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时代楷模”万步炎②|一片热忱报家国,向海奋斗未曾休
新湖南 • 动态
2023-05-24 22:14:18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爱唱歌、懂乐理、会拉小提琴,他是多才多艺的文艺青年;

练过铁砂掌、喜欢练拳击、爱看武侠小说,他曾想过当武林高手;

他,其实是海底勘探领域的顶级高手——湖南科技大学教授、“海牛”项目首席科学家万步炎。

近日,中宣部决定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谈及感受,万步炎深情地说:“我是烈士的后代,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为国家做点事,能告慰祖辈的在天之灵。我想,我今天做到了。”

为了一种信念,他一心扑在深海勘探事业上

1964年,万步炎出生在岳阳华容县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年幼时,万步炎听家里的老人讲过,外公参加革命时,好几次被抓去坐牢,家里为了赎人,田都卖光了。1932年,身为红军的外公在洪湖的一次战斗中牺牲,年仅31岁。“我那时候还有点懵懂,但我想,他干革命肯定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一种信念。”

1992年3月,万步炎得到机会去日本进修,学习深海采矿。那时,我国的海洋研究和人才培养才刚刚起步。“日本人都觉得中国来的学者不行,即便看到我交出的成果很好,也经常说‘你只是一个特例,中国人整体水平还是不行’。”这段经历,深深刺痛了万步炎。

进修结束时,日方以每月2500美元的高薪极力挽留:“中国的科研条件比日本差远了,留下来吧!”

“中国人为什么不行,凭什么不行?我不认为我比他们差,甚至我感觉可能比他们还优秀一点。”万步炎毫不犹豫拒绝了,毅然回国。也是在那一刻,他真正理解了外公当年的信念——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一生。

回国后,万步炎一心扑在祖国的深海勘探事业上。

“‘海牛’每个部件的制作与改进,万教授都亲自上阵。”团队核心成员朱伟亚说,每次研制,万步炎都会跟大家一起,拧螺丝、拆卸修补,样样都干,经常忙到次日凌晨一两点。遇到难题“卡壳”了,才会和大家一起下班回家。“结果第二天一大早,万教授就召集我们说他的新思路,可见,我们回去是真休息,万教授回去了却还在加班。”

“早一天研发出我们自己的海底钻探设备,国家就能早一天受益!”怀抱着这种“时不我待”的精神,万步炎以广袤海洋为奋斗战场,将忠诚融入万顷波涛,将智慧钻透深海海底,潜心钻研、奋力赶超。

坚持自主之路,他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2003年8月,万步炎领衔研制的第一台海底钻机诞生,成功在海底下钻0.7米,取出第一个样品,开启了我国深海钻探的历程。

第一台钻机放下去,只能钻一个孔取一次芯(芯即取样管里装着的矿物样本)。2005年,万步炎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一次下水多次取芯”的富钴结壳专用钻机,从海底传回的图像也由黑白升级为彩色。

海上工作,每一分每一秒都花费高昂。按照传统的提钻取芯技术,钻杆要一根根收回才能取出末端的岩芯管,再换一根空岩芯管,重新拧接,继续钻进。超过30米深度,一次作业所需时间长达好几天。

为解决难题,万步炎“钻”进技术的深孔。自动遥控绳索取芯是他最后找到的答案。使用这一技术,钻进60米,钻杆只需要接卸一次,作业时间减至约20个小时,取样质量和精度更高。“在国内我们是第一个成功研发此项技术,在国际上也是技术领先。”海牛团队核心成员王佳亮副教授说。

海底地形复杂,岩层有的硬,有的软。万步炎让海牛“长”出3条“腿”,扎进岩层,沉稳着陆;又配备了3张“嘴”,3种不同类型的钻头,既可取硬岩岩芯,也可取海底沉积物,还可进行原位探测。这也是万步炎团队的首创,就是国外也无此项技术。

以前操作“海牛”一个命令一个按键,完成一次作业需要好几个人不眠不休地守着。万步炎琢磨着要给“海牛”装上“大脑”。

起初,他们将这项工作外包给专门做程序的服务团队,但花费既昂贵,效果也总不如意。“自己干!”万步炎买了厚厚一摞书,边学编程语言边自己摸索编程。

“那段时间,他把卧室变成了办公室,累了倒头就睡,醒了埋头又干。”万步炎的妻子刘淑英回忆。就这样,不到半年时间,万步炎成了“编程专家”,亲手写出了几十万行程序代码,让“海牛”拥有了聪明的“大脑”,按一个按键执行一套指令,一次作业一个人就可轻松操作。

国家专利125项、国际发明专利16项……万步炎和他的团队瞄准“卡脖子”技术奋勇攻关,坚持自主之路,将深海钻机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醉心海洋事业,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从小,万步炎就爱动手。还是读小学的时候,他就捡回来几节没什么电的电池,自己琢磨着做了一个开关,接上手电筒里的灯泡,接上电线,点亮家里每间房。“我还用被子蒙着灯看书,心里美滋滋的。”

“他动手能力强,学什么都很快。”刘淑英说。他们是大学同学,一次学校举行的晚会上,刘淑英表演独舞《米兰》,万步炎拉着小提琴伴奏,配合默契。事后刘淑英才知道,万步炎是读大学才跟着室友学的小提琴,利用课余时间练一练,不过短短一两年。

万步炎还有一个很大的爱好——看书。妈妈买给他的第一本书《新华字典》,让他学会了查字认字;一本残缺的《十万个为什么》,让他第一次走进科学的殿堂;《小黑鳗游大海》,带他打开认识海洋的第一扇门,也成了他后来选择海洋事业的原因之一。

与海洋一结缘,就是一辈子。忙着科研、忙着试验、忙着出海……那把曾俘获妻子芳心的小提琴,他已经很久没有拉过;曾钟爱的钓鱼工具,也早已封存在房间的某个角落;他的儿子,在他出海时在世界地图标示出他的坐标,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寄托思念;他年近九旬高龄的父亲去世时,他还在海上“战斗”……

“人的一生就是星星眨个眼的时间。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为国家的深海勘探事业作出贡献,一切都是值得的。”站在新的起点上,万步炎正带领他的团队,向着更深更广阔的海底挺进。

相关报道:“时代楷模”万步炎①|钻透一切困难,钻向大洋深处

作者:余蓉

责编:余蓉

一审:段涵敏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