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万步炎:向海图强,为海洋事业培育新人
新湖南 • 动态
2023-09-09 21:41:36
首页头条收录

文字/视频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秦钰雯 宋太桓

【名片】

万步炎,男,汉族,1964年1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科技大学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带领团队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先后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最美教师”“时代楷模”等荣誉。2023年,获评“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故事】

2023年9月4日,万步炎有了一个新身份。湖南科技大学首届未来技术实验班开班,这是该校面向未来培养深海资源探采开发领军人才的关键一步,万步炎荣任班主任。

30多年来,万步炎向海图强,带领团队研制出的海底钻机“海牛Ⅱ号”在2000米的深海成功下钻231米,保持着世界纪录。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海上度过,海洋不仅是他科研的主战场,也是他育人的大课堂。

不仅技术要上去,人才培养更要跟上

20世纪90年代初,万步炎就致力于海洋采矿以及大洋矿产资源勘探高技术研究。他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带领团队全力突破大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探、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勘探、海底工程地质勘察、可燃冰保压取芯钻探等“卡脖子”问题,推动我国海洋资源探采装备实现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跑的飞跃。

在海底钻机的研发历程中,万步炎清楚意识到,海洋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不仅技术要上去,人才培养更要跟上。2010年,他来到湖南科技大学,成为一名教师,希望在高校培养新一代国家海洋人才。

对于“海牛”团队成员,万步炎要求他们做“工人型学者”,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会动手、能操作。“只要是大家想学的,我都会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万步炎说。

“海牛”实验室副主任金永平是万步炎的第一个博士生,“万老师不仅悉心指导我设计实验、撰写论文、申请专利,我博士毕业后进入‘海牛’团队工作,他又手把手教会我钻机操作。”如今,他已担当起海上作业现场总指挥、钻机主操作手等重任。

3年多的贴身学习,“90后”博士生许靖伟最敬佩导师的“拼”。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夏天甲板上像蒸笼,冬天实验室像冰窖,可万步炎比年轻人还能熬。2021年“海牛Ⅱ号”海试时遇险紧急抢修两天,他眼皮打架,万步炎仍精神抖擞。“万老师对祖国的忠诚、对海洋事业的热爱,让我坚定了在海洋领域大干一场的青春信念。”许靖伟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希望你们将人生志向与祖国发展结合在一起,将来做出一番不负时代的成就。”在首届未来技术实验班开班仪式上,万步炎的这番殷殷嘱托,更是激起了全体学生对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

走进海洋是专业课,吃苦耐劳是必修课

万步炎有一个“两课”理论:海洋是教室和课堂,走进海洋是专业课,吃苦耐劳是必修课。

只要是万步炎的学生,到了海上、进了实验室,都得拿起锤子、扳手、电焊,跟着他和工人一起干活。

“做科研不仅要理论知识扎实,也需要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科研设备的问题,在船上最容易集中显现,是锻炼学生的最好时机。”万步炎说。遇到故障和其他突发情况时,他马上召集学生现场研讨,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实践操作,他则在学生身边指导、把关。如此一来,每次出海,学生都能得到飞速进步。

另一堂课是吃苦耐劳课。海洋研究离不开大海。每次出海时间长,生活艰苦,日子也相对单一枯燥。“我对学生最基本的教育,就是要独立、不怕吃苦。”万步炎说,海上科考不分昼夜,故障出现不挑时间,他和团队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连班倒,碰上紧急情况,谁都没得休息,还得像工人一样,该抡起工具时绝不手软。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万步炎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开“海上讲堂”——海洋研究、天文、量子力学、相对论、音乐……丰富的课堂内容让学生们忘记了海上生活的枯燥,也打开了他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

截至目前,万步炎团队已培养了8名博士和42名硕士。这些学生,都已成为“钻”在我国海洋事业上的一颗颗螺丝钉。

“‘海牛Ⅱ号’创造的纪录远远不是终点。”近期,“海牛Ⅲ号”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万步炎有了新目标——培养好下一代的海洋研究者,突破钻机使用深度的纪录,在超过8000米的海底打下中国钻!

作者:余蓉 秦钰雯 宋太桓

责编:余蓉

一审:胡宇芬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