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南日报丨首倡之地 世界边城 ——花垣“百里苗疆”风景“熠”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6-03 07:23:00

  向莉君 袁昌俊 李立平 吴远胜

  湘之西,武陵深处,花垣县11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文与历史精巧排布。

  初夏时节,积翠凝蓝。驱车穿行在花垣境内,近山列翠屏,远山抹青黛,湖河溪瀑颂欢歌,花垣的古与美在绿水青山间起歌弄舞。   

  十八洞村闪烁着初心使命的时代光芒,边城茶峒氤氲着湘西古镇的古朴浪漫,古苗河吟唱着万年前的远古传说……苗寨之变、古镇之美、山川之迷,适合置身其中,眼观心悟。

  “花垣充分发挥域内资源禀赋优势,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市场化运作,持续在精品线路打造、旅游业态开发、服务品质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十八洞景区、边城茶峒景区、古苗河大峡谷景区辐射带动能力。”湘西州委副书记、花垣县委书记廖良辉表示,花垣正依托农业产业资源和山水风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全域旅游发展优势,不负“首倡之地 世界边城”的金字名片。

十八洞村梨子寨。龙恩泽 摄

  十八洞村:红色旅游惠百姓

  清晨的十八洞村,云雾缭绕,鸟鸣水澈,房屋远山隐没在晨雾中,如一幅山水墨画。

  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木柴燃烧发出的噼啪声,轻声哼唱的苗歌声,一早便从村民家中传来。51岁的龙兴花大姐和家人在厨房忙碌着。

  “今天已经有3桌客人定了中饭,我得开始准备了。”靠着开农家乐、卖自家做的腊肉,龙兴花一年能赚8万元。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近10年来,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带领十八洞村村民转变思想,自力更生,发展产业,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路子。

  苗绣、山泉水、旅游等产业在十八洞生长繁茂,村民坐在家中就能上班。2022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23505元,是2013年1668元的14倍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0万元。

  “十八洞变化太大了,从一个深度贫困苗乡变为小康示范村寨,这里的干部群众很了不起。”沿着干净的石板路,来自广州的某铁路有限公司党建团,边听讲解边感慨。

  “这个针脚一定要密要细,颜色的搭配也很重要……”十八洞苗绣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里,基地负责人吴满金正给来村里研学的学生介绍苗绣。看着精巧的苗绣产品,孩子们不停欢呼雀跃。

  5月26日,苗族刺绣湖南省地方标准在十八洞村发布,这让绣娘们对村里的苗绣产业发展更有信心。

苗族妇女在切磋刺绣技艺。龙恩泽 摄

  “我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苗绣、苗族赶秋等省级及以上非遗项目19项,全县苗绣、织锦生产经营厂家达158家,年生产加工制作苗绣、织锦工艺品181万件,销售收入1.5亿元。”花垣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京海介绍,花垣坚持“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积极打造“非遗+文创”“非遗+民宿”“非遗+节庆”等新业态,助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2020年10月15日,十八洞村挂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2021年6月,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获评国家5A级景区,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成了铭刻新时代光辉的红色地标。今年3月,十八洞村入选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

  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加持下,十八洞完善红色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游,通过现场教学、拓展教学、听微党课、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各类学习参观团队深入认识和感悟精准扶贫首倡地的精神内涵。现在的十八洞村已经成为全国青少年开展研学实践的热门地。

  3月28日,十八洞村迎来2023年首批研学旅行团,吉首市第四初级中学600余人研学团,走进十八洞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开展研学之旅。

  ……

  十八洞文旅营销部负责人高张华介绍,景区将进一步用活红色资源,用好绿色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研学课程体系,进一步推出夏令营、冬令营等更深入的研学课程,同时加强与其他景区之间的联动,推出“十八洞+金钉子”“十八洞+古苗河”“十八洞+塔卧”等全域性研学旅行产品,推动形成更科学、更系统和更全面的研学体系。

  “咚咚咚,咚咚咚……”傍晚,十八洞村梨子寨前的院坝上,传来欢快的苗鼓声,村里年轻的姑娘小伙在阿婆们的带领下,正在练习迎宾鼓。村民们大门口挂着的“福”字中国结,也欢快的随风舞动。

  边城茶峒:文旅辐射三省边区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美得纯净质朴。

花垣县边城茶峒景区拉拉渡。宋显金 摄

  无论岁月如何流转,一旦踏进茶峒的山水,仿佛瞬间进入《边城》的世界。

  “茶峒”,一个镶嵌在湘、贵、渝3省市交界处的地方,靠着一湾清水江,联通三地。这座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小城,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凤鸣山,曾一度是湘西的水陆要冲和军事重镇。2005年,当地政府将茶峒更名为“边城”。

  太阳刚露脸,勤劳的茶洞人已忙碌起来。

  河边洗衣妇女爽朗的笑声,定是谈到了什么趣事;一两只赶早带游客“一脚踏三省”的篷船上,艄公扯着嗓子和游客对起了山歌,如若一个调上不去,随之传来的就是一阵高低不齐的欢笑声……

  拐过书写着“边城”的崖壁,古渡口处已等了不少操着重庆、长沙、东北等地口音的乘客。“拉拉渡”上的钢索与拉船木头摩擦,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来回摆渡两岸的人们。

  “这是我们坐的第4趟船了,我们昨天从重庆过来耍,晚上又坐船回去休息,今天早上又过来吃早餐……”来自重庆60多岁的彭老汉,脖子上挂着相机,随时给同行的“老美女”们拍照。

  “以前我们都是卖《边城》的书,一本书养活了一个茶峒的人。”边城茶峒古城墙客栈老板彭仕建,虽已不卖书,但却当起收租人和艄公。客栈租给别人开旅拍店,其他店面租给别人卖小吃,一年光收租就有17万元。说话间,彭仕建临时搭起的小零食摊前,已经围过来几名游客。

  游人因《边城》而知茶峒、游茶峒,但茶峒的美绝对出乎你的预料。

  从清水江边,沿着古朴的街巷往古镇内寻去,顺着白墙上绘制的《边城》场景,终点就可到达1941年抗战时期开办的国立茶峒师范学校旧址,即现在的花垣县第三中学。

  漫步校园,极具民国风兼苏式建筑样式的屋舍映衬在绿樟翠柏间,厚实肃穆、大气古朴,让人肃然起敬。

  建于1941年的音乐室、明德书屋;建于1952年的青年楼、小宫殿、民师楼、四合院;1941年初建,后毁于战火,1952年重建的大会场等,被完整保存下来。学生们在校园里学习、生活,自带文化积淀的独有气质。

  在用红底黄字书写的“为人民服务”的民师楼阁楼上,由日军炮弹壳加工而成的弹头吊钟,历经82年风雨洗刷,静静悬挂于楼上。

  “以前弹头吊钟是用来上下课报时和报警,现在已成为‘不忘国耻 警钟长鸣’的历史见证物。”该校教师龙谡枫介绍,每年的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天,学校都要三敲弹头吊钟。“一敲:勿忘国耻,警钟长鸣;二敲:克己复礼,律己而行;三敲:牢记使命,民族复兴。”

  上午11时多,古镇里的餐馆开始热闹起来。

  挥动大勺、掂着铁锅,在呼呼喷吐的火苗和当地人独到的烹制技巧下,苗家苞谷酸、茶峒角角鱼等当地美食相继出锅上桌,慰藉着游人的味蕾。

  “现在天天到饭点都忙不过来,有些客人吃了晚饭舍不得走,要坐着看风景、吹河风,有些在店里要坐到凌晨3时才走。”码头餐馆老板袁春,在店里忙得又当厨师又当服务员。餐馆墙壁上张贴的招工公告,道出古镇文旅的“火热”。

  2021年6月,边城茶峒特色小镇开工建设,对边城老城区外立面实施提质建设、书法园整修、沿河街提质改造、美化亮化等工程,让古镇的游览观赏性更强。同时,花垣县还扩展茶峒核心景区空间、内容,整合开发镇内酉水河畔磨老苗寨古村落乡村游,茶园坪老红军纪念园红色游,南太千亩高山云雾茶园体验游等。

  “看的是景,感受的是浓厚的文化底蕴,体验的是品质慢生活。”在古镇街头巷尾,到处可见来自全国各大院校前来采风写生的学生,一幅幅画面、美景在他们的画纸上被定格。

  古苗河:生态旅游新势力

  花垣县城边上,花垣古苗河国家湿地公园,鸟鸣幽深谷,一湾溪流百瀑奔腾的画面,正在上演。

  这是独属古苗河的美。

  12.8公里的古苗河百瀑大峡谷内,悬崖峭壁,潭瀑相间,拥有大小瀑布近百处。或近或远、或长或短、或肥或瘦,各有姿态。

  这种美,从上古时期,直到当下,源远且将流长。

古苗河峡谷。(花垣县委宣传部供图

  还未进入峡谷,水声和着鸟声,就传了过来。

  行走在陡峭悬崖半山腰搭建的游步道,自上而下俯瞰清澈的流水哗哗奔腾,在两岸树木的倒映下,流水也被染成青绿色,和周边的绿意融为一体。耳边充斥着的,除了水声就是鸟鸣声。仿佛进入世外桃源般,隔绝住了世事。

  进入峡谷,白水河瀑布最先迎面而来。只见白水河边一个自然涌泉里,翻涌出汩汩泉水,泉水涌出后顺坡泻下,形成独特的白色瀑布,与清悠的古苗河水相汇,随即出现一条河水两种不同的颜色,古苗河水是青绿色的,泉水的颜色则是白色的,这里的人们就叫它白水河。白水河泉水清洌甘甜,泉眼常年恒温为8℃左右。

  刚从这边崖壁拐过来,巨大的水声便灌满耳道,水流从50多米的崖滩上重重坠落,响声如雷,磅礴的气势让人瞬间领略到碾子沟瀑布的魅力。

  林泉、迷雾、烟雨、七迭……一一领略瀑布的美,过往游客的惊叹声不绝于耳。“这里的地貌清幽险峻,夏天过来游玩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空调房,一路美景相伴、故事相随,太美了!”跟着导游在古苗河大峡谷景区里转一圈,让初次到来的长沙游客秦亚军直言不虚此行。

苗族传统节日巴代祈福现场。龙恩泽 摄

  花垣是个苗族聚居县,全县总人口31.02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77.3%,素有“百里苗疆”之称。古苗河畔,苗族人民长居于此,遂称之为母亲河。

  靠着两岸汩汩涌出的泉水形成的溪流,古苗河的水清澈而甘洌。因水为泉水,冬暖夏凉,加之河谷内林壑幽深、树木葱茏,即使炎炎夏日,大峡谷内依旧是20℃左右,是个不可多得的避暑好去处。

  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花榈木、伞花木、大叶榉等在这里繁茂生长,大鲵、松雀鹰、红隼、果子狸、穿山甲等野生动物在这里诗意栖居。

  湖南花垣十八洞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给游客更好的体验感,公司正准备在景区内每一个景点处安装智慧讲解系统,让游客更好了解古苗河。

花垣紫霞湖风光。龙恩泽 摄

  顺着溪流向上而去,苗疆明珠——紫霞湖,迎面扑来。

  夕阳下,紫霞湖畔游客正在草坪上享受傍晚的清凉。8000多万立方米的湖水在夕阳的映照下,荡漾着粼粼波光。让人顿生高峡出平湖的大美壮阔之感。

  两岸绵延起伏的低矮丘岗,林木葱郁、绿荫匝地、山水倒影,搭配着湖畔一望无际的农田、村舍,好一派完美的湘西田园牧歌。

  围绕紫霞湖,花垣县紧抓做活“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思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不仅沿湖修建起游步道,湖边的紫霞、新科等苗寨,纷纷借助资源优势发展起乡村游、田园采摘等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3年6月3日06版)

作者:向莉君 袁昌俊 李立平 吴远胜

责编:向莉君

一审:莫成

二审:李寒露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