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加快构建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此,应坚持“链”上发力,高位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促进系统提升,不断厚植先进制造业产业整体优势;突出关键抓手,持续增强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动能。
刘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制造业门类非常齐全,现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升,过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质量发展就要体现在这里。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也是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加快构建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业“全面提升”的要求,如何推动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的“再提升”,是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重大命题。
坚持“链”上发力,高位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近年来,我省以“4+6”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为抓手,着力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先进制造业布局,制造业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已提升至28.2%。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4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已经进入“国家队”。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取得重大进展,为我省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了清晰方向。
突出问题导向,做优产业链条。尽管我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集群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在产业链建设上依然存在链条不长、集群不大、本地配套能力不足、产业生态不优等短板。以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例,除轨道交通外,大部分产业本土配套率不足30%,存在主配协同不畅、资源协同不畅、创新协同不畅等问题。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必须坚持“链”上发力,按照“链主、链长、链生态”协同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持续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升链”文章,加速推动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引领的产业群态建设。对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链群,重点提升本地配套和两端延伸能力;对现代石化、绿色矿业、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重点推进“强链”“升链”和新型业态生长;对数字产业、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等新兴产业,重点加强全产业链布局和跨链价值整合;对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前沿材料、生命工程等未来产业,重点加强前瞻布局,下好集群化发展先手棋。
着力培育“链主”,增强引领能力。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必须重视“链主”企业培育。应巩固好现有先进制造业“链主”企业在规模、技术、市场、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同时发现和培育具有“链主”潜质的龙头企业,依靠“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向上下两端延伸,拉长、扩展和巩固产业链;依托“链主”企业带动小微企业走规模发展道路、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梯度成长、融通发展、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引导“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主动对标世界一流,面向全球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创新整合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重点培育一批国家价值链、全球价值链上的“链主”企业。
强化“链长”作用,提升赋能水平。我省全面铺开的“链长制”在催生产业升级、驱动产业变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应进一步健全“链长制”实施机制,发挥好政府主要领导作为“链长”在产业发展中的高位推动、统筹协调、促进督办作用,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强化“链长”在产业发展战略设计、技术创新、市场布局、项目导入、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组织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为产业链提升和企业壮大发展提供系统赋能;提升“链长”助力“链企”能力,从财政支持、金融服务、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更广维度上,推动政府制定和落实一系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促进系统提升,不断厚植先进制造业产业整体优势
省委主要领导在专题调研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时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紧盯先进制造业这个主攻方向,持续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具有湖南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强化目标导向,重点做好提升发展文章,厚植产业竞争优势。
提升存量优化水平。优化我省现有产业存量,重点是要巩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加快推进现代石化、绿色矿业、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大力提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的集聚发展水平。应通过提升园区承载力、产业配套力和融通发展力,加快完善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格局。
提升增量拓展能力。我省先进制造业体系具有“存量优势”、缺乏“增量潜能”,比如存量产业具有世界级、国家级的规模和实力,但面向未来的产业梯队相对薄弱,面临后继乏力的问题。拓展产业增量,一方面是要着力加强优势特色产业的旗舰企业培育、本地配套能力建设、重点项目导入和产业集中度提升,全面增强“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和“五好”园区在产业集聚、项目招引、企业孵化中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瞄准万亿级产业规模目标,在数字产业、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等新兴产业上做长链条、做大规模、做强集群,重点打造一批行业龙头,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上加强基础工程建设、重点项目储备、应用场景搭建,靶向引进一批高端企业、培育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提升质量竞争优势。实现产业高端化,重点是要聚焦高端装备、高端材料、高端产品、高端服务,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产品“品牌化”战略,推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迈入价值链高端,赢得品牌持续提升的主动权和“湖南制造”的品牌输出能力。实现产业智能化,重点是要深入开展“智赋万企”行动,强化信息化基础支撑,创新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强智能化试点示范,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产业融合化,重点是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入推进“五链融合”;深化链内之间、链链之间的协同创新,形成价值共创的“融合发展”模式;深入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转型。
突出关键抓手,持续增强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动能
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动能是关键,着力点在于技术创新驱动、产业人才支撑和促进机制优化。
强化产业创新组织。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重中之重是持续提升先进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建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重点项目的多元投入机制,着力培育创新主体;二是要有效整合政府、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创新资源共享和集成赋能机制;三是要深化“大学、大院、大企业”创新协同,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增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四是要瞄准产业技术变革前沿和行业“卡脖子”问题,凝聚创新团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更多技术领域“从0到1”的突破,同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强化产业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第一支撑。一是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培养,不断增强企业家的国际视野、系统思维、管理理念、创新意识和产业报国情怀;二是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育人功能,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产业人才分层分类协同培养,提升产业人才的本地化供给能力;三是要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引育,落实好“芙蓉人才计划”,实施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促进创新团队成长和创新活力释放。
优化产业促进机制。全面推广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的建设经验,优化“政府+高校+企业+协会”的“四方联动”组织生态,强化“组织+管理+引领+服务”的“四向齐驱”综合功能,深入推动促进机构建设由虚向实、作用由点到面、功能由散到聚,将其打造成为产业集群的战略研究中心、创新组织中心、要素配置中心和集成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办法,突出目标导向和绩效原则,优化“赛马”机制,鼓励区域竞争,全面提升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建设绩效、发展动能、质量效益和综合实力。
(作者系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经济学教授)
责编:曹茜茜
一审:曹茜茜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