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把思政融入专业实践 让思政教育鲜活起来——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推动“三下乡”社会实践
新湖南 • 教育资讯
2023-07-27 10:07:29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黄向阳 汤妮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元崇)“理论微宣讲进屋场,助推乡村振兴”“王尔琢烈士的《托孤书》穿越百年时光,依然震撼我们的心灵”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焕发了新气象……这是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暑期赴石门“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深入该县后的感悟。

“微宣讲”进屋场 “声”入人心

从校内走向校外,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守正创新推动“三下乡”活动走深走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三下乡”活动的不变初心。该院以“微宣讲”进屋场的方式,逐步打通了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让广大群众听得到、听得懂,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入人心。

该院李晏军博士的微党课《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努力成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以小切口阐述大主题,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提出新时代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新时代乡村青年要做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学文化、学技术,为美丽幸福乡村建设出力助势。”这就是“屋场宣讲”对广大青年的启迪。

▲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晏军博士上微党课(王奕摄影)

缅怀革命先烈 淬炼灵魂

在石门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决定用一场毅行走进磨市镇,追寻王尔琢、陈振亚革命先贤的光辉足迹,领悟商溪儿女的家国情怀,感受“红色之河”的历史律动,聆听乡村振兴的时代乐章。

湖南石门商溪,位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1903,同年出生、同饮此水的位青年——王尔琢、陈振亚,是从这里走出大山,走向救国图存的革命之路。

进入王尔琢故居,《托孤书》壁刻赫然入目,殷殷嘱托穿越百年时光,感人至深。在陈振亚烈士旧居,师生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缅怀了先烈的革命故事。

实践队参观王尔琢的《托孤书》壁刻(王奕 摄影)

烈日下行走22公里,师生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曾经膝盖受伤、难以承受长距离行走的李玟君同学坚持和大家走完了全程。她说:“这场毅行于我是一个挑战,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学院把课堂‘搬到’革命先辈故居,以鲜活的思政素材,‘沉浸式’的教学方式,让师生们体验红色精神,以实际行动接受党性锤炼和红色精神洗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忠华如是感叹。

重走石门调研 把爱延伸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三下乡”重走石门调研,观察乡村巨变,关爱“空巢老人”是学院一项品牌实践教学活动,也是学院打造的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近日,该院近30名师生深入石门县雁池乡重找当年的“访谈对象”,继续入户访谈,详细了解十年间雁池乡的新发展,老年人物质、精神生活的新变化。

从十年前的小山村到如今的小城镇,雁池乡的巨大改变,激发了同学们的调研热情。

▲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深入雁池集市调研(石星 摄影)

家里到果园的路,以前难走,现在已经修成了水泥路。”雁池乡雁池坪社区居民曾宪菊如是说。村民普遍认为,过去的十年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交通方便了,环境也变美了。医保全覆盖,看病报销更方便啦!

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生活不愁吃穿,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精神上的陪伴。你们每次来看望我、陪我聊天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很珍贵的事情。”雁池乡雁池坪村八旬“空槽老人”覃奶奶见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后倍感亲切。

▲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陪“留守老人”聊天(王奕 摄影)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倡导全社会关心关爱“空巢老人”群体,自1996年以来,湖南文理学院坚持每年组织学生深入石门县雁池乡陪伴“空巢老人”,为老人们送去真情关怀与慰问。

“十年来,我们坚持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鼓励同学们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磨炼意志,在知行合一中增长本领,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忠华如是介绍。

据了解,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对石门县雁池乡十年间的发展成就、经验做法以及老百姓美好生活的新变化,撰写成研报告进行传播。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