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作家中的实干家”
新湖南 • 文体动态
2023-11-05 10:17:19
文|廖慧文
初听马烽的名字,是在文学史里。“山药蛋派”,冒着泥土气息的名称下,他被放在那里。再听到,是在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他的故事第一个出场。
马烽的面貌还是模糊的。直到我在他家的屋檐下蹲了蹲、坐了坐,才感到靠近了他一点儿。
作为“人民作家”,马烽的生活底子是扎实的,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乡村40年发展的晴雨表”。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是中国乡村的写作者、观察者,还是乡村改造与发展的参与者。从“改水治碱”奋战到“包产到户”浪潮下的道路抉择,他帮助了一个村庄在历史变革中完成转身。我愿称他为“作家中的实干家”。
优秀的作家是社会的智者。因此,现任村党委书记邢万里说:“希望作家、艺术家介入乡村,给我们启发。”这是经验之谈。
一片土地被文艺成功诠释后,也被赋予更丰厚的意蕴。采访中,武士雄说:“有个五六十岁的丹东人来找我,一来就问马烽的事。”新浪潮书店里,我偶遇了云南青年李永生,他到太原出差,特地赶来贾家庄逛逛。
我望向莫言题字的“种子影院”。“文化是很奇特的一种缘分……”我又想起了贾樟柯的话。马烽拍电影,给一个围观的汾阳孩子埋下了电影的种子。这个叫贾樟柯的孩子以回望故乡的姿态走向了世界,又带着他的世界回到故乡。
贾樟柯对我们说:“既然我们那样被影响过,那么,我们可能也会影响到一些人。”
他身边,站着一个汾阳小伙,主管着“86358贾家庄短片周”。
我问,你是不是贾家庄人。
他笑,我是贾家庄的荣誉村民。
责编:黄煌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