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自然历丨新榜题名㊹水底夜行者
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 寒露第7天
人们习惯把超广角镜头称作“鱼眼镜头”,是因为鱼的眼睛往往大且凸出,看到的范围更广。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鱼类都有着金鱼一般的大眼睛。
长吻拟鲿就有着小眼睛。作为夜行性鱼类,它怕光喜暗,昼伏夜出,视觉功能退化,眼球很小,白天藏在河底的草丛、石块下、树根下或深水底,到了夜晚才活动、觅食,全凭嗅觉和触须猎食。
长吻拟鲿有个可爱的昵称,叫做粉色“团团”。长吻拟鲿俗称江团、鮰鱼,幼鱼体色较暗,成年后全身以粉红色为主,背部稍暗灰,腹部微白色,鳍为灰黑色,上下颌都有数排锋利而细小的齿。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宋代文豪苏东坡对长吻拟鲿赞不绝口。除了鲥鱼、江刀、河鲀以外,江团常被称为“长江第四鲜”。尤其是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它的存在感,只在前三者之上,不在前三者之下。但它又与“长江三鲜”不同,“团团”不进行海水与淡水之间的洄游,是真正意义上的河鲜。
长吻拟鲿的胸鳍和背鳍上都有一根毒棘,被扎到会感到剧痛,虽不致命,但也要当心。
【小名片】
长吻拟鲿,学名长吻鮠,俗称江团、鮰鱼,鲇形目鲿科拟鲿属。传统分类上它属于鮠属,其体表呈现粉色至暗灰色,吻部呈锥形,故曰“长吻”,又有“鮰老鼠”之称。口下位,头部与鲟鱼的较为相似。头部长有4对须,须有嗅觉和味觉的功能。它们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喜栖息于水流平缓之处,有时在河口也能发现。它们也不是长江流域独有,在辽河、黄河、淮河、闽江、珠江等水系也有分布,但以长江流域为多,湖南境内十分少见。
文/刘奕楠 图、智库/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设计/周圆 统筹/周月桂
作者:刘奕楠,周圆
责编:孟姣燕
一审:孟姣燕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