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三结义” 共绘新画卷
——探访湘桂黔环“三省坡”区域破解边界基层治理难题
大图:“三省坡”风电场。
小图:村民在采摘茶叶。 均为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畅
【核心提示】
“三省坡”,地处湖南通道、贵州黎平、广西三江交界处,聚居着侗、苗、瑶、壮、汉等民族,其中侗族占95%以上,是我国侗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过去,由于边界“插花”地带多、林地归属不清,环“三省坡”区域矛盾时有发生,有时还较为激烈。为破解此难题,当地探索实施“党建+边界治理”模式,让各民族同胞日益融洽、友爱。
【一线见闻】
过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8月7日,记者从怀化市区出发,车行200余公里,到达该市地图的最南端——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镇。
海拔1300余米的“三省坡”,远远矗立。
经独坡镇上岩村,随盘山公路蜿蜒7公里,再沿百余级台阶拾级而上,湖南、贵州、广西的界碑,立在“三省坡”最高处。
站在界碑处,一脚踏三省(区)。举目四望,风电叶片在悠悠旋转,满山的杜鹃花树随风摇曳,成片的茶树如条条翠带点缀其中。远处,山峦重叠,侗乡苗寨一片青绿。
“‘三省坡’周边的百姓,山水相连、文化相近、民俗相通,大家称这里为‘圣山’。”上岩村党支部书记杨居平说,“但是,2000年以前,这里由于边界“插花”地带多、林地归属不清等原因,矛盾时有发生。”
“怎么解决呢?”记者问。
“过去,只能用拳头解决,哪个拳头硬,就听哪个的。”51岁的杨居平是土生土长的上岩村人,曾多次目睹边界村庄间因跨域伐树而引发冲突。
“一旦发现外省村民来我们这里砍树,来一次就追着赶跑一次。”杨居平说,“有时候这边村子也偷偷到对方村,把猪啊牛啊,用绳子捆着抬回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独侗镇干冲村,距上岩村仅20分钟车程。“开始我们想了个法子,希望通过相互参加对方的节庆活动,让大家和和气气坐下来,有话好说。”干冲村党支部书记覃汉锦说,“结果有一次在节庆活动上,双方又发生冲突,有村民还因此受了伤。”
“有效化解纠纷,破解边界基层治理难题,已是火烧眉毛。”贵州省黎平县洪州镇垒寨村党支部书记龙涛,也深有感慨。
如今:解开心结握手言和
“早几天,就是在这里,200多名‘三省坡’周边村民,一起跳多耶、吹芦笙、唱侗歌,欢快得很!”上岩村党支部书记杨居平指着坡顶一片平坦水泥坪,说道。
以党建为引领,以“六月六”、“月地瓦”、杜鹃花节等民俗文化活动为媒,2000年以后,湘桂黔环“三省坡”区域共同探索,支部联建、平安联保、人才联育、文明联创、产业联兴的“党建+边界治理”模式日渐明晰。“破冰之旅”由此开启。
去年9月,“三省坡”边界联合党委、“三省坡”边界联合调解委员会、环“三省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志愿者之家同时成立,其中,联合党委重点解决纠纷调处难、社会治理难、村务融合难、经济发展难等问题,联合党委书记则由三省(区)边界村党支部书记轮流当任。这标志“党建+边界治理”模式正式诞生,边界矛盾常态化议事协商交流机制正式建立。从此,化解边界矛盾,不再是用“拳头”,而是靠党组织与党员的智慧和力量。
机制建立后的首个成果,便是将多年哽在上岩村村民陆柳余喉咙里的“尖刺”,一把拔出。
因历史原因,陆柳余与广西一村民同时拥有同一地块的林权证。“当时,我在这一地块种树,他就拔掉;他一种树,我也拔掉。”陆柳余说,“去年10月,经联合党委协调,我们俩都同意把这块林地作为公用地。”
“挖坎、拍照、立线碑……有了联合党委的坚强领导,凡事大家都坐下来商量,一块块地明确界限,一个个标志立起来。”干冲村党支部书记覃汉锦说,“短短几个月,到目前,村里涉及的5亩多“插花”地带归属问题,全部得到妥善解决。”
“都是一家人,就要一家亲。”杨居平说,今年4月开展的“三省坡”卫生清洁行动,是又一个最好证明。
4月底,“三省坡”杜鹃花节吸引3万余名游客打卡。活动结束后,联合党委发出倡议,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卫生清洁行动。来自上岩村、干冲村、垒寨村的150余名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志愿者,踊跃参加。
当天,大家拿着铁钳、袋子,从上午8时忙活到下午1时。清理结束,大家将各自从家里带来的腌肉、腌鱼、米酒、糯米饭团摆放一起,席地而坐,把酒言欢。有的聊起“三省坡”的发展前景;有的解开心结、握手言和;还有的,搭着肩膀,相互邀着去对方家做客。直到下午4时,大家才依依不舍,陆续下山回村寨。
“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感人场景。”杨居平说。
未来:充分转化“边界优势”
在上岩村生活了60年的杨柳团,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三省(区)界碑东面,独坡镇正在打造“三省坡”万亩茶园;南面,独侗镇启动“三省坡”凉亭、步道建设;北面,洪州镇加快进度铺设“三省坡”水网管道。“我们对‘三省坡’的未来,充满期待。”杨柳团说。
矛盾纠纷少了,村民日子好了,如何利用“三省坡”资源,将“边界优势”转化成“边界效益”,成了摆在边界联合党委眼前最现实的问题。
“茶叶种植是环‘三省坡’区域的主导产业,当地有民谣:‘小孩子背个篓子采茶来,零用钱不愁了;老婆婆采茶来,柴米油盐不愁了’。”独坡镇党委书记潘红政说,“但是,以前都是各搞各的,小打小闹,难成气候,在市场上也没有竞争力。”
改变,源自今年7月23日。当天,湘桂黔环“三省坡”区域文茶旅融合发展座谈会召开。湖南怀化、广西柳州、贵州黔东南三地相关部门,以及三省(区)边界乡镇、村、企业家代表集聚一堂,共商乡村振兴、共话民族团结,并在党政联动、规划联动、招商引资联动等6个方面达成共识。
在联合党委的推动下,整合资源,修公路、挖水渠、建鼓楼,推动边界村镇共同打造“风电旅游+高山休闲度假+‘三省坡’万亩茶园”一体旅游特色项目;共享信息,以“联合党委+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产业联盟,建立边界产业发展会商交流机制,搭建“边界茶市”,完善产业链条。
“搭上这趟快车,大家干事的劲头更足了。”上岩村党支部书记杨居平说,“到2024年,我们争取村集体经济在今年的基础上增长2倍以上。”
缓步下山,记者遇到不少相邀来此游玩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少年。粤、冀等地牌照车辆,不时从身边驶过。远眺,山乡巨变的新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记者手记】
党建是基层治理的法宝
肖畅
基层党组织,是推动化解基层矛盾的“润滑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湘桂黔环“三省坡”区域用好党建这一基层治理的法宝,探索实施的“党建+边界治理”模式,不仅解决了三省(区)相邻村庄多年存在的矛盾,打破了产业发展过程中链条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强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把大家的心拢在了一起,团结友爱、守望相助,握指成拳办大事。
离开上岩村时,村广播里正播放那首曾唱响神州大地的《侗歌向着北京唱》:“侗歌向着北京唱,歌唱侗寨大变样。铁牛耕田云中走,银河流水上山岗……”
侗歌悠悠,传唱满山坡。期待明年杜鹃花开时,这里万山红遍、宾客满堂。
责编:曾璇
一审:詹娉俏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