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8日讯(通讯员 徐钢)“你看我们今天早上捕捞上来的大闸蟹又肥又大,这两只母蟹至少半斤一只。”捕蟹工人罗德连高兴地说。10月8日上午,沉寂了5年的益阳市大通湖区大湖热闹起来,今年试验性养殖的大闸蟹正式开捕了。
捕蟹现场。徐钢 摄
2018年前,大通湖由于高密度养殖,再加上投肥投饵和掠夺性捕捞,致使大湖水质恶化为劣Ⅴ类。从2018年开始,大通湖区按照“退养、截污、疏浚、增绿、活水”十字方针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通过5年的综合性治理,完成了从“水下荒漠”到“水下森林”的完美蝶变,大湖水质常年保持在Ⅳ类以上。为了增强大湖水生物多样性,大通湖区决定从今年开始试验性投放大闸蟹。武汉大学梁子湖生态站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李阳介绍,大通湖近几年沿岸带恢复了近2万亩的荷花,会产生一些植物碎屑,可以转化为大闸蟹的食物来源。养殖大闸蟹就可以消化大湖沉水植物包括挺水植物的腐蚀碎屑,将螃蟹捕捞走以后,就可以将营养物质转移走,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今年大湖的大闸蟹投放主要是在沿岸的荷花种植带,完全采取“人放天养”的模式,荷花碎屑和底栖的螺蚌成为了大闸蟹天然的食物来源,使大闸蟹的品质更加优良。“根据专家的建议,今年我们试验性地在大湖投放了3万斤蟹苗,采取不投饵、不投饲料的养殖模式。根据今天捕捞的情况来看,大闸蟹的品质相当好,预计今年可以达到6-8万斤的产量。”益阳市大通湖区生态投资有限公司生产部长李新明说。
(视频由大通湖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编:杨玉菡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