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湘江周刊·悦读|2022年度湖南文学发展报告
新湖南 • 专栏
2023-07-28 10:15:13
首页头条收录

湖南省作家协会

2022年,湖南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追求,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为讴歌伟大的时代,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了湖南力量。

党的二十大、新时代山乡巨变、“青山碧水新湖南”、红色革命历史、先进制造业等主题是本年度创作重点。一年间,可谓橙黄橘绿,收获颇丰。长篇小说佳作频出,不断刷新湖南文学的高度与深度;中短篇小说生动地演绎着人生的境遇与况味;诗歌照亮了生活与人性的美丽与丰盈;散文、报告文学紧贴时代热点,为伟大时代和伟大人民塑型造像;儿童文学搭建了美与善、真与幻相结合的世界;网络文学形成了现实题材、玄幻小说等齐头并进的新格局;文学评论家潜心致力理论话语探索和作家创作批评。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在湖南启动,《诗刊》社第38届青春诗会和中国山水散文节分别在湖南衡阳、永州举办,点燃了文学的激情与梦想。龚盛辉《中国北斗》、沈念《大湖消息》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郑朋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黄菲菂的《报告文学史论》入选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提名作品。

1.小说创作

2022年,湖南小说创作聚焦社会蜕变和时代生活,或在时代和个体命运交错中铸就恢宏画卷和史诗品格,或在具体境遇和各种矛盾中感悟生命蜕变和存在意义。长、中、短篇同声相应,共生互发,呈现出繁花满枝、风姿绰约的盛况。

2022年是湖南长篇小说的丰收之年。水运宪的《戴花》以20世纪60年代的工业生活为题材,写出了莫正强、杨哲民两代工人的价值心理、生存状态和命运走向。虽然时过境迁,但“戴花要戴大红花”的人生理想,改天换地艰苦创业的价值追求,始终是时代发展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王跃文的《家山》以溆水河畔沙湾村多个家庭的生活演变为骨架,在近百年的时间跨度中,通过三代人的命运,将社会演变史、乡村生活史和地方民俗史熔为一炉,写出了乡土世界的“常”和“变”,也写出了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小说里的人物是个是群,个从群出,群为个源。作者对方言俚语的文学处理炉火纯青,丰富了小说的语言色彩。楚天舒的《天下湘军》以传统章回小说形式全景式讲述了湘军长达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读起来给人荡气回肠之感。

聚焦时代和社会重大主题,凝心聚力抒写新时代新生活的壮阔图景,是湖南长篇小说的重要取向。陈茂智的《红薯大地》以湘南大瑶山卖米洲的“吃饭问题”为主线,表现了新时代乡村建设者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再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历程。杨文辉的《鸿沟》在新旧对比的反差中,写出了新时代农村年轻人摒除“鸿沟”携手发展,同走乡村富裕之路的时代心声。何永洲的《拼布绣》以湘南传统手艺拼布绣的传承和发扬为中心,讲述了雷公寨村民在扶贫干部于书荣的带领下脱贫攻坚的故事。

在积极表现时代宏大主流的同时,深入表现个体生活的复杂与丰富,追摄人性人心的特定光影,也是本年度长篇小说的重要取向。残雪的《激情世界》围绕小城中几位青年的阅读生活展开,探索阅读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小说在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自由转换,为读者的生存书写了一份深刻的备忘录。阎真的《如何是好》以大学生许晶晶的升学、求职、工作、爱情等为中心,写出了当代女性知识分子在失去与获得、坚守与远离、当下和永恒等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表现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的区隔时,也刻画出了个体成长的轨迹。万宁的《城堡之外》借多条叙述线索,写出了几代人的婚姻生活,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展示出作者以文学自觉对生活予以还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中短篇小说创作形势喜人。老作家持续活跃在文学现场。向本贵的《盛世家园》《七步巷》以老年人的生活情状为内容,写出了老年人在老有所为追求中的各种况味。聂鑫森《人生易老》系列,关注城乡老人生活的作品,于平凡处着笔,朴素自然而又意味隽永。廖静仁的《两个老人一条江》在对地方风土、山水自然的眷恋中,写出了生命老去的所念所安。少鸿的《去琅勃拉邦布施》以青年情爱生活的复杂为题材,在浓郁的异域氛围和陡然起落的情节中,表现出命运的多重况味。蔡测海的《吴青梁子》《荒路》《西南镜话》《河东街事》等在地方色彩中融入现代主义技巧,散文化笔法中诗性意境和氛围令人半醒微醺。中青年作家持续发力。马笑泉的《离乡》沉稳绵密,在融合乡土小说和小城镇叙事的基础上潜心突破,在理想和现实的交错扭结中表现出了世道和人心之变的巨大张力。于怀岸的《未来的酋长》以异域生活为依托,在充满传奇色彩的叙事中寄寓了对现代性社会和文明的反思。吴昕孺的《无期》是一篇书信体小说,作品以李白的口吻向知己杜甫倾诉,纵横捭阖、淋漓恣肆中写尽了诗人“无家可归”的苦闷与无奈。郑小驴的《南方巴赫》,是一篇具有探索意味的小说,写出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荒诞境遇。罗志远的《梦想家,关于爱》《青歌》等写出了青春个体在成长中所感受到的挫折、迷惘和困惑。王子健的《宝贝布鲁斯》《枯山水》、彭剑斌《墨渍》、卫鸦的《小镇画师》、邓湘子的《夏月冬雪》、二湘的《双棱镜的夏天》、范朝阳的《孔雀》等,表现出了小说家构建文学世界的蓬勃生命,也彰显了创作个体特有的精神气韵。女作家对女性人生困境的体认愈发深入。谈雅丽的《半生漂在广福桥》讲述了秀芸从生育工具到赚钱养家合伙人的命运蜕变,写出了生之沉重和坚强。简媛的《去南方》通过美蓝我行我素到俯首低眉的变化,揭示了女性作为“第二性”的尴尬与困窘。此外,李晨玮、叶之蓁、秦羽墨等人的创作也值得关注。

2.诗歌创作

2022年,湖南诗人与时偕行,用真诚与明敏感受生活,用至简至精文字表现人生,在《诗刊》《星星·诗歌原创》《人民日报》等报刊频频亮相,用不俗的业绩书写了属我的文学行状。

成熟的诗人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话语和视界,更有着与众不同的对现象还原的精神力量。梁尔源在诗集《蝶变》中以“诗性正义”对自我、他者和社会进行自审和自省,在光怪陆离的世相场域和心性潮汐中给人以冷峻和警觉。张战组诗《蜗牛与我》从平常事物和平凡生活中欣喜地发现生命的美和真,以心灵的温柔与世界生发共情,以独特的生活细节触探世界的广大与深邃。刘年的《世间所有的秘密:刘年诗歌自选集》以赤子的情、行者的脚、画家的眼和手书写着生活的风雨和温暖,用悲悯与温厚的心灵普照万物四方。草树的《淤泥之子》、向未的《十二因缘》、汤红辉的《我们的灵魂比花朵飞得更高》等或于有中看见无,或在咫尺与点滴间感悟远方和须弥,或在至纯至简的日常中体认绝对和永恒……

青年诗人是诗歌事业的希望所在,他们的视界和才情,念想和追求,预示着湖南诗歌的可能与向度。雷晓宇的《薄雾》获“2021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诗歌奖,其对日常与超现实的想象有着精准的拿捏和统驭。玉珍《一切是天才而完美的》《玉珍的诗》等大气内敛、从容不迫,即使在背光处都有着某种亮色的温蔼和生命的涵量。康雪的《白鹭失去踪迹》《当怀斯的手在阴影中移动》体现了她善于在平常事物中发现超乎寻常的诗意的创作特点。朱弦的《雪上行》《蒸阳景象》等诗作总能在自然中找到与内心相对应的路径和意象,别致而灵动。

3.散文创作

2022年,散文在日常点滴中感悟人生,在地方风物中咀嚼岁月,在历史蜕变中照亮既往,在风姿绰约中穿越了又一个年度。

或紧跟时代生活、或回望既往历程,用文字为社会和人生蜕变做一鲜活记录。谭谈的《奔跑的山寨》收集了他入山进寨,翻山越岭时创作的散文,以自然的笔触、朴实的感情,既书写了时代生活的新状貌,也寄寓了对昔日苦难的反思。谢宗玉的《江南江北,尽是潇湘意象》以传统的“潇湘八景”为对象,并不陷入传统的窠臼,而是冷静地剖析了“潇湘八景”形成与流变的历史原因,指出其中的陷阱和盲区,给人以文化反思的深刻和精警。刘克邦的《涟水谣》忆往叙旧,以亲切自然笔触叙说着普通人给自己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张觅的《小园香径:小镇姑娘的草木时光》以故乡草木为媒,讲述沉淀在时光中的童年往事。丘脊梁的《一条河流的走向》是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生命体验的集萃。

在自然与人文、民俗与历史的交融中,对生活做立体观照。罗长江的《美丽千古的约会》将生物、地理、美学、民俗志和风土史融于一体,极大地增添了散文的强度和密度,恢宏深沉。秦羽墨的《我在今生》在点滴之间体味人情冷暖,于时空跨越中感受蜕变际遇。魏佳敏的《云上的年轮》以充满哲思和诗意的语言书写瑶山的风物与民俗,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黄孝纪的《节庆里的故乡》关注乡村节庆习俗,在民俗中彰显民族性,在乡土记忆中乡心迢递。刘明的《追寻沈从文的足迹》追踪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足迹与往事,在“湘西之子”的人生旅程中追昔抚今。梁瑞郴的《曲靖二宝》由颜真卿和王羲之的书法探讨进而转至文学识鉴,在时空漫溯中敞亮了中国文化璀璨的光芒。沈念的《照见李庄》以李庄一宿两日的见闻感受为中心,在今昔叠加的光影中感应着曾经在李庄停留的民国文人的气质和精神,意图照见并不遥远的岁月中行将黯淡的雅韵和风骨。赵燕飞的《杨梅湖的翅膀》以诗意的笔触将杨梅湖的美丽风光与自我的心路历程两相应和,有着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

4.报告文学创作

2022年,报告文学持续追踪时代热点,深度关注社会生活,不断寻求自我超越。

乡村振兴,依然是今年报告文学最为瞩目的亮点。余艳的《新山乡巨变》书写了作者在清溪村80天的见闻和感受,笔墨清新秀丽,写出了新时代山乡巨变第一村——清溪村产业致富后的新面貌。张雄文的《燕啄红土地——时代楷模黄诗燕》、欧阳伟的《种子的魔力》、尹红芳的《在红豆杉树下聆听》聚焦乡村振兴,或记录党员干部为乡村振兴的勇毅担当,或书写农业科技为致富事业开创希望之路。同时值得关注的还有胡小平的《陈家桥的美丽屋场》,谭晓琴的《村原白描——乡村振兴走访纪实》。

时代繁荣,社会进步,是各条战线劳动者辛勤奋斗的结果,为劳动者塑像,歌颂劳动的伟力和荣光,是今年报告文学的另一亮点。龚盛辉的《北斗,争当天上最亮的“星”》生动地记述了孙家栋、郭熙业、林宝军等科技工作者为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部署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不懈努力。纪红建的《在飞溅的焊花里……》以大国工匠、有着“钢铁裁缝”美誉的艾爱国为对象,写出了他从学徒到大师艰辛而幸福的成长之路。王丽君的《春风拂过的心灵》记述了“赤脚医生”张漫珍坚守乡村卫生一线的执着人生。这些作品记载了时代蜕变中劳动者的人生印痕,也点亮了普通劳动者身上那可贵的生命光焰。

走出湖南,以更开阔的视域,更丰富的生活来讲述湖南人的故事,也是报告文学值得肯定的亮点。杨丰美的《百变藏东南》《“湘”遇非洲》为其代表。

5.儿童文学创作

2022年,湖南儿童文学在创作和出版方面都有着新的作为。呼应时代主题,书写乡村新变,名家、新人携手为儿童文学和湖南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了新的力量。

新时代山乡巨变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主题。汤素兰的《我的家乡十八洞》,以儿童的视角书写了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的巨大变化,以乡情为本色书写了新时代的山乡巨变。王跃文的《燕子亮亮地叫》采用成人和儿童双重视角叙写了家乡半个世纪的变迁,时代之变,童心之美可读可看可感。

积极探索儿童文学的表现域和艺术美,是本年度儿童文学的亮点。皮朝晖的《安安弟弟成长故事》《一年级的啰唆》等,用爱心、童心表现当下儿童成长故事。牧铃的《红狐》《成年仪式》《风雨前程》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上持续深耕。邓湘子、谢长江合著的《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的故事》将科普和艺术融入一炉。彭湖的儿童成长小说《云上日光》获得第三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其创作立足现实,尊重个体生命经验,有着鲜明的创新自觉。周静的《精卫之歌》及“鸭蛋湖”系列借助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力争形成儿童文学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本年度的儿童散文表现不俗。陈静的《稻花香里的迷藏》以回忆视角写大自然、童年、劳作之美。舒精华的《锤子·剪子·布》从平凡小事出发,书写湘西侗族浓郁的地域文化和民风民俗。陶永灿的《爷爷的夏牧场》通过独特的生活体验及扎实的生活细节探寻儿童成长的原生力量。除此之外,青年作家龙向梅、李彩红等人的创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6.网络文学创作

2022年,湖南网络作家与时代同频共振,既创作出了许多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也在打破类型窠臼不断创新上做出了应有的探索,在和而不同中彰显了文学发展的新气象和新元素。

强化对现实生活和时代主题的关注。三生三笑的《我不是村官》,生动地表现了大学生回乡并最终扎根乡村的经历。直上青云的《逆风的翅膀》,讲述了支援山区的志愿者们默默守护留守儿童和孤儿的感人故事。流浪的军刀的《军刀出鞘》,则通过新兵经过种种磨砺成长为侦搜英雄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作战模式下中国军人的风采。

借助网络空间讲好中国文化和文物的故事。岑小沐的《如果文物会说话》就是讲述故事主角如何采取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和舞台艺术让文物“活”起来的故事。玄幻小说也开始借文化赋值。应景小蝶的《苗疆秘闻录》虽然表面看来是在借助苗疆文化强化叙事的陌生化,但也与文化中国想象有着密切的关联。扮鱼戏水的《我靠读书成圣人》是通过现代青年穿越到古代,表现读书人如何在士志于道的途程上遵循儒家的文道之心,回归读书人价值追求的初心。

以塑造“大女主”形象见长的湖南女频小说出现了新变。夏弥尔的《揽倾入怀》,莲沐初光的《孔雀城下小青衣》等就写出了男女形象的“双强”“双洁”。除此之外,狂奔七七的《傅爷的小祖宗凶凶哒》是甜宠小说的代表,思小朵的《替嫁狂妻:马甲大佬她A爆全球!》是替嫁叙事典型,轻舟的《冲喜夜,老公逼我让位白月光》则是豪门逆袭的范例。

7.文学评论

2022年,湖南文学评论工作者或探讨理论,或聚焦经典,或批评新作,以积极在场的方式参与到湖南文学事业的建设中来。

持续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问题和理论个性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梳理,是湖南文艺理论界鲜明的时代走向。赵炎秋《毛泽东文艺思想对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形塑》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道路给予了系统梳理。季水河《文学主客体关系重审: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对萨特文论的影响》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与萨特文论关系进行了深入审视。中国文论和中国传统文论和文化的关系,也是文学研究者关注点。李清良、王壮壮的《文明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问题探析》,汤凌云的《论宗白华意境说建构对华严佛理的融摄与转化》,以及张弛、张森等人的成果值得注意。

作家作品研究和文献,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谭桂林、周仁政、龙永干、丰杰、朱幸纯等人在鲁迅研究领域发出了湖南声音,赵树勤、张春等对“红色经典”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阐发,王攸欣、易彬等人的考证研究功力扎实。就湖南本土作家批评而言,湖南省作协与《中国文学研究》共建“湖南文学和湖湘文化研究”专栏,先后推出了沈从文、王跃文、韩少功研究专题和青年作家研究专题。贺绍俊、卓今、刘长华、易瑛、晏杰雄、贺秋菊等人为湖南作家作品研究付出了心血。

网络文学研究方面,聂茂、禹建湘、贺予飞等人的成果值得关注。影视文学批评方面,郑坚、蒋海英、陈文敏等人在电影艺术理论、具体作品评论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8.文学事业建设

2022年,湖南省作家协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和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人民,扎根大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推动湖南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与时俱进,精准选题,抓实抓深重点作品创作。紧扣“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确定迎接党的二十大创作专项14个,红色革命题材创作专项11个,定点深入生活作品选题9个,“新时代山乡巨变计划”创作项目15个,其中2个专项被列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家山》《戴花》入选中国作协第一批“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项目,冯祉艾评论集《寄寓的诗性与想象的超越》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马笑泉小说集《对河》入选2022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

坚持推介湖南作家作品,扩大湖南文学影响力。全省有9部长篇作品在《当代》《十月》《收获》《民族文学》《中国作家》《花城》《芙蓉》等重要文学期刊刊载。《湖南文学与文学湖南》展示了湖南文学的发展业绩和前进脉络。组织召开《中国北斗》《大湖消息》《新山乡巨变》《大地五部曲》《棘花》《城堡之外》等重点作家作品研讨会,进一步扩大了湖南创作的影响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发现和培育文学新生力量。举办了第二十一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与《收获》、里程文学院联合组织“新青年”写作营改稿行动,探索新的创作指导模式,16名青年作家脱颖而出,其中10名为“90后”。《湖南文学》倾力主推湖南作家创作,全年发表200多位湘籍作家作品,占刊物全年份额的65%。《湖南散文》《湖南报告文学》《诗歌世界》等各学会会刊及各市州文学期刊,积极推进本土作家培养。37名作家加入中国作协,147名作家加入省作协。

“文学湘军”未来可期。

(龙永干执笔)

作者:龙永干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