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守护“基石”,需人才提供技术实力支撑。近日,湖南省妇幼保健院9位专家入选2022年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一张张含金量十足的人才名片,为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今日起,新湖南客户端聚焦省妇幼高层次人才,进行全景扫描,敬请垂注!
————————————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周森森 黄欢 余杨
她,从宁夏到长沙,从综合医院到专科医院,从妇产科学到产前诊断……24年从医路,她越走越明朗,初心引领,潜心前行——为孕产妇及胎儿健康保驾护航!
她叫张慧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科主任医师,入选2022年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医学学科带头人。
“她在找我,我也在找她”
“如何实现优生优育?一方面要关注母体,一方面要关注胎儿。”张慧萍思路清晰,一直在这两个方向发力。
当她还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时,就开始着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首次提出其致病新机制--表观遗传学作用,开拓了该疾病研究新领域;揭示了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明确了关键靶点;深入探索叶酸对该病的拮抗作用及机制,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曾经有一位孕妇孕6月时被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脏器功能受损,无奈选择引产;第二次怀孕到6个月左右时,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再次引产。这个病例引起了张慧萍的关注,从她第三次备孕时,就进行筛查、干预,当起了她的“贴身管家”,在生活作息、营养摄入等方方面面为她“量身定制”方案,帮助她控制血压、调整饮食、补给叶酸……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张慧萍的悉心指导和治疗下,该孕妇坚持到孩子足月顺利生产。“妊高症风险大,普通孕妇一个月做一次产检,她得一周做一次,甚至两三天一次,如果较长时间没看到她,我会担心她的情况。”张慧萍说,“她在找我,我也在找她。”
张慧萍对胎儿的健康也十分重视。“我曾遇到一位妈妈,她的第一胎是孤独症患者,第二胎是唇腭裂。我深深认识到出生缺陷防治有多么重要。”张慧萍心痛地说,“从妇产科学转到产前诊断之后,我带领团队建立了产前诊断科室,并申请成为全区的产前诊断中心。产前诊断作为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比起对疾病发生后的治疗和预后,能从源头上减少疾病的发生。”
如今,张慧萍既做临床工作,同时也从事基础研究与教学培养等工作,时间严重不够用,可她坦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研究和产前诊断临床工作,这两个方面我哪个都舍不得放下,总会牵挂着。”
“不只做专业,还要做情怀”
“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具有专业技术等硬实力,还要具有沟通交流等软实力。”张慧萍将其视作一种“回归”,“我们的一切努力都要回归到患者身上。”
一次,一位丈夫带着妻子来看病,病历单上其实已经写得很清楚,张慧萍也回答了他的相关问题,但这位丈夫还是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张慧萍跟他解释。
张慧萍换了两三种表述方法向他解释,可他仍不罢休。尽管在旁人看来,他有点像是无理取闹,张慧萍却没有半点不耐烦地对他说:“这样吧,后面还有看诊的病人,您稍微等一下,看完这几位我再好好跟您解释。”之后,张慧萍一直解释到他明白为止。
通过这件事情,张慧萍深刻地意识到:“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着知识鸿沟,且患者患病本来心情就不好,在与他们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换位思考。面对患者的不理解,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报告写得再详细些,把情况解释得再清楚点,不要觉得这是他个人的事情,我们医生与患者应该一条心,为胎儿和母体的健康一起努力。”
“不只做专业,还要做情怀!”张慧萍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她带领团队开展了许多医学知识科普工作,会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准备最合适的课件。“沟通需要结合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沟通方式不同,病人的依从性就不同,选择也会不同。”她说。
张慧萍介绍,来到省妇幼后,依托妇幼保健系统的平台优势,产前诊断的学科建设也在稳步发展。“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科室、一个医院甚至是一个行业,光靠单打独斗是很难走远的。一个学科带头人,不是只做自己的事,还要把团队给带出来,共同为出生缺陷的预防和控制贡献出力量;不是仅仅关注眼前的病人,更要做好群防群控,逐步实现全省出生缺陷防控的群体管理,为优生优育做出更大的贡献。”她说。
作者:周阳乐
责编:余蓉
一审:周阳乐
二审:段涵敏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