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在共同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新时代新征程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
新湖南 • 要闻动态
2023-05-20 11:05:27

中国网讯 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活动主题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幸福之间内在联系,更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困难群体,同健全人相比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亟待关爱和帮助。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下,我国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残疾人事业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广大残疾人正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顶层设计 让幸福安康更可持续

要为残疾人提供更加长久的幸福,要使残疾人的获得感、安全感更可持续,一个完善的制度设计必不可少,只有从全局角度为残疾人的生存发展提供稳定保障,才能将残疾人的人生梦想与国家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充满信心地创造自己的生活。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残疾人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工作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残疾人事业更加充分地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完善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融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等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明确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残疾人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则对新时代新征程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系统部署。“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

——这一系列顶层设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对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做出了深刻的回答。

保障民生 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

“‘美丽工坊’让我找回了自信,虽然行动不便,但我还有一双手,我能靠自己的劳动过上好日子。”家住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的喻红霞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由于身有残疾,难以外出打工,她只能常年守在家中。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喻红霞来到河南省驻马店市的首家“美丽工坊”——汝南县袁月英麦草画工艺品有限公司里学习麦草画制作,经过老师几个月的细心培训,喻红霞的技术日益纯熟,从最初对麦草画一窍不通,逐渐学会制作花卉等简单的麦草画工艺品。与此同时,她的经济状况也有了很大改观,现在喻红霞凭借制作麦草画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让她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为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方案提出2022到2024年实现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的目标,并通过安排残疾人就业十大行动,对残疾人就业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中提出,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主要形式,到2025年,培训供给不断提升,基本满足残疾人各类职业培训需求。从2022年起,中国残联等5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通过打造“美丽工坊”这一残疾妇女培训就业品牌,帮助更多残疾妇女通过劳动实现就业梦想、创造美好生活。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得到稳固提升。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已达905.5万人,我国加速发展辅助性就业,帮助15.2万难以进入竞争型劳动力市场的残疾人实现劳动就业。全国3508个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共安置4.5万残疾人就业,带动8万户残疾人家庭增收。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伴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71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已摆脱绝对贫困。但由于残疾人数量众多,特性突出,困难较多,就业增收能力相对较弱,仍需要强化兜底保障。为进一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我国通过坚持基本需求优先保障、特殊需要重点保障,完善针对残疾人需求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保障政策,持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我国已经有1176.4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534.8万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截至2022年底,我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数达2761.7万,1209.3万残疾人领取养老金,60岁以下参保的残疾人中,692.3万重度残疾人和285.5万非重度残疾人得到参保缴费资助。与此同时,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各级各类机构达8906个,15.5万残疾人通过寄宿制和日间照料服务机构接受托养服务,47.2万残疾人接受居家服务。

扩量提质 提供更多关爱服务

家住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小圆(化名)是一名听力残疾孩子,由于出生不久被确诊为双耳重度听力障碍,他一度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然而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保障下,小圆顺利植入人工耳蜗,并在听力语言康复机构接受系统训练。渐渐地,小圆学会了唱歌、朗诵唐诗,并可以顺畅地交流沟通。现在的他已经进入一所融合幼儿园,能够和其他健全孩子一同快乐地学习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残疾人服务关系千万残疾人家庭,体现党和国家对困难群众的关怀,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并在扩量的基础上实现服务质效的提升。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更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推动“十四五”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提升残疾儿童家庭获得感,40.7万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同时以农村低收入残疾人为重点,持续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856.7万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164.8万残疾人得到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教育是残疾人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在理念上更加体现教育公平,明确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同时,我国大力发展融合教育,不断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95%,我国还通过为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提供“合理便利”,使残疾人的平等受教育权得到保障。

文化体育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重要渠道。我国充分考虑不同类别残疾人的文化需求,提升残疾人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供给力度和质量。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4个、电视手语栏目37个,地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95个、电视手语栏目270个。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1377个,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10010场次。

体育健身是残疾人改善身心状况、提高生活品质、激发精神力量的有效途径。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成为新时代中国风采的生动体现。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和奖牌双第一,取得历史性突破。在近5届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实现了5次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双榜首。我国残疾人参加听障奥运会、世界特奥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也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与此同时,我国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21年的23.9%上升至2022年的26.3%。每年“全民健身日”所在周全国各地都会集中开展“残疾人健身周”活动。自2016年起,我国连续7年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带动残疾人融入冰雪运动。

平等参与 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参与决策、监督推动、桥梁纽带、模范带头。”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当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王永澄这样介绍起自己的职责。作为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的盲人代表,王永澄深感这样一个身份背后所承载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来北京参会前,王永澄下足了调研功夫,从盲人学校到残疾人工作场所开了多场意见征求会,最终形成有关盲人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建议。王永澄认为,自己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就要为残疾人群体实实在在做事,推动解决他们生活中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我看不到精彩世界,却能做出精彩贡献!”王永澄这样说。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加强残疾人权益法治保障,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残疾人平等权利得到更好维护。我国已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主干,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为重要支撑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2022年,全国县级以上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413次,政协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262次。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稳步开展,各地残联办理建议、提案1564件。

无障碍环境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我国制定实施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新修订和出台的体育法、职业教育法、法律援助法、乡村振兴促进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中均有无障碍条款,《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落地生效,进一步保障了盲人、视力障碍者和其他阅读障碍者平等欣赏作品和接受教育的权利。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出台了761个省、地、县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共为61万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26.3万残疾人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我国扶残助残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助残社会组织3131个。与此同时,我国残疾人领域对外交流合作也在不断深化拓展。我国认真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残疾人领域相关目标,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2013-2022年亚太残疾人十年中期审查高级别政府间会议、“一带一路”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等的成功举办,为推动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文化体育等领域务实合作,深入开展残疾人事务多边和双边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残疾人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残联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化“学听跟”专项活动,团结引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通过深入开展“走转改”,针对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残疾人事业短板弱项、残疾人工作的风险挑战等深入基层、深入残疾人开展专题调研,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增进残疾人福祉的实招硬招。同时,结合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开展残疾人工作领域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落实残联党员干部密切联系残疾人的各项制度,在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方面取得新成效。

征程万里,重任在肩。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正在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刘琼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