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9月7日讯(通讯员彭璐)他专注电力市场和电价研究25年,紧跟电力发展变化和人民需求,探寻兼顾公平、高效的电价机制;他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中去;他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孜孜不倦培养青年学生。从教近20年,他先后入选湖南省学科带头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电力市场方面的学术论文30多篇。他是长沙理工大学2022-2023年度师德标兵,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新华。
聚焦民生 埋首电价设计廿五载
张新华出生于湖南双峰的一个农村,童年时期,由于电力不足,每到晚上家里的灯总是忽明忽暗。“怎么样让大家用上明亮稳定的电呢?”张新华萌生了从事电力相关工作的想法。高考后,凭着优异的成绩,张新华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学习经济学,为后期进行电力市场研究打下坚固的数学和理论基础;之后,他考入重庆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自学电力市场相关知识,并从此开始了基于大数据的用电行为分析以及电力市场机制设计的研究。这一做就是25年。
2004年至2011年,正值我国电力市场改革如火如荼阶段,张新华专注于研究电力市场报价和投资,基于贝叶斯博弈、拍卖理论、实物期权理论等经济学和博弈论原理,构建和推导模型,提出了差异化均衡投资策略、分类投资激励政策等系列理论成果。
2015年,我国实现了从乡乡通电到村村通电,再从村村通电到户户通电的跨越,张新华关注的焦点也从发电端转向用户端,并在“居民销售电价机制”方面的研究做出了显著成果。2016年,随着我国工商企业退出对居民用电的补贴,整体居民电价上涨是必然趋势,如何设计一个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居民电价机制?通过调查研究,张新华发现阶梯电价调整对居民电力需求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为了解分析居民用电的影响因素,他带领项目团队走访调研,收集了千余户居民共54个月的用电数据,建立计量方程,形成居民电力用户类型,并尝试构建同时考虑“用户类型”和“需求弹性”的二维信息甄别模型,设计了一套可供用户自选择的菜单电价机制。在这套机制中,居民可以像选流量套餐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电价套餐,相对于现有阶梯电价机制,该机制具有节能、增加供电收益、保障低类型居民用户和体现市场特征等优点。目前,张新华团队正参与湖南分时电价方案设计,研究成果有望支撑相关电价政策的出台。
“以前我们缺电,担心的问题是电力投资不够;后来投资过剩,电力市场改革的重点就放在了需求侧管理上;但人民的美好生活少不了电,同时也少不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和清新的空气。”近年来,张新华关注到以往粗放的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愈发凸显,他进而将电力公司的投资策略、价格机制与国家的碳排放政策联系起来,这不仅能帮助电力公司制定高效的投资策略、报价策略、碳减排策略,也为政府同时兼顾“环保”“效率”“满足用电需求”目标提供了政策建议。
“电”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是基本民生需求。自入职以来,张新华紧密围绕电力市场5次获批国家自科基金。此外,他还是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智慧能源市场竞争与规制研究中心”负责人、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电力市场竞争理论与政策”方向负责人、《管理科学学报》等多家国家自科委管理学部指定的A类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浅入深出,构建日常生活中的策略思维
博弈论是一种开展最优决策的理论,在双方或多方竞争、合作、冲突等情况下,充分了解各方信息,并以此选择一种能为本方争取最大利益的最佳决策。人际交往、企业经营,生活中处处充斥着博弈理论。
“不必记得我张老师,但希望在考试之外,学生们还能用学到的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教20年,张新华主要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博弈论》以及本科生的《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等课程。他致力于将课程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博弈论中挖掘出能够指导人生的行动策略,帮助学生在冲突与合作中达成共赢。
“两只公鸡相向而行,相遇在同一座独木桥。独木桥太窄,它们无法同时过去,一方进,另一方就需要退。如果同时往前走,谁也不让谁,接下来将是两败俱伤。这便是有名的‘斗鸡博弈’。”为了教好博弈论,张新华特意设计课程内容和进度,做到“浅入深出”。课程前半部分主要通过博弈论的发展、现实中的例子来引起同学们对博弈论的兴趣,教授学生与老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后半部分则是告诉大家如何将博弈论应用到学术研究,从模型、数学推导方面讲解,让大家从原理上把握博弈论。
程泽禹是张新华的学生,他评价张老师的课程非常“接地气”——“学过博弈论之后,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都能得到解释。我学会在生活中分析运用博弈知识,培养锻炼自己的‘策略思维’”。
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学实践中,张新华2007年入选“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4年被评选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验收结果均为“优秀”。
用最“费时”的方式培育学生
任课教师、研究生导师、学院科研副院长、班主任……身兼多重职业身份的张新华,在生活中以经济思维严格做好时间管理和规划,尽力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不过,最珍视时间的他,却总是用最“费时”的方法来培育学生。
他曾经要求每周开组会,组织统一学习和安排任务。但他注意到不同阶段学生的任务和科研水平不同,为改进培养方式,他便转换成“分类管理”的教学和培养理念,要求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按照规划一一检查每位学生的进度;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惑,他会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根源,常常跟学生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在还没有统一分配工位的时期,张新华自费租下两个房间作为学生的工作室,并购置好桌椅书柜等办公家具,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并时常监督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担心事务繁忙漏掉微信消息,他总和学生强调“如果长时间没回消息请再发一遍”……
他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对于在外求学的学生来说,张新华就像是他们的半个父母。2019年的一个下午,张新华忽然接到电话,得知班上学生李逸车祸受伤。张新华立马放下手中纸笔,驱车一小时赶往李逸所住医院。第二天,张新华又让班委组织同学去看望李逸,并联系安排补课。今年,李逸顺利考入某知名财经大学继续深造,她第一时间告诉了张新华这个消息,并发送感谢短信:“再次谢谢张老师之前对我的关心。”
“一天不工作我就难受”,对于热爱的事业,张新华似乎有无限的热情和动力。二十年如一日,他潜心问道、刻苦钻研,在科研和教学领域不懈创新;下一个二十年,“我将继续沉潜细作,培养出更多有家国情怀、专业技能的高水平青年人才。”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