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刘晓岚:行医者,为“能工巧匠”,更要做“人间脊梁”
新湖南 • 动态
2023-11-17 17:38:07


文字/视频 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陶艳 刘丹

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1块骶骨和1块尾脊骨,共同组成成年人的脊柱。脊柱是骨肉联合的支点,是人体最重要的支架。

“我们一旦失手,病人可能一辈子都站不起来了。”11月13日,记者对话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大主任刘晓岚,随同他的视角,走进脊柱外科的世界。

今年是刘晓岚钻研脊柱外科的第三十个年头,从一名懵懂的医学生到成为湖湘名医专家、骨科带头人,这背后,承载着他对业务一丝不苟、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秉性,以及精湛深厚的医学功底。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与普外科医生不同,骨科医生更像是木匠手艺人。他们不仅需要灵巧的双手,还需要娴熟地应用各种专业工具,还要刚柔并济,细致打磨每一道工序,精雕细琢每一处缺损,用绣花功夫处理复杂人体难题。

“刚入行的时候,我一有空就去实验室剥橘子,削树皮,练习在内窥镜下精巧娴熟地剥好一个个橘子,打磨好一块块树皮夹板模型,既要精准,又要美观,以便训练各种内镜下的分离,切削,打磨,钳夹,缝扎等技术。”哪怕已经过去几十年,刘晓岚依旧对初入脊柱外科的那段岁月念念不忘。

20世纪90年代,医疗设施较为简陋,刘晓岚便自己创造条件反复练习各项外科技术,模拟内镜操作训练手眼分离技术等基本操作技能,为后来的临床实践奠定扎实基础。

“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感觉有一点枯燥,但一想到我的操作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提及做“木匠”的感受,刘晓岚说。

骨科医生,其实也得是“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宏观的知识体系。而骨科的治疗范围,不止在“骨”,软组织、肌肉、韧带神经等都属于其涵盖范围。

为了全面掌握学科知识,在骨科领域有所突破,刘晓岚秉持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对自己提出极高要求——既学习优秀传统中医骨科技术,又吸取现代西医先进科研成果,要做到手法、开方、开刀样样精通。为此,他投入大量热情与精力,既注重理论学习,又积极参与手术锻炼实践技能,“刚工作的那10年,基本每天都在做手术,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工作”。

在生命禁区“刀锋起舞”

传统中医认为脊柱乃“督脉”,能够统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决定性因素。西医则言,脊柱是人体自愈力的金钥匙,管理人体所有知觉神经,影响众多器官的生理功能。

与功能重要性相对应的是治疗的高难度和高风险。在从业生涯中,刘晓岚就经历过无数次的疑难抉择和高风险考验。

2017年,一位50来岁的患者在不小心滑了一跤后出现四肢无力、不能行走、呼吸十分困难的情况,该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均未找到根本病因,慕名来到刘晓岚处求诊。

根据患者现有症状表现,刘晓岚初步推断患者的问题出在颈部,结合检查发现,患者颈部延髓存在变形,推断为延髓受到压迫。可通过检查手段,却无法找到具体的致压物。根据多年经验,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刘晓岚推断,患者或是存在寰枢椎的发育畸形,也即一条仅仅完成了部分骨化的系带,束缚住了患者的延髓。

“骨化的东西通过检测手段可以看到,但是如果致压物是众多软组织中一条骨化不完全的结构,就难以用检测手段发现,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刘晓岚解释,患者的寰枢椎发育畸形一直未影响到生活,正是因为摔了一跤,导致了系带的脱位,才出现了压迫问题。

对该病例的诊断本就十分艰难,而手术更是难上加难。延髓位于脑干最下端,维持生命所必要的基本中枢都集中在此,在外科手术中,延髓有“生命禁区”之称。可如果不手术,不把这根类似橡皮筋的系带给挑出来,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既然已经找到了问题,为了患者的生命,还是要试一试。”思虑再三后,刘晓岚带领团队制定了周全的手术方案,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手术台。

寻找系带在何处,成为了手术最大的难点。众多的肌肉、软组织包围着延髓,延髓区的硬膜已严重变形,多层反折,如何找到那根致命的“橡皮筋”呢?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空间想象力,刘晓岚顺着已经完成骨化的部分细细摸索、溯源,终于顺利找到了!小尖刀一挑开,延髓马上恢复了原本的形态,问题解决了!

3个小时的手术下来,刘晓岚已经满头大汗。“就像经历了一场从死到生的过程”,他感慨道。

练就沉着冷静的“大心脏”

这些年,他凭借着过硬的专业和不屈的精神,守护了一位又一位患者的生命;也在一次次的手术中,练就了一颗打不倒的“大心脏”。

一次,一位70岁的老人需要做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矫形减压手术,由于患者各器官功能储备不足,且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手术难度和风险很大。

“一旦出错,轻则瘫痪,重则丧命;另一方面则在于,手术持续时间一般要到6-8个小时左右,如果不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风险将会成倍增加。”刘晓岚表示。

如何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最大程度降低手术的风险?这无疑对刘晓岚的“手艺”和手术团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万全的准备下,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走进手术室。在他有条不紊的统筹下,顺利将手术时间缩短到3个小时,极大地减少了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以教科书式的水平给患者和家属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刘晓岚的“大心脏”,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不管多紧急,刘老师似乎始终是这样沉着冷静、从容不迫的。”记者走访间,有位同行给出自己的评价。

可许多人不知,刘晓岚那颗冷静、果敢的“大心脏”背后,多的是常人想象不到的付出。“初出茅庐时,做手术也会双脚发颤、汗如雨下,我的‘大心脏’是在一场场手术中慢慢练出来的。”从医三十载,刘晓岚已成功完成上万台手术。

这些年,他让太多患者重新拥有“挺拔”的脊梁,而他也为自己立下从医的箴言——行医者,为“能工巧匠”,更要做“人间脊梁”。

作者:周倜

责编:李传新

一审:周倜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