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深化走转改 记者一线见闻丨为了老区人民的健康福祉 ——平江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见闻
新湖南 • 教科卫要闻
2023-06-05 06:44:24
首页头条收录

(5月30日,平江县上塔市镇得胜村,村医曾昌池来到村民家中,为老人做检测,手中的智能手机连接设备将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后台。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迪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云梦 周阳乐

【一线见闻】

5月30日下午,天清气爽,记者随平江县上塔市镇得胜村村医曾昌池来到村民张白玉奶奶家。张奶奶和邻里3位老姐妹正在闲聊家常。

曾昌池手脚麻利地打开随访包,拿出血压计、血糖仪,挨个为4位老人测量。

记者看到,曾昌池手中的智能手机和检测仪通过蓝牙连接,当即将奶奶们的血糖值、血压值实时上传给镇医院医生工作站。“我们为慢病患者建立了台账,这个智能平台方便我们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干预。”他说。

4位奶奶家中坐,体检数据线上跑,乡镇医院对辖区建档村民的健康状态一目了然。这就是平江县启动新一轮综合医改之后,给基层群众带来的福祉。

平江县作为革命老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一半的县域山高林密、地广路遥。曾几何时,边远山区的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非常突出。5年前,平江列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他们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的?记者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5月30日 平江县上塔市镇卫生院 居民在门诊看病。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迪 摄

村医首诊、乡镇转诊:铺好合理就医秩序“第一公里”

“您血压和血糖都正常,要继续保持哦!”曾昌池听闻张白玉自述近来皮肤发痒,连忙安慰道,“如果实在不放心,我送您去镇卫生院看看吧。”

“放心放心,你们这么好,我活到100岁都不是问题。”85岁的张白玉奶奶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村医来得快、信得过,我们老年人都靠他,遇到痛痛痒痒他都会及时帮我们的。”

2020年,平江县启动糖尿病医防融合项目暨国家糖尿病标准化防控中心建设(DPCC),建立了覆盖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糖尿病标准化防控”体系,开展糖尿病“全人群覆盖、全病程管理、全因素分析”防控试点。

“村医就是这个体系的‘第一公里’,他们到群众家中开展筛查和随访,及时了解群众健康状况,确保‘小病不再拖、慢病有得治、大病及时救’。”村医曾昌池的“顶头上司”、平江县第五人民医院总院上塔市分院院长刘佳玉笑着告诉记者,曾医生就是他们的“线人”。

得胜村在住村民1500余人,曾昌池对每位村民进行了筛查,在管糖尿病患者40多个。“我帮助他们建档后,每个季度都会上门为他们免费测量血糖,指导用药。”他说。

“以前我就是‘赤脚医生’到处游走,现在感觉自己有组织、有责任了。”曾昌池坦言,做村医已经20多年,但这几年给了他不一样的感觉。“上级镇医院会给我发放补贴,还会组织培训,提高我的业务能力。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病情,就会及时把村民往上级医院送,我在分级诊疗中起到了导诊的作用,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有了保障。”

平江县卫生健康局局长何昌美介绍,该县医共体牵头医院安排专人对接乡村医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对大病对象实行县乡村三级就诊服务,对重症患者建立绿色就医通道,基本建立了基层首诊、上下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合理就医秩序,医疗资源得到了公平合理有效利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在平江,盲目就医、出县就医的村民明显减少,老百姓对村医的信任度、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可度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实现了“治得好小病、管得住慢病、看得出大病、转得了重病”的改革目标,国家医保基金和群众的就医负担都明显减轻。

(5月30日 平江县上塔市镇卫生院 医护人员在药房整理药品。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迪 摄

“母鸡带小鸡”:紧密型医共体蹚出一条生路

记者走进平江县第五人民医院总院上塔市分院,这里就是对接曾昌池的“上级医院”。

从门、急诊到公共服务区,再到住院部,物品摆放整齐,检验设备齐全,环境干净温馨,医务人员精神饱满,患者有序就医。

难以想象,5年前,它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

“当时的镇卫生院快撑不下去了。病人来了医生诊治不了,也没得什么药可开,老百姓越来越不信任,导致更加留不住医生,如此恶性循环……”上塔市分院院长刘佳玉回忆道。

上塔市镇位于我省“北之角”,辖区服务人口2.2万人,可2019年前,该卫生院的年门诊量不过几千人次。

“老百姓常常选择去县人民医院看病,有的去隔壁南江镇中心卫生院,有的甚至开车去湖北通城县人民医院,宁可多花钱多跑路,就是看不起家门口的镇卫生院。”刘佳玉说。

“现在门诊量有多大呢?”记者问。

“去年我们一年的门诊量达到3.5万余人次,跟从前比,翻了五六倍。”刘佳玉欣喜地告诉记者,这一切得益于2018年全县启动的综合医改。

当时,面对全县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基层医疗能力不强,县外就诊人数居高不下、个别乡镇医院濒临休克等现象,平江县委、县政府举起改革大旗——“成立医共体,托管!”

一声令下,平江县第五人民医院(南江镇中心卫生院)作为牵头单位,与相邻的上塔市镇、板江乡两家卫生院组建了紧密型医共体。

“医共体实行‘1+6’管理,即总医院、成员单位明确1名法人,由牵头医院统一人事、财务、医疗、公卫、绩效考核、药械采购管理,从‘各自为政、相互竞争’到‘融成一家、共建共享’。”平江县第五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童亚辉介绍。

他说,就像母鸡带小鸡、大手牵小手,实现了机构融合、资源共享、人才下沉,这一举措让两家托管的卫生院运行成本明显下降,与之相反的是医院业务能力、医护人员工资待遇、老百姓就医满意度的快速提升。

把好政策落到实处:打通医防融合“最后一公里”

记者来到上塔市镇小坪村村民李热英家中采访,47岁的她糖尿病史已有10多年,双手红肿明显。

糖尿病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一旦病情严重到需要胰岛素治疗,对患者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我每天晚上要打一针胰岛素,以前花钱不秀气,每个月除开医保报销,要自付500多元,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每个月只需自付200多元了。”李热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两年,她在镇卫生院住院、化验、拿药,比以前去县级医院每年可节省费用近万元。

为减轻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负担,国家出台了特殊政策和保障机制,我省也统一了“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标准。平江县医改办主任吴世奇介绍,该县“两病”参保患者在镇卫生院就诊时,医生开具的符合用药范围规定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费用,不设起付线,按照70%比例报销,高血压患者每年最高支付限额360元,糖尿病患者每年最高支付限额600元,患了这两种病的每年可以报销960元,另外还有400元普通门诊支付限额。

记者了解到,为了发挥医保支付“指挥棒”的作用,平江县通过实施医保资金由医共体总额打包、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群众就医行为发生改变,逐步实现让老百姓“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基层医疗机构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是打通服务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平江县副县长李三军介绍,该县通过实施三医联动,做实医防融合,补齐基层医疗短板,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切实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表示,平江县将持续深化推进医防融合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健康服务重心由后端的医疗向前端的预防转移,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让老区百姓生活更健康、更幸福、更美好。

(5月30日 平江县上塔市镇卫生院 医护人员在化验室检测。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迪 摄

【记者手记】

一个乡村医改的成功样本

从铺好“第一公里”到打通“最后一公里”,这一“路”走来,既不平坦也不平凡。

面对老区人民的就医难题,平江县没有回避,而是用改革的思路寻找出路,用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生机。

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还需要上下一心。

当听说要牵头建立医共体、实行“一拖二”的时候,平江县第五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童亚辉感到很头疼,原本一身轻松的五医院,会不会被拖累,员工会不会答应?

老区人民的期盼,“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感召,无疑让平江的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改革之路、探索之路,书写了一个乡村医改的成功样本。

从村医随喊随到,到乡镇医院一站式服务;从“一人生病,全家致贫”到国家兜底、人人参保;从“小病不医、大病等死”到“入户筛查、建立台账”……改革的成效触手可及,老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油然而生。

平江的生动实践值得致敬,他们的改革经验犹可借鉴。

此前报道》》》

深化走转改 记者一线见闻丨“天华调查”的红色赓续——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见闻

深化走转改 记者一线见闻丨“外卖小哥”:风一样的速度 火一样的热情

深化走转改 记者一线见闻丨沙洲村的变与不变

深化走转改 记者一线见闻丨安化县“水上法庭”: 乘风破浪去办案

责编:邓玉娇

一审:邓玉娇

二审:周杨

三审:朱晓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