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柳思维:新阶段高质量开发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的若干思考③
新湖南 • 资讯
2023-08-02 15:32:15

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风景如画。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洞庭湖旅游资源的高质量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洞庭湖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和品牌,是我省潜在的一个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要突出坚持高质量发展等新理念,充分认识环洞庭湖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紧紧抓住RCEP协定实施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实施所带来的重大利好,用好用足国家政策,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大力推动洞庭湖旅游资源高质量化开发,努力以打造环洞庭湖现代化旅游产业圈(带)。

1、对环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完善开发的时间表、路线图。洞庭湖区域各县、市、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既有远古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如澧县的城头山古城遗址,也有近现代以来大量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以及各种山、水、岗、楼、亭、台、碑等资源,更有新时期兴起的新的旅游资源,因此,有必要对环洞庭湖的所有历史、人文、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勘查。在全面廓清资源基础上,同时进行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资源分类。根据旅游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及市场可行性和条件的配套性,分别确定近期、中期、远期分阶段开发的资源项目。在规划中要突出旅游重点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商品的生产、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旅游文化的建设等。

2、利用办全省旅发大会契机,突出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环湖三市应以申请主办好轮值的年度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促进旅游资源的高质量开发。岳阳、常德、益阳三市要利用省委、省政府对主办市“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的全面支持政策,做好相应建设项目的储备,积极申办年度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以争取省政府以及省直相关部门加大对承办地的政策支持,尤其要尽可能享受省重点项目的支持政策。要突出重点补短板,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环洞庭湖区域高铁站、机场、重点旅游港口二级以上公路连接,现有省级以上旅游资源点双车道公路基本覆盖,农村公路建设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拓展“服务区+文旅”等服务功能,打造若干条省级和市级旅游公路样板路。加快岳阳旅游母港、虞公港等港口建设,依托“一江一湖四水”江海直达水运网,融合自然旅游景观、城市沿河景观及人文旅游景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高品质、精品化特色旅游航道。完善和提升岳阳三荷机场、常德斗姆湖机场的现代化功能,努力增开到国内外重点城市的航班,加密与省会城市、旅游热点城市间的航线、航班。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推进“公共交通+定制出行+共享交通”多元化出行服务,推动休闲绿道、历史文化步道、旅游铁路、游艇、通用航空等新型体验客运系统建设,支持建设旅游驿站、飞行营地、房车营地,依托汽车客运站拓展旅游集散功能,全面提升游客出行体验。优化能源输配通道布局,完善电网主网架,确保500千伏电网市州全覆盖和220千伏电网县市区全覆盖,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3、做好做亮洞庭湖水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湖南旅游资源要做山水文章,山的文章已做得很亮,张家界、南岳、崀山等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己是群山并起,各领风骚。特别是张家界市借2022年第一个举办全省年度旅游发展大会的契机,用足用活省政府的各项支持政策,办会兴城,立标打样,实施项目攻坚、风貌提质、旅游复苏、招商引资、文明创建、安全防护等六大行动;总投资482亿元,推进284个重点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整体环境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经济社会发展4个方面提速发展,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相比,环洞庭湖旅游资源的开发明显滞后,极不对称。“洞庭湖”是三湘四水的汇聚地,也是湖湘文化的集聚地,推进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在于做好做活、突出八百里洞庭的水特色,中国岸线旅游文章。使湖南旅游业在产品建设上做到大山大水有机融合、特色彰显。

4.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快旅游资源的市场转化。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产品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产业优势,必须靠市场转化。产品要有市场必须抓住消费者,得消费者得市场,得市场得天下。要获得消费者认知、喜欢、偏爱,要靠品牌。岳、益、常三市要全力培育共同打造“天下洞庭”这个区域公共品牌,联手策划,共同包装,系统宣传,深度挖掘,形象展示,不断丰富其品牌内涵,使之成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要释放“天下洞庭”这个区域公共品牌扩散效应与带动效应,培育形成一批洞庭湖系著名水资源旅游品牌,如岳阳南湖、常德柳叶湖、湘阴洋沙湖、益阳皇家湖、汉寿清水湖、沅江胭脂湖、津市毛里湖、安乡珊珀湖等。

5、在空间上应注重环洞庭湖旅游资源开发协同发展。为提升湖南旅游资源在全国甚至世界的影响力,在省政府协同统筹与大力支持下,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应从湖南全局出发本着协同发展的原则,协同推动环洞庭湖生态文化旅游全面发展,为旅游强省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就要求一方面,相关地市要勇于打破自身短期利益的“篱笆”,各自精准定位,发掘出自身特色资源和优势产品;另一方面,各地区之间必须通力合作,做好资源整合、产品开发、线路共建、营销宣传等结构性调整,通过扩大环洞庭湖旅游的品牌影响力,把旅游经济的“眼球效应”和“口碑效应”有效释放出来。尤其要注重一是打破行政分割在区域协同中实现各区域优势资源的有效组合,率先建设一批特色精品旅游热点线路,各地可逐步协同可开发环湖综合游旅线路,如环湖两日游、环湖三日游项目,以及联合策划环湖的大型推介活动。

6在时间上要扬长避短优化洞庭湖旅游资源的季节组合,形成四季游。涉水旅游资源具有明显季节性。除热带地区滨水旅游资源可四季利用外,其他地区则无这种优势。洞庭湖区域滨水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滨水休闲度假旅游主要在夏季,提高其开发利用价值需要打组合拳。一方面要尽可能在时间上延伸滨水游项目;另一方面巧妙组合其他旅游资源,发挥其优势,以长补短。如夏季突出抓好滨水休闲游度假游,在其他各个季节还可开发一些专题景观旅游线路,如冬季湿地观鸟、春季观桃花、夏季观荷、中秋赏桂等,也可开辟特色产业旅游线路。对于一些没有时间限制的常年性旅游项目,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人文历史资源、特色产业旅游资源等则可多策划安排在春、秋、冬季进行。

7、在开发模式上加大业态融合与数字驱动创新。要从供给侧角度实现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 开发洞庭湖旅游资源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将旅游资源所在地转发为旅游目的地必须采取相适应有效的商业模式与商业业态。要加大环湖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加大旅游数字化驱动创新,以“数字+”为导向,引入计云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三维数字扫描、沉浸式设施、数字化舞台、无人智能游览、可穿戴设备、智能终端、无人机等洞庭湖区数字文化装备技术水平,打造沉浸式“互联网+展陈”新体验,打造以“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云交易”等一站式交易服务基础平台,探索洞庭湖区域文旅融合新模式,促进洞庭湖区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积极融入湖南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先行示范省和全球数字变革高地发展大潮,建成国内外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示范区。积极推动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技术)、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场景广泛应用,在商业网点建设一批数字展馆、虚拟景区等数字文旅体验设施,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园区街区等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要推动旅游大数据的深度应用,实现旅游管理、产业监测、指挥调度、疫情防控等“一张网”管控。将智慧旅游纳入数字洞庭应用场景重点建设支持项目,努力实现景区景点4G 信号全覆盖与5G信号覆盖。

8、旅游资源开发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决定三者融合。一是要充分发挥省市县各级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方面提供的引领、调控、服务作用,让看得见的手多干有益于旅游资源高质量开发的大亊好事。二是要调动企业作为开发旅游资源主体作用。一方面要扩大开放,敢于和善于转让旅游资源经营权,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文兴旅,文旅互动,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养高质量开发旅游资源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放手发展民营旅游经济,积极鼓励与支持城乡青年在发展湖区旅游产业方面创新创业,努力培育本土旅游企业主体,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生态旅游企业和企业集团。三是要发挥市场在开发旅游资源中的决定作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视数字技术赋能旅游,发展多种形式的旅游电商,发挥网上市场渠道和网下市场渠道的作用,

总之,新阶段新形势下高质量开发洞庭湖旅游资源,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期望新时代随着洞庭湖水生态治理迈开新的步伐,环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的高质量开发也能收获新的成效,以努力为建设大美的现代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添姿增彩,为形成新发展格局添砖加瓦。

(作者:柳思维,湖南工商大学教授、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参考文献

1、颜永盛主编,《2011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洞庭湖,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对话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李跃龙”,华声在线2020.7,21;

3、柳思维,“加快发展环洞庭湖旅游产业带的思考”,《武陵学刊》,2011年第3期;

4、聂方容,《洞庭湖----演变、治理与综合开发》,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5、柳思维等著,《农村城镇化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董明辉朱有志 庄大昌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资源科学》2001年第5期;

7、柳思维,《省域经济与产业发展》 [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8、杨芳,"城乡统筹视野下环洞庭湖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国乡村发现》,2015年12月;

9、齐恒,"环洞庭湖区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开发研究",《生态经济》2005年第7期;

责编:马俊达

一审:马俊达

二审:刘桂林

三审:刘建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