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吴巨培在中国水利报发表署名文章——构建“八水共治” “水立方”模式 推进人水和谐的郴州实践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9-12 21:44:27

构建“八水共治” “水立方”模式

推进人水和谐的郴州实践

郴州市委书记 吴巨培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近年来,湖南郴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统筹推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产业、水文化、水科技、水管理“八水共治”,全面构建郴州“水立方”,创建“郴州好水,生活更美”品牌,为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挥示范效应,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探索有效路径,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郴州智慧。

一是夯实水安全保障。郴州不断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提高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的能力。增强蓄泄功能,实施“百河千库万塘整治”,建成莽山、三百蹬、桃源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治理农村河道321千米,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85座、实施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项目1600余处,新增调蓄能力2.8亿立方米。优化排灌性能,开展灌区清淤扫障,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5处,建成现代化灌区面积16.54万亩,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7.65万亩,新增年粮食生产能力3477.44万公斤,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528。提升保供效能,全面完成东江引水工程,为200多万群众提供安全优质饮用水。建成4个县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其中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获评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合理分配用水,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制定实施《郴州市水资源配置专项规划》,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23亿立方米。统筹实施调水,科学调度各类水利工程以及引调水工程,精心做好秧溪河-大浪江水系连通工程、江源四清联灌工程、引郴入燕工程等跨流域引调水工作,有效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全域倡导节水,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大力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验收,8个县市区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2022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4.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达91%。

三是加强水环境整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突出精准治理,突出源头治矿,创建绿色矿山109家,获评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历史性消除劣Ⅴ类水质;12个国控断面达标率稳定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突出科学治理,坚持以生态工程调度为主线,全面抓好全市河流水库的治理保护,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至100%,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至97.4%。突出依法治理,加快推进水利法治建设,争取修订《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成立环境资源法庭、生态保护检察局等机构,联合开展东江湖流域环境保护和治理春雷行动;推动《郴州市西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立法工作。

四是提升水生态质量。作为国家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郴州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构建生态水网,以流域为单元,以耒水、郴江等“一轴五带”为纽带,以45座大中型水库为节点,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不断构建完善郴州水网,致力实现多源互补、丰枯调剂、联合调度,省级监测的3个主要河流断面生态流量100%达标。打造幸福河湖,创建国家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6座、省级美丽河湖22条(座)、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14家。建设水美乡村,坚持以水为脉、水岸同治,重点推进西河沿线水美乡村建设,北湖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国家级试点建设项目基本完成,西河沿线52个村全部创建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屋场,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五是加快水产业发展。立足“郴州好水”优势,大力发展涉水产业,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培育资源利用新业态,重点利用“冷水”打造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利用“热水”发展温泉康养产业,利用“净水”发展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产业,利用“绿水”发展生态农业,近三年累计投资338亿元建设涉水产业项目28个。特别是以承办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为契机,发展生态旅游,做精做美郴州的山水画卷。探索价值转化新机制,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水权交易研究试点工作,推动莽山水库供水水权交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展东江湖流域生态资产评估与水环境承载力研究,建立断面考核和生态补偿机制;与衡阳市签订流域跨界断面考核补偿协议,与广东省建立武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六是抓好水文化建设。立足郴州特色鲜明的水文化传承,深入挖掘提炼治水实践成果,发挥先进水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活化水遗产,推进水利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累计建立凤形山水文崖刻等郴州市水利遗产名录112处。讲好水故事,精心编撰《郴州水故事》,高标准建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展览馆(郴州水世界),筹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向世界讲好人水和谐的郴州故事。传承水文明,提质一批水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河小青行动中心,依托爱莲湖濂溪书院等平台定期举办水科普活动。

七是强化水科技应用。结合建设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科技兴水。健全科创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平台深度合作,建成湖南郴州绿色技术银行、亚欧水资源研究中心郴州分中心等科创平台。加大技术创新,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参与“中小流域防洪态势感知预警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推出桂阳县超滤膜智慧水厂供水经营等模式。加快成果转化,加快建设“3﹢2”中试基地及长沙、深圳、广州、佛山技术转移中心,促进涉水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八是健全水管理体系。不断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创新水资源管理措施。健全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一方案两清单”巡河制度,推广河道保洁“七大机制”,健全跨境河长制协作机制,与衡阳、永州开展省内流域联防联控行动,与江西赣州、广东韶关签署省际河长制合作协议。深化水利改革,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5座水电站获评水利部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单位;创新水利工程运管模式,推行小型水库山塘政府购买服务和“以大带小”管护模式;探索水利投融资新路径,累计吸引社会资本近100亿元。推行智慧监管,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水利信息中枢和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全市已建有797座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控设施、542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126座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409个取用水计量监测点、600余个河湖视频监控点。

来源:中国水利报

责编:陈淦璋

一审:姚铮铮

二审:李秉钧

三审:陈淦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