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星海浩瀚 北斗夺目——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主题论坛侧记
新湖南 • 经济要闻
2023-10-27 00:06:16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 郑旋 通讯员 朱珊

当前,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进一步深度应用、规模化发展,未来将拥抱怎样的前沿技术?10月26日,在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的主题论坛上,卫星导航领域专家学者论道中国北斗何以真正成为“世界北斗”。

天上好用 地上用好

此时此刻,在万米高空,不同角度的北斗卫星正不停运转,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

交通运输是北斗系统应用最早、规模最大的行业之一。交通运输部北斗办主任王松波列出数据:全国重点道路800万辆营运车辆、4万辆邮政和快递干线车辆、1500万辆共享汽车和200余座桥梁监测全部应用了北斗系统。

在王松波看来,人畅其行、物畅其流,需在基础设施、运载工具、运输组织和管理等各个方面,规模化应用北斗系统。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从组织机制、规划政策、支撑体系、示范推广、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强力推进北斗的应用发展。

在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等领域,北斗系统同样得到了全面推广和应用。全国目前有6万台地灾型的北斗监测终端,24小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水源、地形和地貌变化并实现信息传输,极大程度保障了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点工程建设。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张继贤说,自然资源系统将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标准制定,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基准站的管理,加强北斗应用支撑的保障。

服务万千场景的北斗技术,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斗三号工程高级顾问谭述森提到,北斗导航定位服务被许多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和民生领域。2022年,国内支持北斗的新入网智能手机出货量共计2.6亿部,占比达到98.5%。

“技艺”精进 服务全球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规模化应用取得巨大成功,中国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迈入新阶段、迎来新机遇。未来,如何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北斗系统?

“卫星导航已经满足了地表及近地空间的导航需求,但并未完全满足人类更多探索的需求,如室内、隧道、城区、水下、深空等区域。”国防科技大学专家王飞雪从技术层面分析,开展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设计,低轨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低轨卫星具有建设成本低、传输损耗低、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一个300颗卫星的低轨星座的运行成本,低于30颗的中高轨星座。然而,低轨道能容纳的卫星数量是有限的。

面对竞争激烈的有限资源,与会专家认为,要以北斗为核心,重点推动通信与导航深度融合,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展望北斗发展新愿景,推动北斗系统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是根本目标。

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执行秘书沙拉法特·加迪莫娃介绍,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工作组,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服务域实现互操作性贡献积极力量。

“未来,我们鼓励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间实现相互协作,促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和应用,协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更好地惠及各国人民。”拉法特·加迪莫娃说。


作者:黄利飞,郑旋

责编:王亮

一审:王亮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