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聚焦妇幼高层次人才|熊喜悦:愿能找到“望远镜”,更早发现“星星的孩子”
新湖南 • 动态
2023-07-03 21:20:44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朱丽琴 吴可欣 余杨 黄欢

孤独症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独自闪烁……

7月3日,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科研办副主任熊喜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主攻“孤独症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应用”研究的他,就像在找寻“望远镜”,让大家尽早地发现“星星的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人互动,不再独自闪烁。

 研究真正的意义在于“被需要”

近年来,孤独症患病率逐年升高,全球患病率约1%。他们的核心症状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喜欢重复某个动作。有时,还伴有腹泻、便秘、睡眠障碍等。

“在康复机构调研的时候,看到那些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我很有触动,顿时觉得我的研究很有意义。”熊喜悦回忆,那种触动让他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情感——“被需要”。

在熊喜悦专职做科研的那段岁月里,他发现,凭一腔热血和真真切切想要帮助孤独症孩子的心,可以治愈一切压力与劳累。

“当时,我跟着儿童康复科主任王益超一起做研究。他每天白天有大量的门诊工作,晚上还坚持加班到深夜,去发现、总结临床问题,看文献了解科学前沿。”熊喜悦说,“很多次保安下班关门了,他还没走。后来我才知道,他找到了大门的开关,按一下,门就移动上去,再按向下,趁着门还没完全落地时钻出来。”

正是这样的精神感染了熊喜悦。“做科研,要选好方向,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凝练科学问题,设立长期的规划和科研目标,并做好坐冷板凳的准备,沉下心去做科研。”他说。

 把诊断窗口期前移,早发现、早治疗

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

“我的工作就是希望找到一些明确的生化指标,把诊断窗口期前移,早发现、早治疗。”熊喜悦介绍,他的工作虽然不是直接诊治病人,但他主导搭建的质谱分析平台,通过筛查、鉴定生物标志物,对临床诊断、预后和预测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代谢组学研究,熊喜悦团队筛选了与孤独症相关的多个潜在代谢标志物,基于这些代谢指标,与公司合作研发了孤独症早期筛查试剂盒。

熊喜悦团队还参与开展了多中心孤独症肠道菌群结构研究,揭示了孤独症儿童偏离正轨的肠道菌群发育图谱,构建了基于肠道菌群发育特点的孤独症预测与诊断模型,为孤独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谈到未来愿景,熊喜悦表示:“我希望能成立一个中心实验室,一方面承接区别于普通检验的临床检测项目,另一方面,结合自身专业优势,通过筛选、鉴定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早期预警。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到更多孤独症儿童和家庭。”

作者:周阳乐

责编:王铭俊

一审:周阳乐

二审:胡宇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