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践行“第二个结合”!湖南一师把思政课开到青年毛泽东游学之路
新湖南 • 动态
2023-12-06 21:07:15

  湖南日报12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颜蒹葭)高校思政课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落实好“第二个结合”?12月2日至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把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搬到了青年毛泽东游学之路。

  1917年暑假,湖南一师青年学子毛泽东,与好友萧子升不带分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从长沙出发,游历了宁乡、安化、益阳、沅江4县,历时一个半月,行程900多里。“毛泽东此次游学收获之一,就是认识到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于是在次年的4月,毛泽东与萧子升、蔡和森等成立了被誉为‘建党先声’的新民学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攀文说。

  为了上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移动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织本校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及教务处等部门的29名师生代表,从东方红校区出发,重走百年前青年毛泽东游学过的主要线路。

  师生们首先来到青年毛泽东游学宁乡的第一站——夏铎铺镇石仑关。“在这里,我想起了毛泽东的七律《游学即景》,听到了毛泽东遇雨凭诗借伞的故事,看到了‘毛泽东与宁乡’党史陈列室和‘梦想广场’等景点,感受到了新时代‘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2级学生方子睿说。

  随后,师生们来到了前身为云山书院的云山小学。地处宁乡横市镇的云山书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湘中革命的摇篮”。云山书院是由湖南一师校友、陕西巡抚刘典效仿城南书院创办的,革命先辈何叔衡、谢觉哉、刘雪初、萧述凡等湖南一师校友曾在此学习过,何叔衡、谢觉哉还曾在此执教传播新文化和进行革命讲演。“1917年7月毛泽东赴宁乡游学调查时,也曾来此住过,并在附近农家访贫问苦。”多次来过云山书院的商学院副教授文连阳介绍。

  宁乡最后一站是密印寺,师生们参观了毛泽东游学留宿处和毛泽东“惊天一指”认出金佛的万佛殿等处。当年,毛泽东和萧子升游学至此,借住寺中,翻阅了寺藏的各种佛经,与方丈讨论佛理,还谈到了孔子和老子,纵论深谈了两天三晚。毛泽东在1936年和斯诺的谈话中说到了这次沩山之行,在1955年底还特别叮嘱时任宁乡县委书记的张鹤亭:“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

  到达安化梅城后,师生们前往前身为始于1692年中梅书院的安化一中,先后参观了校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武庙古建筑群和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史实陈列馆。毛泽东和萧子升当年到达这里调查民情,拜访学人,游览名胜,感受一方文化。在城郊紫云山下,他们访问了贫苦农民张步胜妻子夏婆婆,听她唱了反映长工艰难生活的《长工歌》;连续3次拜访安化劝学所所长夏默庵,互成知交。“1925年6月,毛泽东为发展革命组织第二次来到安化,并在安化甲种师范学校勉励学生‘要读活书,不要读死书’。我们今天重走青年毛泽东游学之路,就是要学习伟人读无字之书,体民生之艰,立寻本之志。”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3级学生曾紫洋说。

  离开安化,下一站便来到益阳龙洲中学。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551年的龙洲书院,其规模与岳麓书院相当,享有“益阳文化之摇篮”的美誉。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萧子升游学到益阳时,曾留宿龙洲书院,并在宝塔下的资江游泳。1925年,毛泽东到益阳指导建党和农运工作,再次留宿于此。1963年,毛泽东曾对老同学田士清说:“龙洲书院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有山有水,风景不错。我曾两次到益阳,都住在书院里头藏书楼下的书房里。”

  “1917年暑假的游学开启了毛泽东的社会调查之路,不久后他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主张,在湖南萌发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事求是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政课搬到在青年毛泽东游学之路上的多个传统书院,有利于同学们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和相互成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竹苗博士说。

  湖南一师这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此次活动的开展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开发红色课程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模式的具体示范,是我校探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助力高等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参与调研活动的校教务处老师金宏伟说。


作者:余蓉

责编:李传新

一审:余蓉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