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吹过田野的风③|小禾青青初长成
新湖南 • 教育资讯
2023-11-21 19:00:44

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董以良

青山隔岸望,稻香秋收忙。金秋时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稻浪滚滚、喜迎丰收。

跨过田埂,穿过稻茬,禾穗社工创始人、原古丈县乡镇社会工作服务总站站长龙仙翠带着几名苗寨孩子在田间嬉戏,捕捉野趣,用温暖的陪伴守望着另一种“小禾”的“丰收”。

▲ 快乐游戏

“我曾经也是他们中间的一员。”看着孩子们兴奋的脸庞,龙仙翠回忆道。

童年的记忆,在蓦然回首时徐徐展开寂寞的长卷。

1995年出生的龙仙翠是古丈县默戎镇中寨村土生土长的苗族姑娘,也曾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员。和盼着假期的城里娃不一样,儿时的她最害怕的就是节假日。父母外出务工、长辈忙于田间地头,记忆中的童年总是充满枯燥乏味的气息,长满了无声无息的孤独。

人生的转折,在不经意间打开方寸的明亮。

故事发生在2003年。这一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师生走进中寨村,在当地设立农村社会工作实习基地,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和村民开展起社会工作服务。

▲跳绳比赛

“他们每年都来,为我们辅导功课,开展文娱活动,还帮家庭贫困的孩子联系爱心助学款和免费营养午餐。”这群叫做“社工”的陌生人照亮了龙仙翠沉寂孤单的童年,也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帮助他人、传递爱心的种子。

高考填报志愿时,龙仙翠坚定地选择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8年大学毕业后,她又拒绝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通过湖南省基层社工站“禾计划”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专职社工,担任起古丈县乡镇社会工作服务总站站长。

▲慰问老人

孩童的渴望,在浓浓爱意中慢慢有了答案。

在家乡开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龙仙翠在很多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农村儿童缺少陪伴,也没有上兴趣班的机会,一放假只能在家里自娱自乐。”内心孤独的留守儿童成为龙仙翠关注的重点,她希望和儿时遇到的社工们一样,给家乡儿童带去像城里孩子那样鲜艳明亮的童年回忆。

2018年,龙仙翠在古丈县试点“禾趣计划”暑期夏令营项目。她带领社工站成员走进各个村寨,摸排出2000余名留守儿童。并依托古丈县在全县建设“儿童之家”的契机,将这个乡村儿童关爱和保护项目推广至古丈县103个村寨。

“夏令营的哥哥姐姐教我跳舞、唱苗歌,每个暑假都很快乐。”“我最喜欢绘画课,以后想成为一个漫画家。”采访中,提到夏令营,中寨村的陈梦、陈琳俩姐妹兴奋地说个不停。简陋的房间里还张贴着一张姐姐陈琳第一年加入夏令营时的简笔画,虽然线条粗糙、色彩单调,却几年如一日装饰着她的梦想。

曹家村的苗族姑娘王欣对苗族文化情有独钟,“在夏令营,老师给我送了一套漂亮的苗族服饰。我还学会了打苗鼓、唱苗歌,去年儿童节还在学校表演了苗鼓舞。”这份兴趣让原本腼腆内向的王欣找到自信,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趣味手工

孩子们度过了一个个飞扬在大山深处的快乐夏天。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和艺体课程的开展,让他们感受艺术魅力、培养兴趣爱好,也为苗寨孩子打开了热爱家乡、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一扇窗户。

“小朋友,我们准备在村子里开展活动,你要来跟我们一起玩吗?”龙仙翠第一次上门走访时,翁草村的陈凯对这群陌生人十分防备,拒绝了龙仙翠的好意。

“第二天他们又来了。”龙仙翠还找到村里和陈凯同龄的孩子,陪他“旁听”夏令营课程。和想象中的“补习班”不同,社工们教趣味英语、辅导作业,还成立了舞蹈、绘画、运动等兴趣小组,和大家一起做游戏、猜谜语、打篮球。这天下午,陈凯和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

▲“两人三足”

加入夏令营后,陈凯发现,这些社工哥哥姐姐白天给村里孩子免费上课,晚上就在教室里打地铺,生活十分艰苦。“长大后,我又能为家乡做些什么?”他常常陷入这样的思索。

山乡的暖意,在你我携手下有了星辰大海。

上高中后,陈凯主动加入了翁草村社工站的志愿者队伍。每次社工走访村寨、开展活动,他就带路、翻译、积极宣传、发动村民。每年暑假,他又回到夏令营,以志愿者的身份帮忙维持秩序、组织活动。

▲学包粽子

孩子们爱上了家乡,也爱上了社工工作。

“翠翠姐,我也想报考民政学院的社工专业,以后跟你一样回家乡做社工。但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龙仙翠的手机里还保留着这样一条短信,这是2021年高考前夕,中寨村一名叫龙婷的学生发给她的。

在龙仙翠的鼓励下,龙婷鼓起勇气参加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单招考试,成功考入该校社会工作专业,如今已是一名大三学生。“大学期间,我每个寒暑假都坚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接下来我想通过专升本考试继续提升学历,用更扎实、更专业的技能为家乡服务。”

从“被温暖”到主动“去温暖”、从参加志愿服务到考入社工专业,还有不少孩子回到家乡走上社工岗位……这是社会工作留给“龙仙翠”们共同的成长印记,这样的故事在大山的苗寨里还有很多。

▲乡村走访

山间亦有芳蕙,草木独成风景。看着曾经由社工照看的孩子逐渐成长为关爱起年轻一代的志愿者和“预备”社工,龙仙翠内心总会涌出一种感动。儿时的温暖、埋在心中的种子,从她手中得到延续,在深山苗寨里开出花朵,次第绽放,漾起一圈圈芬芳的涟漪。龙仙翠眺望远山,她思索着,坚守与改变,其实也是为了乡村孩子的远方。(文中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被温暖治愈的童年

□ 董以良

古丈县位于湖南西部的武陵山片区,原是国家级贫困县。龙仙翠居住的中寨村是当地最为偏远、闭塞的一个村落。从寨子前往默戎镇的那条路缠盘青山,与碧水作伴,风景无比秀丽,却曾是村里学童共同的童年“阴影”。

“以前没有公共交通,无人接送的情况下,只能徒步2小时去上学。”在龙仙翠儿时的记忆里,寨子里很多哥哥姐姐初中毕业后便不再读书。贫穷落后不仅阻隔了求学道路,也遮蔽了山区孩子向上奋进的精神之窗。

龙仙翠小时候也很少思考自己长大后会在哪里?做什么?20年前那群活泼热情的社工哥哥、社工姐姐让她看到了世界的另一种可能。他们走进深山,也走进她心里,像一束光照亮她的童年,也照亮她未来的方向。如乌鸦反哺,20年后龙仙翠又回到美丽的家乡,以社工的身份去温暖更多孩子的童年。

如今的中寨村绿水青山依旧,交通、网络串联起山区角落的人间烟火,苗寨孩子继续书写着这场温暖的接力。

作者:董以良,龙力

责编:董以良

一审:董以良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