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着说(3)
安化前乡有两个姓读得特别,也因为避讳。“宁”当姓时,他们读“让”。因为方言里“宁”与“人”“您”同音,前者让人联想 到“是人不是人”“你人一样”的俗语,后者则过于客气。“宁”有“安宁”“宁静”的组合,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让”即安即宁,因而避“宁”而读为“让”。“吴”与“无”同音,平时起名很为难,好不容易起个好名字,都被一“无(吴)”否定了。而安化人 避读“吴”为“鹅”,其实指向的是“我”。先将“吴”避为同音字 “吾”,再读“吾”的意思“我”。念成“鹅”属于漫读。
这种民间避讳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称腐乳为“猫鱼”。 湖南人“腐”与“虎”音同,将“腐”避讳为与虎相像的“猫”。而“乳”平时读如“雨”,稍加重读就成了“鱼”。长沙的老人中还有将“府正街”读为“猫正街”的。
讽刺脑子不好用的人,益阳人用词很丰富。比如,“多一点”“有一点多的”,是由“十三点”来的。这个词由开埠较早的上海人发明,西方人带进来的时钟一圈是十二点,只有不灵光的人才会数出十三点来。还讲“脑壳一桶漆”“脑壳绷紧的”“脑壳拍实的”“脑壳进了水”“水泥脑壳”“栗木脑壳”等,从不同角度来形容脑子不灵光的人,皆避开愚蠢、笨、呆等来用词,都不难理解。
放屁,人们都难为情,也不好直接说出来,旁人往往为之掩饰, 说成“踩死一只麻拐”。可有时小孩在这种场合偏偏会较真,“麻拐?在何海?我明明听到一只屁嘛!”
另讲一个特别雅的例子。西安人称毛笔为“生活”,外地人听不懂。本地人听得懂,却少有知其来历者。其实,与成语“妙笔生花”有关。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少年时梦见自己的笔上生了花,后来果然文采超逸,名满天下。原来,西安人说的“生活”,是“生花”,以“生花”隐语毛笔,真的高雅!
(感谢唐宋轩宋喜梅女士对本期视频场地、字幕的支持)
主讲人简介:
谢国芳,益阳沅江人,益阳日报社高级编辑、益阳市首届优秀社科专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其方言研究专著《益阳方言寻根说字》为益阳市社科重点项目,获益阳市社科成果特等奖、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如果您有方言想求解、不同理解想探讨,欢迎识别二维码、加入微信群!我们一起来讲益阳话、解益阳话,享受方言带来的温暖情绪,和表达情感时的精准。)
策划:邢玲
执行:杨玉菡
制作:湖南日报社益阳分社
责编:陈伟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