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语
儿语,本指幼儿所说的幼稚、天真的话,单音重复是一个特征。 父母教语言时,一般是单音重复着教的,孩子最早说话用词也都是单音重复着说。如崽崽、姥姥、睡觉觉、睡摇摇(摇窠)、吃饭饭、吃汁汁(奶)、吃水水、吃糖糖、吃粒粒(豆类零食)、穿花花(花衣服)、坐枷枷(枷笼)、企敦敦(站立练习)、屙巴巴(小儿大便)、屙尿尿、走得或走得得(牵着孩子学走路,“得”本是指马蹄声,以喻孩子像马一样走得快,走得好)、鸡咯咯(咯指母鸡的叫声)……
有的词需要说详一点。“睡喔喔”,在睡觉觉、睡摇摇之外的这一说法,强调的是母亲哄孩子睡觉的声音“喔喔”。“作调调”的“调调”指摇头。“吃吃吃”,后面的“吃吃”是名词,指零食,大人之间也称“零细”。“剃白白”指剃头,“白白”本指光头。旧时男子剃光头的多。“打哇哇”,指以手拍着嘴巴发出“哇哇”的声音,一种小儿游戏。“点点飞”,本是让孩子认识“小(点点)”的含义,放一点点小东西在孩子手上,教他说“点点”,然后快速拿走,谓之“飞”。但后来有的人只是在孩子手上点两下,逗他玩,“飞”也念成了“费”。
有一首儿歌:“调调手,街上走,买冰糖,佮朋友……”“调”是摇摆;“佮”音gò,结交。
带着孩子拍手叫“打钹钹”“钹钹锵”。钹(bó,益阳音pāong),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益阳人都知道它叫“钞”,实际上“钞”是“镲”字变读而成。“锵”指钹合击出来的声音。
“躲旮旯”也叫悄旮旯、旮旯嘛。这个游戏往往是大人藏起来, 由孩子来找,找不到时大人还会以“旮旯”声音提示,找到了大人会长长的对孩子说一声“嘛”,有时还有辅助手势。
有个游戏:是在床上坐着做的,大人拉开孩子的手如推磨一样,推着摇着,一边唱:“推谷几,砑谷几,推只粑粑几。吃一边,留一边,留得娭毑枕头边。猫几咬得踏板上,狗几咬得粪凼边,鸦鹊子夹得树丫里。大风大雨吹得大河里,小风小雨吹得小河里……”
有一首儿歌,母亲给孩子洗澡时,边洗边唱,非常温馨:“前拍拍,后拍拍,伢几洗澡不怕吓。左拍拍,右拍拍,捉只落水鬼打汤吃。”
安化人讲“吃饭饭”如“吃曼曼”,“曼”是饭的古音。
(感谢唐宋轩宋喜梅女士对本期视频场地、字幕的支持)
主讲人简介:
谢国芳,益阳沅江人,益阳日报社高级编辑、益阳市首届优秀社科专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其方言研究专著《益阳方言寻根说字》为益阳市社科重点项目,获益阳市社科成果特等奖、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如果您有方言想求解、不同理解想探讨,欢迎识别二维码、加入微信群!我们一起来讲益阳话、解益阳话,享受方言带来的温暖情绪,和表达情感时的精准。)
策划:邢玲
执行:杨玉菡
制作:湖南日报社益阳分社
责编:陈伟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