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成长心房】㉚“三步训练法”帮助孩子建立“应战机制”
新湖南 • 健康科普
2023-05-11 10:11:53

一位母亲向我咨询,说她儿子内向,害怕困难,学习中碰到难题既不问也不做,因而经常拖欠作业。她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没有什么作用,反而越来越差。

这位母亲碰到的问题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从心理角度分析,这个孩子面对困难时使用的是回避机制。个体在碰到困难时,有“应战”与“回避”两种应对机制。具有应战机制的人,面对困难时会告诉自己我行,想要去解决它;而具有回避机制的人,面对困难会想到失败后会丢脸,被人笑话或挨骂而选择放弃。

孩子应对困难机制的形成,与早年生活中父母的生活态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营养要素是快乐、自信与自尊,凡是能满足这些要素的行为都会持续发生,而影响这些要素获得的行为都容易选择放弃。而现实生活中,父母都容易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因而很容易对孩子产生失望,对孩子的评价也大多是负性的。负性的评价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性与自信性,孩子感受到的是伤心与痛苦。经常这样,孩子就会采取自我保护“我不说不做你就不知道我会或不会了”,这样就形成了“回避机制”。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面对困难时具有“应战机制”而不是“回避机制”?

首先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得到充分的肯定,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与其年龄相匹配,要学会用好“肯定、赞扬与认可”六个字,最简单的方法是学会发现孩子的一点点改变,如实地加以肯定;你给孩子如实的肯定、赞扬与认可,孩子在获得快乐、自信与自尊的环境中成长,慢慢地就越做越想做,“应战机制”就自然而成,碰到困难时就会告诉你“妈妈我行!”。

其次是生活中只做孩子的帮手,而不是生活保姆。让孩子有机会动手动脑,生活能力与年龄同步增长,要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力才是自信的基础;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可用“我无法、我不要、我一定要”三步训练法帮孩子矫正“回避机制”,重建“应战机制”。具体做法是,首先用“我无法”为主语,造三个句,写出自己目前最大的三个心理困惑,如“我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可”。第二步是以“我不要”为主语,替代“我无法”改造上面三个句子,如把“我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可”改造为“我不要得到父母的认可”或“我不要为得不到父母的认可而苦恼”;第三步是以“我一定要”为主语,代替“我不要”改造以上三个句子,如“我一定要得到父母的认可”或“我一定要不在意别人的认可,做回我自己”。三步完成后,大声地一句一句依次从“我无法”朗读到“我一定要”。然后让他去体验朗读到我无法、我不要与我一定要不同句子时的内心感受。“我无法”时,内心是一种茫然无助的感受,“我不要”时是一种想要改变走出困惑的感受,“我一定要”就是做出决定要改变的感受,决定改变,接下来就是做出计划与行动的时候。一周至少训练一次,反复训练,就会形成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而有利于重建“应战机制”

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杨司佼

责编:张丽

一审:张丽

二审:陈艳阳

三审:涂新山

来源: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