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卢毅:强省会,必先交通建设大提速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4-23 11:23:54

卢毅

交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撑性、服务性作用,强省会必先强交通。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强省会”战略,吹响打造“强省会”的号角,也标志湖南交通建设大提速。

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力争到2026年,省会长沙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左右,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在中国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的总体强省会建设目标。首位度是强省会概念中提的最多的一个指标。城市首位度由马克·杰斐逊(M.Jefferson)1939年最早提出,首位度理论表明,首位城市体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职能和情感,在国家中发挥异常突出的影响。同样也有一个体现交通支撑强省会的“交通优势度”概念,是一个用定量手段反映区域各种交通方式“ 质” 和“ 量” 统一的集成性指标, 主要指某地区交通设施优劣和通达水平高低。

理论上讲,交通大提速支撑强省会战略实施的目标,就是要尽快提高省会的交通优势度。《意见》提出,将推进十大工程重磅“加持”强省会战略,其中直接关于交通建设大提速的就有开放融通工程、交通枢纽工程、长株潭都市圈平台支撑等四大工程。其目标就是通过四大工程的加速建设实施,使省会长沙交通优势度在中国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意见》中交通建设大提速内容亮点纷呈,令人振奋。

一是加速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得枢纽者得天下,已经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省会无一不实施枢纽战略,如广州规划建设国际交通枢纽城市,武汉交通建设目标是中部地区第一位的交通枢纽,成都交通规划建设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

不是各省会都具有公铁水空四种港,长沙具有。湖南省会建设国家交通枢纽有两大优势:一是最大的优势在于顶端综合交通资源的富集性,拥有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长沙是国家空港型、陆港型物流枢纽城市;长沙新港是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功能齐全的区域性枢纽港口;长沙国际铁路港是中南地区多式联运综合枢纽;长沙传化公路港是湖南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全的现代化城市物流中心;黄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中部省第一;长沙国际铁路港、长沙传化长沙新港、长沙传化公路港、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都在20分钟车程、20公里范围内,这种综合交通资源的聚集性十分罕见,为实现多式联运、综合交通,建设自贸区、物流口岸等创造了优越条件。二是区位优势,湖南处于“一带一部”,南部中国几乎就是一个矩形,矩形的对角线交点中心就是长株潭城市圈。《意见》提出的一系列开放融通工程、交通枢纽工程任务内容,就是加速把长沙综合交通枢纽的潜力优势变成国家综合综合交通枢纽的现实优势。

二是加速航空的突破性发展。从《意见》对航空交通提出的发展要求,可见航空交通建设是强省会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突破牵引综合交通的建设发展的引擎。这不但是长沙作为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依托广阔蓝天,打造对外开放高地门户城市的必然选择,而且符合当代新经济支撑性交通方式的大发展趋势。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约翰 卡萨达2011年出版的《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一书揭示的两条交通与经济的关系规律,成为城市竞争性发展战略主要理论依据,被城市管理者奉为圭臬:一是人类经过舟马经济时代、车船经济时代,进入21世纪进入航空经济时代;五波理论,世界中心城市由五大冲击波兴起,第一波是海运、第二波是天然运河、第三波是铁路、第四波是高速公路,第五波是空运。全球空中货运的“领跑者”孟菲斯、以航空立国的新加坡、德国的“经济心脏”法兰克福、欧亚枢纽中心的阿姆斯特丹、中东经济金融中心世界一线城市的迪拜等是航空经济时代成功、因第五波冲击成为新的中心城市的典型代表,给强省会加速交通建设发展取得突破的方向启示诸多,是长沙交通战略突破口选择的理论依据,也是交通建设追赶的世界性标杆。

三是加速交通经济融合发展。为经济发展服务是交通最重要的功能,交通经济融合是交通的发展方向,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一定是国家运输枢纽中心、国家生产枢纽中心、国家贸易枢纽中心。这一点已经被新加坡、深圳、重庆等世界及全国中心城市的发展经验所证明。重庆创造了“400米跑道产生了上万亿元产值”的交通经济融合发展的奇迹,2010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将原拟建设的3200米跑道延长到3600米,满足波音747全货机直航欧美的需要,为一大批世界级IT企业来渝集聚,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产量1/3的最大生产基地、整个电子产值5年时间,由500亿元猛增到5000亿元等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意见》十大工程特别是平台工程的内容要求十分符合这一规律。长沙具有交通融合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被国家确定全国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贸易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有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有国家自贸区。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资源集聚、影响辐射优势,围绕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自贸区、空港新城、高铁新城、金霞(陆港、水港)新城等,建设临空区、临港区等,产城融合、港城联动等,发展枢纽经济、城市经济等,强省会交通经济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大有可为。

四是加速长株潭交通一体化。《意见》支持建设以长沙市为核心的长株潭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等,将加速省会交通发展拓展新空间、提供新动能,加速实施长株潭城市圈发展战略,推进长株潭交通一体化进程,实现交通优势度提高,带来“近悦远来”的倍增效应。长株潭近距离品字形地理特征和一体化,特别是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城市圈、经济增长极,都是强省会加速交通建设的优势条件,大有文章可做:第一,加速在城市圈空间更合理布局建设米字型高铁;第二,加速建设轨道交通,打造轨道上的长株潭;第三加速建设水运交通,打造航道上的长株潭。长株潭水运优势潜力值得深入挖掘,湘江天然将长株潭连为一体,江流形成稀缺性的湾区资源——湘江湾。湘江湾区走湘江、入长江、奔大海,加速长株潭港口群一体化联动发展,可以加速建成层次更高功能更强的国内一流内河航运枢纽。长株潭可以加速发展工程制造、轨道装备、航空机械、钢铁等沿江流域产业经济,充分发挥航运大运量、低运价、更环保、更安全的航运优势,特别是加速发展水上旅游业,借鉴广州、重庆、苏州等城市发展水上旅游经验,打造“长株潭百里水上画廊”精品、品牌水上旅游交通线路,借助湘江两岸已经建成的夜间亮化工程,使全国闻名的省会夜间经济更加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五是加速带动全省快速发展。“交通强,百业兴”,“要想富修公路,要想快造高铁,要想强建机场”等俗语都说明交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和拉动效应。国内外通道、全省交通网络等建设完善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前提,省会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必然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加强全省与全世界各大经济区的经济联系,这是发展本区域经济的关键,交通经济学上有一个“牛顿定律”两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度是两者人口乘积除以时空距离的平方,两个区域间建起通道,实际上就是拉近了两者的时空距离。二是全省网络完善,将加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人流等流动,提高流动效率,同时加快和促进产业优化布局,带来全省全域的经济繁荣和平衡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是交通投资建设拉动全省GDP,交通投资建设具有拉动经济效应快、效益高的特点,相关研究表明,交通投资建设的乘数效应达到3—3.5,1亿元交通建设投资还可以提供约2000个就业岗位。四是综合交通本身就是一个大产业,我省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交通建设企业、优势明显的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校。强省会交通建设将激发规模产值万亿以上的全省综合交通产业的大发展。

(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教授)

作者:卢毅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