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南日报丨谷韵吉首 天下鼓乡——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吉首实践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6-03 07:38:52

李孟河 刘婧丽 向军 田红梅

重峦叠嶂入云中,千山万壑自从容。武陵山腹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山乡大地间,多少年来,万溶江绕城而过,峒河水缓缓流淌,日夜奔流,将一个个村落、古城洒落岸边,文化魅力日益彰显。

横跨溪流峡谷之上,线路全长1779米的矮寨大桥,在群山绵延、风起云涌间,联通世界。

河流串联起村庄、田野,旅游公路如一条长龙在绿意山水间舞动。一辆辆公交车驶进深山苗寨,村民回乡了、农产品走出去了、游客赶来了,文旅产业发展起来,如藤蔓不停生长、处处开“花”,铺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万溶江河畔,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城。乾州古城,古朴静美。胡家塘的夏荷才露尖尖角,青石板上的烟火人家,开门迎客,蒸好的蒿菜粑热气腾腾,走街串巷,香飘四溢。

“矮寨不矮,时代标高!近年来,吉首市瞄准打造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建设‘武陵山区旅游中心城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持续优化产品业态,吉首旅游品牌美誉度、影响力稳步提升。入选‘2022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湖南本地新锐旅游目的地城市。”吉首市委书记李诗兴深情地说,吉首在苗语中即为“繁荣兴盛”之地,全市倾力将天赐的绿水青山更有效地转换为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谷韵吉首、天下鼓乡奋力奏响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崇山峻岭中的矮寨大桥。 周德成 摄

5A景区——打开幸福之门

德夯大峡谷上,矮寨大桥似一弯倒立的彩虹,矗立在群山之巅,气势恢弘。

初夏,清风捧来淡淡的花香。走进吉首市矮寨奇观旅游区,站在矮寨大桥旅游观景平台,俯瞰,青山云雾里,一汪绿水滋养着苗寨和片片农田;远眺被称“矮寨天险”的矮寨公路,自下而上,13道弯,如一条长蛇,盘踞山间。

过去,湘西交通十分闭塞,抗战期间修建的矮寨盘山公路虽是“奇观”也是“天险”。

2012年3月31日,矮寨大桥建成通车,“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展现在世人面前。

2021年6月11日,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深山苗寨揭开神秘面纱、敞开怀抱,国内外的宾客纷至沓来,一时间,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幸福之门。

“以前天问台景区门口,验票处就是一个茅草棚。”景区工作人员龙自刚,家住吉首市矮寨镇排兄村吉斗苗寨,在景区工作19年,从基层到管理层,他见证了苗寨的变迁。

景区讲解员、保安、保洁,周边大大小小村寨的村民也纷纷到景区上班。

一座桥,带动了就业,连通了世界。

走进德夯苗寨,走过融于山寨内沿溪的筒车、水碾、古渡、小舟、吊脚楼,听潺潺流水。

“4月份到这参加吉首矮寨大桥马拉松赛,跑到终点,发现这个苗寨很美,就带着家人过来走走。”5月的一个周末,来自武汉的王先生因为一场比赛与这一方山水结缘,如今带着父母,一起漫游自然风光。

今年来,该市乘势前进,率先举办吉首首届“湘西黄金茶杯”自行车赛、酒鬼酒·吉首矮寨大桥马拉松赛等系列活动,着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开放的亮点、乡村振兴的支点,开启了新形势下该市文旅发展的新征程。

苗寨内,屋檐下,遇见一些苗族老人,她们戴着老花镜,拿着一支被磨得发亮的“梭”形铜质工具,编织苗族花带,一个个花鸟图案在她们手中变得栩栩如生。

“游客们喜欢,一天可以卖好几条呢!”她们开心地说。苗族女人从几岁开始就跟着母亲学苗绣,个个心灵手巧。

一辈子住在峡谷深处,旅游开发了,见到不同地域的人;路修好了,索性学了普通话,走出来做生意。

“苗家厨房”“阿娅超市”“鼓乡客栈”……沿着米色的花廊走进寨子深处,一栋栋木质楼房整齐排列,矮寨镇德夯村的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做起小本生意,日子红火。

“特别是周末,节假日,生意最好。”当问起收入,“阿娅超市”老板笑着摆摆手:“这个是保密的!”

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神奇的山水风光与浓郁的民俗风情相融,成了节会的举办地、游客的聚集地,让苗寨人民安居乐业。

隘口村:湘西黄金茶,网红打卡地。梁永鸿 摄

精品乡村——深耕山水文章

从吉首出发,沿着一湾碧绿的峒河水一路往西,驱车十几分钟,看到一片满是鹅卵石的河滩,四周青山如洗,两岸白墙青瓦的房屋,依山而建,临水而立,鳞次栉比,与自然山水浑然天成,怡然恬静。悠悠碧水在此“画”了一个勾,这便是吉首市矮寨镇坪朗村。

一个风景如画、古朴的苗乡村寨,先后被评为“湘西州美丽乡村精品村”“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绣苗绣、戴银饰,打苗鼓、唱苗歌,绵绵瓜瓞,世代相传,是他们身上的文化符号。

“我们绣的鸟翅膀长长的,叶子也是细长的,都是来源于生活环境。”罗维英作为坪朗村苗绣队队长,她坚持免费传授苗绣手艺,她的学生有村民、有游客、有网友,年龄从5岁至60岁不等。在她的带领下,坪朗苗绣成为远近闻名的苗家手工艺精品。

作为湘西州州府,吉首市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67项,还是全国闻名的苗族鼓舞之乡。

“咚咚咚!”鼓声铿锵,响彻天际。连日来,湘西州级苗鼓传承人、该村妇联主席石金琦,正在教衡阳来的十几名游客打苗鼓。2015年,“湘西苗族鼓舞传习所”在坪朗村落成,为当地传承人提供收徒传艺、教学培训、展示交流的场所。

说起坪朗豆腐,远近闻名,最为引流。

选豆、泡豆、磨豆、开水冲浆、过滤煮浆、兑石膏水、上厢压制成豆腐等上十道工序,才能成为聚山水灵气的坪朗豆腐。

坪朗豆腐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石清香,带领村民从事豆腐制作、加工、销售和农家乐经营,连续3年为村民分红共计24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并与12家研学旅行机构签订协议,将坪朗村的“豆腐作坊”打造成了“非遗研学基地”。

芝麻、酱油、辣椒、白糖、葡萄干……6块钱,舀上一碗豆腐脑,加上碗碟配料,香咸辣甜,任由搭配,吃出舌尖百味。“城里待久了,偶尔到乡村,吃地道美食,感受文化熏陶,像一种修行。”一位吉首市游客边吃边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阿婆山下,有条与峒河水平向而行、穿村过寨的河流,叫洽比河。河畔,2022年度“湖南省最美农村路”——吉首市X077洽比河旅游公路,宛如一条彩带萦绕在翡翠山峦,美不胜收。

这条旅游公路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等融入农村公路规划、设计之中,按照“公路带产业、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带动苗族村寨发展农家乐、民宿等45家,种植黄桃500亩、湘西黄金茶10000余亩。这条路,成为了沿线近万村民走出大山,连接世界的幸福大道。

山路迂回,沿着旅游公路驱车一路爬升,风景如画。己略乡夯坨村村口,朵朵月季花爬上竹篱笆,开启“花墙”迎客。

绿林环抱,临崖而居,云气蒸腾。座座房屋,高低起伏,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柴火,摆放整齐,许多近郊的游客在这“堆出来的景观”旁,拍照打卡。

沿着竹林,踏着石板路的阶梯,走进该村上夯坨自然寨,古朴的房屋,参天的古树,一口长满绿苔的古井都保存完好。

青烟袅袅,中午时分,村内几家农家乐,“云上农家”“云上居”里热闹起来,酸鱼、酸肉、桃花虫等地道苗家美食,陆续炒熟上桌;还可前往“云上夯坨当家鸭铺”品尝农家散养土鸭。

“我们骄傲是农民的孩子,一亩三分地可以幸福一辈子。”夜幕降临,“当家鸭铺”内,返乡创业青年龙先宏和村里5名“小伙伴”组成的湘西深山乐队开唱,大家围着炉火、吃着菜,弹着吉他、唱着歌,鹅黄的灯光,照亮了熏黑的木屋。

线上引流、线下引客。美景、美食、古朴的音乐,都是拍短视频的独有素材。

看绿树葱茏,抿一口茶香,听一曲苗歌,饱尝农家美味。

去年8月20日,吉首市首届乡村旅游季启动,该市率全州之先成立首个乡村旅游联盟,首批11个村加盟,沿夯吉公路、洽比河流域等12个村联动打造旅游精品廊道,有效整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岩科村百合花博览园、坪年村爽口的醋萝卜、隘口村茶旅乡村游……一个个村庄成了市民休闲和短途、周边游的好去处。

“吉首市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创新机制,牢牢牵住党建引领‘牛鼻子’,引导、动员、整合各方力量和各类资源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吉首市委副书记、市长符家盛说,全市打造重点村乡村旅游项目,完成寨阳村峒河花岸、张排村月亮岛、红坪村聆水阁度假休闲基地。2022年,吉首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51.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61亿元,同比2021年分别增长32.12%、43.25%。

云腾雾绕的天问台。(德夯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供图)

乾州古城——建设文化家园

城外十里边墙,城内十里古街,城中十里河道。在吉首城区闹市中,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古城——乾州古城。

“乾城虽不大,小小石头城却很整齐干净,且出了几个近三十年来历史上有名姓的人物。”1938年,沈从文在他的《记乾城》中如此描述。

踏上青石板路,透过斑驳的墙垣,门窗上朱漆木刻花纹,追寻历史的脉络。

在清朝爱国将领杨岳斌故居、罗荣光故居,一件件泛黄的旧物件,让人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乾州古城还先后孕育出文化名士张一尊、杨味蔬等一大批英才;抗战时期,翦伯赞、张天翼等学者、作家也曾寄居于此,创作出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

“叮~叮~叮~”梵铃声声,宛如天籁,悠扬、庄重,让人心静。

循声步入乾州文庙,一左一右两棵参天的桂花树,中间是一座“状元桥”,桥下是迎门泮池。一进、二进、三进,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依次呈现。

乾州文庙始建于1729年,2013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战时期,安徽国立八中迁入湘西,初中女子部就设在乾州文庙。以前供奉孔子,后来当做教室,如今成为文研场所,文脉相传,生生不息。

南城门处,东西各开耳门一座,城开三门,百姓俗称“三门开”,川流不息的游人步入一探究竟。它屹立于万溶江畔,是昔日居民生活、商贸交通、军事防御的需要,今日又极具观赏价值,成为我国古代建筑留存的精品。

行走在深藏1000多栋古民居的街巷,拐角处、荷塘边,不经意间,会发现一些精致的小吃店,醋萝卜、米豆腐、腊肉、蒿菜粑粑等特色美食,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乡愁。

当地居民庄素英在自家老房子开了一家店,制作芝麻、花生、黄豆粉、豆腐、梅干菜等料做馅的蒿菜粑粑。屋内几人,忙着把制作好的粑粑放上蒸屉;屋外几人,坐在柳荫下把晾晒好的桐树叶打捆备用。

“有些客人先买着尝,走了一路,又回头买一袋带走;还有些客人听人说好吃,专门来买。口碑就这么做起来了。”庄素英说,忙的时候,全家人都调动起来,一起帮忙,经常做到凌晨。

“到湘西旅游,就是想品尝地道的美味。”来自张家界的王女士和女儿到此,穿着汉服,拍着照,吃着美食。

“原来没什么游客,现在基本每天都有游客,当地人也多。”坐在院门口石头凳子上的一位居民说。

初夏,胡家塘的白色睡莲含苞待放;枝繁叶茂的石榴树花开正盛,红花瓣伴着清风,飘过荷叶,落在池塘。

美需要被发现。

为做大做强乾州古城旅游产业,吉首市坚持以“会”为媒、以“节”兴旅,借助各类节会,让乾州古城频频出圈。

1月24日,一年一度的 “乾州春会”活动,在吉首市乾州古城万溶江上热闹上演。来自全市各乡镇街道的500余名非遗传承人、文化志愿者、“三区”人才及民间文艺骨干通过展演和交流,充分展示苗歌、舞狮、舞龙灯等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2月21日,吉首首届旅发大会暨第九届鼓文化节在万溶江畔举行,精彩的湘西“钢火烧龙”非遗民俗表演,首次“搬”上水上舞台,八方游客一饱眼福。

2月23日晚,2023年吉首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活动——《荣光乾城》大型实景光影秀在吉首乾州古城上演,以清朝爱国将领罗荣光抵御外辱的事迹为主线,采用“文化+科技”的方式,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不一样的乾城文化韵味。

清清溶江水,悠悠乾州城。历史的脉络,皆在抬眼之间。房檐垂下串串绿叶鲜花,身着汉服的少女,在转角处,在石梯上,在小院里,一个微笑、一个转身、一句低语;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捧着白纸或速写本,握着彩笔,画红花落,白花开,天高云阔,绿树灰墙。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光。

群狮争霸。 陈生爱 摄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3年6月3日7版

作者:李孟河 刘婧丽 向军 田红梅

责编:李孟河

一审:莫成

二审:李寒露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