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铜牌背后的故事——湖南化工职院学子袁森备战500多个日夜获佳绩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9-22 18:19:49

铜牌背后的故事

——湖南化工职院学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赛项中斩获佳绩

编者按:青春是什么模样?在湖南化工职院,有多少青春学子,就有多少种激越青春的模样。


接过成绩单的那一刻,袁森激动得全身颤抖,整个人愣在了天津市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

15.5个小时的操作总时长,7项挑战,第3名的好成绩,袁森以骄人的技能、沉着的应变能力、扎实的理论功底,摘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世赛选拔)赛项铜牌,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成功拿到该项目仅有的6张国家集训队入场券之一。不仅如此,他也是本届大赛湖南代表团高职院校中唯一荣获奖牌的选手。

袁森(右一)领奖现场

从“调皮”到“好学”的转变

袁森,湖南化工职院应用化工专业大三学生。出生于湖南湘西的他,是一位土家族男孩。回想起高中时期,袁森笑说可以用“调皮”来形容。高中时的他常常沉迷于手机游戏,很少看书、做作业。临近高考,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不能放弃学业。因为之前学习底子不错,再加上全身心的投入,几个月努力下来,袁森成绩提高不少。

填报志愿时,正在株洲读大学的姐姐给了他一个最优选择:第一志愿填报湖南化工职院应用化工专业。袁森照做了。让袁森倍感幸运的是,努力终究有了结果,他被顺利录取。

进入化院,袁森完成了从高中学生到高职学生的身份转变。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班主任喻文凯。

“袁森家里情况不大好,妈妈在家乡务农,爸爸在长沙务工。家中还有个姐姐,姐弟俩都在株洲上大学,吃穿用度比较紧张。”喻文凯是应用化工专业的任课老师,同时也是袁森的班主任,开学缴学费时,他留意到袁森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在接触中,喻文凯发现,袁森身上有一种难得的“钻”劲儿。一种特别的关注,让喻文凯将袁森拉到了水处理项目集训队。

转变就发生在这一刻。

袁森(右一)和队友一起训练

进入集训队后,袁森好学的特质逐渐被挖掘出来。2022年元旦节前后,队里十多位队友都选择回家。因为对做实验和管道组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袁森决定留下来跟着老师继续训练。即便是放假期间,他还是坚持每天一大早就赶去精艺楼三楼水处理技术基地,在这里一泡就是一整天,直到寝室快熄灯了才离开。

真正成长是你忍住不哭的那晚

因为心态好,好学,再加上沟通能力不错,袁森很快成为队里的主力。从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铜牌,到2023年度“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二等奖,袁森积累了大量水处理技术的比赛经验。数次与冠军失之交臂,也让他更加坚定,要向更好的成绩进发。

水处理项目集训队一共有3位指导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绝活”:喻文凯负责对外联络、水处理理论等;成威负责电器自动化控制、设备拆卸与组装等;梁美东负责工艺、计算及评判等。在夺得“楚怡杯”水处理技术二等奖后,团队开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做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目前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这样的顶级赛事,对参赛选手的技能、体力、智力、心态都有着极高要求,对选手背后的指导老师、学校的支持力度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指导老师带队集训现场

今年7月,从放暑假开始,指导老师、袁森以及集训队队友们,都同时进入“特训”模式。不仅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精艺楼水处理技术基地,还不断对比赛的7大模块进行反复分析、反复训练。成威带着袁森远赴上海,学习水净化工作单元安装调试、传感器组件包安装调试、VR全景仿真训练和正确使用浊度仪等。对不熟悉、接触少的技术模块,两个人利用别人休息、游玩的时间,加班加点地学。

“老师的匠心,给了我直面比赛的底气。我也特别感谢我的队友,还有几位其他实训中心的老师,他们帮忙收集大量资料,大家一起练习,梳理技术流程……如果没有他们,我的训练量远远达不到比赛要求。”袁森说,其实在暑假特训期间,他也有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每天七点起床进行体能训练,八点准时开始和老师一起做实验,一直做到晚上十一点半,每周只有半天休息时间。由于训练强度大,再加上想家,袁森动摇了:觉得自己这么累,到底值不值得。

“自助者天助之”“有志者事竟成”。这是成威、梁美东对袁森常说的话。回想起来,指导老师们不仅从没说过放弃,还在不断鼓励自己。袁森只有把所有的苦往肚子里咽,才能不辜负大家的努力。那一刻,他才真正明白“真正的成长是你忍住不哭的那晚”。

500多个日夜后的蜕变

9月16日清晨五点半,袁森起了个大早,备战500多个日夜,他终于走上战场。

32位比赛选手,争夺6个国家集训队席位。他们要在3天比赛时间内,完成混凝优化试验、水中氯离子测定、泵站运维、Edukit PA、Festo EDS净化单元、VR和文档7大模块的比拼。比赛第一天,依托学校的实训设备,此前袁森对混凝优化试验、水中氯离子测定这两个模块,已经做了大量练习,也和老师推导出了较为科学的打法。在测试污水浊度和PH值时,袁森快速判断加药量,调整搅拌速度参数,最终以87分的好成绩,排名全场第二,并提前40多分钟完成任务。

袁森在比赛现场

第二天,袁森遇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泵站运维。加上水土不服,身体也出现不适。此时,袁森的好心态发挥了巨大作用,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先把熟悉的拆卸等环节完成,在最后剩余的时间攻克计算这个薄弱环节。

第三天,借助VR技术,袁森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对污水处理厂出现的应急事故,快速寻找故障点并排除隐患。一般选手的耗时在20到25分钟左右。而袁森,16分钟找到18个故障点,平均不到一分钟找一个。

指导老师成威(左一)喻文凯(右二)梁美东(右一)与袁森(左二)

依靠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打法,袁森和指导老师们经受住了这场大考。最终,夺得该项赛的铜牌。“我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也没有辜负老师和学校的培养。”这一刻,袁森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是结束 也是开始

9月20日,结束一场酣战,袁森和老师满载荣光,准备启程离开天津。“我买了一些天津特产,打算带给我的家人、老师和队友们。如果到时候奖金发下来,我想用来还我的助学贷款,帮家里减轻负担。”

接下来,袁森将参加国家集训队的集训,与国内顶尖水处理技术赛项选手一起,角逐2024年在法国里昂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入场券”。

初秋,微凉。阳光打在赶路人身上,也打在袁森的心里。在他身后,是昨天领奖台上的荣光,在他眼前,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未来。

(廖姗  喻文凯)

责编:颜青

一审:颜青

二审:张建平

三审:罗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