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去年以来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5251件,湖南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新湖南 • 风向标
2023-06-02 21:24:2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佳俊 通讯员 李果

6月2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湖南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状况,并发布了11起典型案例。

重拳出击,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犯罪

现场,记者发现一个细节——与一般新闻发布会报告的白色封面不同,此次报告的封面是绿色的。

新闻通气会主持人、省高院新闻信息网络处副处长曾妍介绍,这是有意为之,希望生态环保的绿色在湖湘大地铺展开来。

小细节释放出大信号。2022年以来,全省法院依法妥善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5251件,判处刑罚共计1890人,单处或并处罚金共计1000人,坚决“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湖南生态环境保护司法水平。

(新闻通气会现场。通讯员 摄)

在发布的11起典型案例中,记者同样看到了司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和决心。

2021年,湖南某生物医药公司安环部经理张某,伙同袁某等人将该生物医药公司的危险废物,先后四次倾倒在醴陵市左权镇油田村。

作案过程中,9名被告人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寻找填埋地点,有的负责运输,还有的负责倾倒和填埋。

醴陵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张某等9人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非法排放、处置、经营危险废物产业链,非法处置的危险废物在100吨以上,情节严重,均构成污染环境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至拘役4个月不等的刑罚。

创新司法, 变“破坏者”为“守护者”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全省法院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结合我省生态资源禀赋和生态特色,探索创新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多种环境资源审判独有的裁判执行方式,建设系列生态司法修复基地,为不同类型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提供全方位修复选项。

在北京市昌平区某环境研究所诉新邵县某建材公司、新邵县某采石场民事公益诉讼案中,由于被告自愿对破坏区域进行修复,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邵阳市中院依法判决两被告按照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图进行生态修复。实现了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美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安居乐业与幸福生活的基石,需要人们共同守护,让侵权人身体力行参与环境修复,更有利于环境的修复与治理。”现场,新闻发布人、省高院二级高级法官、民三庭副庭长伍胜说道。

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共设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31个,其中包括东洞庭湖湿地、益阳“六步溪”等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长沙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湘江环境资源法庭生态修复基地、湖南省大鲵保护基地、娄底双峰涟水河犁头嘴司法保护基地等增殖放流生态修复基地,以及城步南山国家公园、郴州天鹅山、岳阳天井山林场等“补植复绿”生态修复基地,实现修复赔偿资金有效利用,修复受损生态环境。

作者:杨佳俊

责编:陈奕樊

一审:陈奕樊

二审:唐婷

三审:蒙志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