建立专科联盟,定期邀请上级专家来院坐诊、指导查房、手术指导、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讲座。同时,选送多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培养骨干和专家型人才,医疗队伍得到进一步增强;支持县中医院(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重点发展4大重点专科,目前已成为三级甲等骨伤专科医院。

县级医院综合实力增强,今年1至10月,四类手术量同期比增幅28.77%。1-10月牵头医院业务收入2.56亿,同期比增幅17.4%;总诊疗人次同期比增幅8.09%;出院人次同期比增幅17.49%;

(总医院医生在寺门前分院为患者检查身体)

该县还依托医共体资源优势,在乡镇分院发展特色专科。县总医院牵头,组织专家到16家乡镇分院考察,挖掘培养有特色专科能力的医生,组织医疗人才定期下沉开展技术指导和授课培训,做强乡镇分院特色专科,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目前,该县乡镇分院逐步形成酿溪镇分院牙科、中医疼痛科,巨口铺镇分院外科,小塘镇分院肛肠科、中医科,坪上镇分院糖尿病专科,陈家坊镇分院全科内科等特色科室。

“差异化发展提升各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全县就医吸引效应。”新邵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唐艳梅介绍,今年来,该县乡镇分院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诊疗人次数占比78.53%,门急诊占比超过75%。2022年,该县16家乡镇卫生院业务总收入达1.75亿,其中业务收入过千万的有8家。

擦亮中医名片,慢病管理跑出“加速度”

小塘镇居民孙明亮是该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忠实“粉丝”。“我颈椎变型压迫神经,手麻、头昏,医生每次给我完推拿就能明显好转。”孙明亮说。

“中药副作用相对小,价格便宜,疗效也好,乡亲们都认可中药。”小塘镇卫生院院长李晓忠介绍,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为周边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让卫生院的业务量增加。今年1至10月,该院中医药收入占业务总量的48%。

(小镇镇中医馆医生为患者手法复位)

新邵县中医文化底蕴深厚,拥有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邵孙氏正骨术”“龙山药王文化”分别于2014年、2021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县抓住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契机,大力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大中医人才培养,擦亮中医名片。

发挥县内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全国中医学术流派(湖南孙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的优势,下派优秀中医专家,传、帮、带分院中医药人员熟练掌握针灸、中医磁疗、电针、热敷、刮痧、拔火罐、神灯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有力推动乡镇分院中医适宜技术的健康发展;开展“名中医团队进基层”传帮带活动,近3年来,100余名乡镇、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参与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目前,该县建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馆实现全覆盖,87.69%的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服务,70%以上村卫生室可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同时,完善“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络。由县总医院医生、乡镇卫生院医生、护士和乡村医生组成的“1+2+N”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利用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上门为群众实行个性化服务,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随访,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总医院医生为村民义诊)

新邵县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城区,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格局,该县中医药诊疗服务量常年占医疗业务量的40%以上,慢病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率超过90%。

责编:昌小英

一审:昌小英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