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周立波的“绝活”
新湖南 • 文体动态
2023-11-05 10:15:06

文|杨又华

读周立波的两部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与《山乡巨变》,有一点让我们特别感到惊奇。

这两部小说所写的村庄,一北一南,相距近3000公里,民俗民风话语口音迥异,可在周立波的笔下,同样原汁原味,活色生香。特别是对当地农民方言土语的大量运用,简直就像生活的“复刻”,半个多世纪过去,依然鲜活如初。

这,堪称作家周立波的“绝活”。有此绝活的,还有赵树理,他俩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双璧,被称为“南周北赵”。

周立波的“绝活”是怎么练成的?我们想,就源于那八个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是拳拳服膺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谨遵文艺“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人民作家。在东北黑龙江,在湖南益阳,他的第一身份都不是作家,而是土改工作队员、农业社干部。就是在长期的深入的与农民水乳交融的生产生活中,他熟悉了他们的生活和语言。

而作为作家的周立波,在与农民的朝夕相处中,他的视角不是居高临下的,不是冷眼旁观的,他的内心有一腔温热、一片真情。因此,他总是能够发现平凡乡村的诗情画意,发现农民和乡村干部身上闪光的品质,发现趣味盎然的故事。因此,他的作品总是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或许,周立波的作品确乎存在所谓“时代的局限性”;或许,文学创作可以更多地往“现代性”“后现代性”方向去开拓。但我们总觉得,周立波式的现实主义是有长久的可贵的价值的,也是我们今天的时代所需要的。去年在黑龙江元宝村走访,此次在清溪村走访,我们对此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责编:黄煌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