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吹过田野的风①丨石门头的水墨丹青
新湖南 • 教育资讯
2023-11-07 20:04:12
首页头条收录

编者按: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十周年。十年砥砺耕耘,十年山乡巨变。翻开“这十年”的烫金画卷,湖湘大地的一幕、一帧、一景,“回味”悠远。

即日起,新湖南·湘学频道、科教新报社、放学后杂志社推出系列报道《吹过田野的风——文化振兴中的湖南教育故事》,讲述在乡村振兴热潮中,三湘四水的爱心人士将文化种子播入乡村孩子的精神土壤,发芽、开花、结果的故事,展示一个个“小梦想”“小变化”交织成的时代新画卷。

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杨海英 视频剪辑 龙力 胡文莲 柳心怡

秋风追赶着属于秋天的最后一个周末,11月5日,我们来到了富民村。

煦暖的秋阳穿透富民村德兴湖畔的小树林,疏影横斜在岸边的几条小木船上。旁边的草地上聚集着村里40多名留守儿童,他们或坐、或趴、或跪,姿势各异,手中的毛笔在画板上来来回回地皴擦,偶尔抬头讨论、嬉笑几句。62岁的许国良一脸欣慰地看着他们。

▲孩子们的画作。

踏着乡村的小路,我们慢慢听着有关色彩的故事。

富民村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之前是省级贫困村。经过当地政府及多方的共同努力,在2019年脱贫摘帽,但村容村貌尚待改善。彼时恰逢益阳籍画家许国良回乡探索“艺术振兴乡村”新模式,市里派驻的扶贫工作队、村“两委”与之一拍即合,开始谋划如何让艺术赋能乡村发展。

一些举动,就像秋风与秋阳,让乡村的万物丰硕。

在许国良的带领和感召下,贵仁杰、刘高瞻、刘上明、夏鹏程等益阳籍的书画家不断加入文化振兴队伍。

“乡村振兴,只在大人身上做文章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从下一代、从孩子开始抓起。”在塑造产业文化品牌的同时,许国良深刻理解到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的重要性。他开始组织村里的留守儿童画国画,每周一次。

▲许国良在指导学生作画。

第一批学生只有七人,许国良免费提供画笔、画架、画纸等绘画用具。没有教室,许国良就在村里的老樟树下铺上青石块,把黑板挂在墙上,再摆上石板桌和凳子,打造了一间户外画室。

“刚开始,孩子们一点绘画常识都不懂,有的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不来就不来。”许国良想了个办法,报名学习画画的孩子,家长都要写承诺书,不得打麻将,尽量督促孩子来上课。

这一坚持就是几年,学习画画的孩子也逐渐增多。后来,许国良在村里找到一个废弃的猪圈,改造成了石门头留守儿童艺术教育实验基地。

石门头留守儿童艺术教育实验基地。

一些角落,总会被色彩点燃,闪耀出星星的光泽。

“艺术能改变孩子!”许国良告诉记者,“绘画班开办之初,班上的孩子,有的说话迟缓,有的轻微抑郁,有的成绩不好……一段时间后,他们不但绘画水平不断提高,人也变得整洁干净、自信满满”。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个皮肤白净的小姑娘,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喜欢画画吗?”她抬头,笑容灿烂:“我叫沈柔,画画太好玩了,一拿起画笔,我就很开心。”

沈柔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平时少有人跟她交流,学画之前,7岁多的沈柔,胆小木讷,说话也不利索。许国良把她接到绘画班后,不但悉心指导她绘画,平时也尽量多跟她沟通,还带着她跟班上其他孩子一起做游戏。慢慢地,沈柔不仅绘画水平提升,也越来越活泼开朗。

▲许国良的学生展示画作。

石门头留守儿童艺术教育实验基地,周日是画画的教室,平时是画作陈列室。孩子们的画作经过精心装裱摆放在画架上、挂在墙上。这些作品里,署名最多的学生叫王浩宇,他今年15岁,跟着许国良学画画4年,是大家公认的进步最快、天赋最好的孩子。

4年前父母离异,且都去外地打工,王浩宇与妹妹王嘉欣跟爷爷奶奶生活,兄妹俩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学习成绩也大幅下滑。尤其,王浩宇性格急躁冲动,成了村民眼里的“坏孩子”。

发现了王浩宇兄妹在画画上的闪光点后,许国良加以引导。现在兄妹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也成了村里画得最好的孩子之一。

▲专心作画的王浩宇。

期间,王浩宇的画作被许国良带到北京、广州、辽宁等地参展,一幅画作还被益阳市一位主要领导买走。他坚定地告诉记者:“我长大了想当画家,还想当教师,就像许老师一样。”

有些坚持,就像盘古开天辟地一般,幻化出乡村的神奇色彩!

2019年至今,不论刮风下雨,许国良每周日雷打不动来富民村上课,言传身教,让孩子们也养成了不缺课、不迟到的好习惯。

孩子们的画作在全国各地展出时,不少高校教授特意去观展,甚至有教授去了五六次,研究这些偏远山村的小小少年为何能画出如此有个性、神韵和意境的作品。

2023年5月,中国作协在益阳清溪村举办“我画中国故事”比赛,富民村的“小画家”拿下8个一等奖,16个二等奖,其中一等奖作品被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带到了北京。

如今,富民村的“小画家”声名远扬,不断有人购买他们的画作。这些收入一部分给了画作者,一部分纳入了村里的留守儿童基金。许国良表示,留守儿童基金不接受社会资助,就靠“小画家”一笔一笔画出来。

“我准备让孩子们的画作走出国门,参加世界联展。”对于画作参展,许国良把目光对准了世界,“想把这批孩子带到中国顶尖的美术高校,希望能出几个画家”。

秋日蓄势,冬藏丰实;乡村四季,顺势而发。艺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丰富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孩子们挥动画笔,就像启动了人生的魔法盒!

【记者手记】

留下带不走的文化财富

□ 杨海英

“文化振兴从娃娃抓起,从小对孩子们进行美学教育,教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环境、热爱村庄,并以此影响祖辈、父辈,提升大众的文明素养,一起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许国良认为,帮扶不仅仅是修路建房、给钱送物,最重要的是给村民们留下带不走的文化财富。

于是,他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教孩子们画画,带领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刻画美、创造美。

如今,村里的留守儿童不仅绘画技巧有了提高,学习成绩也有稳步提升,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在他们天真烂漫的笔触下,有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有田间地头的耕作农忙,还有他们心中的浪漫畅想,生动描绘出富民村独特的文化和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

现在,除了富民村的3个绘画班外,许国良还在桃江县牛剑桥村和益阳市资阳区人民路社区开设了两个留守儿童绘画班。受许国良和孩子们的影响,一些家长也离开麻将桌,跟着孩子们一起学画画。

“在偏僻的乡旮旯,能有画家免费教孩子画画,真不容易。在美术学习这方面,我们村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村民感慨道。

文艺在这些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打开了人生选择的另一扇窗。

作者:杨海英

责编:彭静

一审:彭静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