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家门口的‘旅游饭’吃得香” ——走进郴州看乡村振兴丰硕成果
新湖南 • 综合
阅读:360644
2023-11-14 06:40:1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徽

初冬时节,记者沿着厦蓉高速走进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道路两旁层林尽染,风景如画。89年前,“半条被子”的故事在这里发生。

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3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行时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徐解秀。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徐解秀的孙子朱国永听着这个故事长大,也亲历了共产党如何让村子摆脱贫困,逐步发展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朱国永曾以务农为生,家里人口多,收入不稳定,日子过得紧巴巴。2017年,他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厨师技能培训,有了一技之长,开起农家乐。村里的红色旅游持续火热。他家年收入也从2014年的不足1万元,到今年的30多万元。

沙洲瑶族村“旅游+扶贫”模式,朱国永并非唯一的受益者。2022年,沙洲瑶族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村民收入节节攀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这些年,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干部带领村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游步道,清淤疏浚,绿化美化。“如今的村子干净又美丽,一点儿不比城里差。”朱国永说。

同样靠旅游资源走上致富道路的,还有宜章县莽山瑶族乡西岭村。

傍晚时分,记者来到西岭村,准备入住“晴窗小筑”民宿。

老板朱文祥道:“实在抱歉,客房已满。”

近年来,宜章县用独特的生态资源、层出不穷的引流活动,让莽山景区频频“出圈”。周边群众借机发展民宿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仅西岭村就开办特色民宿37家。

2019年,朱文祥叫上岳父一起来到西岭村,投资200多万元开办民宿,如今不仅自己赚得盆满钵满,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村民谭素玲在“晴窗小筑”民宿当管家,她说:“入股民宿有分红,流转土地有租金,来打工还有工资,家门口的‘旅游饭’吃得香。”

近年来,西岭村还大力发展莽山黑豚、高山茶叶、禾花鱼养殖等特色产业,定期组织开展门板宴、瑶家赛鼓、篝火晚会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年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

从红色到绿色,郴州一个个乡村依托旅游走上致富的道路。西河沿线的桂阳县正和镇和谐村,曾经破败的老屋,摇身一变成湘昆传承馆、国学经典屋、古法造纸体验馆等“非遗”文化研学基地。

“村里的美丽风景变成了‘美丽经济’。要加快推动和美乡村提档升级,让和谐村这颗‘西河明珠’更加闪亮夺目。”和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凯介绍,2022年,和谐村人均收入达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成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盘绕在郴州西北方的西河,全长142公里,流经桂阳、北湖、苏仙、永兴4个县(区)、9个乡镇(街道)、52个行政村。

去年,当地量身制定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致力将西河打造成全国知名乡村振兴示范带、知名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为乡村振兴提供“西河样板”。

记者沿西河顺流而下,沿线村庄满眼是风景,处处有故事。

责编:周秋红

一审:詹娉俏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推荐
喜看沙洲新气象
郴州 25评论

湖南日报市州头条丨桂阳乡村文化迸发新活力,跻身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郴州 0评论

从沙洲出发③·湖南日报看郴州丨汝城:从“一点红”到“全域红”——上半年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5亿元
郴州 3评论

湖南“四好农村路”新答卷——民生路 致富路 智慧路
经济要闻 22评论

“四不”原则 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丨湖南发布

热门

视界 7评论

轨道交通80%配件本土造,但制造工具多靠进口!湖南这场对接会谋求破局

热门

经济要闻 10评论

7家湖南企业上榜2025中国企业500强

热门

要闻速递 12评论

邵阳队员致谢球迷,随球迷共舞“超圈粉”

热门

视界 3评论

评论

xhna4302cm3806

2023-12-18 19:50:08

关注

圭阳

2023-11-14 16:06:51

家门口的“旅游饭”吃得香。

古风

2023-11-14 07:22:29

家门口的“旅游饭”吃得香。

打开新湖南APP,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