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用文学丈量土地 书写村庄的新时代答卷——湖南日报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文学里的村庄》火爆出圈
新湖南 • 文体动态
2023-11-03 17:47:42
首页头条收录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煌     

穿越万里中国,用文学丈量土地,书写村庄的新时代答卷。自10月23日起,湖南日报推出《文学里的村庄》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还原10位作家笔下的文学原乡,描绘中国乡村巨变。11月3日,在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提出十周年当日,系列报道迎来收官之作,走进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村庄,带读者领略《“边城”山水 百年诗情》。

系列报道发表以来,由10路融媒体团队带来的精心之作引发广泛热议。大家表示,通过这组形式新颖的报道,见证了文学照进现实,让读者穿越百年经典的同时能切身体会乡村振兴之发展巨变。

格局打开 文学+村庄内容创新出圈

2023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之年,是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在湖南首倡的第10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年,也是党中央做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部署十周年。

宣传报道如何进一步通过内容创新,贯彻新思想,宣传成果经验,成为主流媒体认真探索的课题。在这种背景下,《文学里的村庄》大型融媒体报道应时而生。

7-9月,湖南日报精选鲁迅、莫言、周立波、马烽、李佩甫、路遥、贾平凹、韩少功、王跃文、沈从文10位作家和他们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派出10路融媒体团队奔赴作家的文学原乡。在烈日下,在田地里,在汗水中,在扎实的实地走访后,记者发现,这些名家的文学作品与村庄不断互为助力,最终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使村庄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正能量和大流量就在文学里的村庄!

10月23日以来,十组报道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形式,在“报、网、端、微”全媒呈现,迅速得到学习强国、中国作家网、中国记协网、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南省文联官网、湖南省作协官网等主流平台的转载推荐,还引发了各省市主流媒体的转载热潮和众多商业媒体的积极转载。

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十个新时代的文学里的村庄故事还在继续,而《文学里的村庄》这一内容创新之作则成功火爆出圈。

双向奔赴 村庄内外与新时代共振

秋深了,作家路遥的故乡,陕西延川县大禹街道马家店村,如今正是一派丰收的好时候。10月27日,《文学里的村庄》走进路遥《平凡的世界》,而马家店村正是路遥成长的地方。

正在这座陕北的村庄中忙着卖红薯、搞直播的马家店村村支书郝岗接到记者回访的消息乐呵呵。“记者老师你写得很好,你发个地址来,我要兑现我的承诺,我们家的红薯收完了,我说过要给你们尝尝!”今年,马家店村党员干部带领村民通过直播带货销售红薯,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销售红薯40万公斤,收入达240万元,让村民种植红薯信心倍增。

现实中的“双水村”,已告别了苦难,正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10月31日,《文学里的村庄》走进贾平凹的故乡,陕西丹凤棣花镇,与当地人谝起闲传。“用细腻的文笔和独特的音视频再现了棣花的历史人文,客观而不失活泼,翔实又引人入胜。”丹凤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樊利仁读完报道表示。

11月1日,《文学里的村庄》焦点对准汨罗八景村。韩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中“龙老师”的原型人物、原八景中学校长兰龙辉说,报道将韩少功20多年来与八景村村民的深厚情谊精准有趣地呈现出来,让人觉得很亲切,也为村民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增添了巨大动力。

11月2日,《文学里的村庄》跟随王跃文,回到他心中那座“家山”。溆浦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田周看完报道后,非常激动,“让溆浦人看到了更好的家乡,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溆浦。”

美美与共 穿越经典望见十地乡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追随文学名家的足迹,《文学里的村庄》带领读者穿行万里中国,探寻百年不散的袅袅乡愁。在记者们的笔下,这些村庄正逐渐呈现出诗意栖居的幸福画卷。系列报道也让不少专家学者、媒体同行、大学生、网友“心向往之”。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聂茂和他的博士生王兵兵认为,“通过将知名作家、文学经典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出了人们对文学经典的浓厚兴趣、对乡土生活的深切怀念和对乡村振兴的由衷赞叹。”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岳凯华、硕士研究生江雨晴给予了“文学里的村庄”高度好评,他们表示,我们看到的诸多知名作家笔下曾经书写的村庄,现在早就是旧貌换上了新颜。它们既是鲁迅、沈从文们的精神原乡,更是如今百姓们无法割舍、难以割离的故土和村落。而这些在“文学里的村庄”的崭新故事和新鲜趣闻,更有待新时代无数人的书写和呈现!

“村庄永远是文学创作不竭的源泉和动力,它哺育了作家的身体、滋养了作家的灵魂,作家的村庄一定有着不一样的故事。”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卓今表示,系列报道将作家笔下的村庄与当下现实的村庄这两个物象巧妙地结合起来。用诗一样的语言品味文学大师们的经典作品,用诚恳科学的态度记录着村庄的变化,沉浸式地体验着新时代乡村的现代化、富足的物质生活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文学里的村庄》用文学化的手法推介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勾起读者诗意的想象和对远方村庄的憧憬。

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秘书长陈善君认为,《文学里的村庄》择取十处典型文学“故乡”,再现百年文学“经典”魅力,探寻千年农村社会“乡愁”,行程遍及万里“中国”,实现了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文学与现实的互参,历史与时代的镜照,描绘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表现了全面乡村振兴的信心决心。

湖南理工学院韩少功研究所所长杨厚均认为,系列报道韩少功篇通过描述韩少功与汨罗乡村的关系,探讨了文学与乡村如何相互成就,从而达到双赢的内在机制。乡村哺育作家,作家书写乡村、回馈乡村,带动乡村振兴。这一景观在乡村振兴的伟大时代将更加壮丽美好。

资深媒体人梁瑞平赞叹,《文学里的村庄》策划高明,充满大手笔、大视野、大情怀。

“记者用笔串联起了那个名为‘发展’的故事,文学作品里的村庄在那头,而新时代发展下的美丽乡村在这头。”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胡迪晴看后非常感慨。

在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杜立看来,“《文学里的村庄》,是主流媒体价值引领的又一力作,是新闻与散文互借所长的又一美作,是报网微屏联动的又一大作,为融媒时代的乡村塑形、乡村文学破圈传播提供了又一典范。”

看完收官之作《“边城”山水 百年诗情》,网友“好好活着”在新湖南客户端留言:凤凰的沈从文乡愁如缕,沈从文的凤凰牧歌不绝。人以地辉,地以人盛,相得益彰,源远流长。凤凰的美,在历史的深处。

(参与采写:曹辉 易禹琳 龙文泱 刘瀚潞 刘涛 梁婷婷)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