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够苦也够酷!长理学子赴“世界第一拱”水落河特大桥开展专业实践
新湖南 • 动态
2023-08-14 23:19:3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彭怡峰 张祖军 刘翀

戴上安全帽,背上几十斤重的监控设备,爬上距谷底200米多高的拱圈,脚下是缭绕的云雾,眼中是绵延的群山……8月14日,在“世界第一拱”水落河特大桥的施工现场,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展暑期专业实践的学生正在进行施工监控工作。

水落河特大桥作为古金高速项目全线控制性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成都至贵阳最便捷的一条通道,是世界第一跨径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浇筑公路拱桥。建成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也将新增一条南向出川的大通道,为其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及川渝滇黔旅游环线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山势陡峭,高差巨大,且处于地质活跃地区,裂隙发育众多,水落河特大桥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其拱圈由45个节段组成,首次采用高流态C80低收缩高韧性纤维混凝土,在每个节段浇筑前,都要通过精密计算,保证相应的长度和弧度,确保在合龙段精准对接,整个过程就像搭积木。这就要求,必须通过现场监测和监控计算等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内力和位移状态进行有效监测、分析、计算和预测,从而正确地指导施工。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有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底气。我们团队主要从事国内大跨径悬浇拱桥项目的研究,已完成国内多座大跨径拱桥的施工监控工作,这些丰富的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非常好的帮助。”实践团成员、博士生张祖军自信地说。

目前,监控小组已完成锚碇连接件优化、挂篮计算复核、横向抗风计算、拆索顺序优化、节段局部分析和扣塔局部验算及优化等工作,研究了大桥时变温度效应对施工期结构受力及稳定的影响效应,根据现场实际工况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实现了多项技术上的攻关,由小及大全面解决了施工中的重难点问题。这也对我国同类型的大跨度拱桥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合龙温度这一敏感性因素,在长沙理工大学田仲初教授的指导下,团队在合龙口位置与主拱圈各部位布置了全方位的温度测点,持续采集了10余天的温度数据并对合龙时的温度进行预测。在有效监测数据及理论计算分析的指导下,水落河特大桥目前成功完成了左右幅拱圈的合龙。

学生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参建各方的认可。“这些学生都是高素质人才,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我们大桥高效高质建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水落河特大桥施工现场项目总工程师曹政说。

除了技术上的挑战,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困难也无处不在。

“一天傍晚,在乘车返回项目部的路上,我们的汽车因路面颠簸而失控撞向一旁山体,一只轮胎卡在排水沟里动弹不得。最后靠大家齐心协力将车辆一点一点抬离排水沟,这才化险为夷。”实践团成员邢锴回忆道。

“在开展主拱圈混凝土浇筑时,重复进行的主梁悬浇工作很容易让大家心生疲倦。”“我们工作地点在崇山峻岭间,外出和购物都很不方便,而且还有很多蚊子。”“我们每天要爬几百米高的拱圈,要忍受酷暑炎热,每个人基本都黑了一圈,有的同学还晒得脱了皮。”……这样的困难和挑战时时都有。

“随着施工梁段逐渐在水落河上方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我们心中的疲乏、枯燥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自豪与成就感,大家内心也多了一份对大桥建成的向往。”实践团成员于磊表示。

目前,长沙理工大学一批又一批学生已在这里开展了两年多的实践,并将持续到大桥竣工。“学生们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了意志,增强了服务社会和人民的情怀。我们也将继续深化这种实践模式,让学生在工程报国中练就过硬本领。”田仲初教授说。

作者:余蓉

责编:周倜

一审:余蓉

二审:胡宇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