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薇 任琼瑨 实习生 胡旺
“请您摇摇头,眨眨眼,好了,认证成功。”4月6日,在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北路街道江湾社区映江苑郑爹爹的家中,网格员张蓉正上门为他办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手续。
3秒即可刷脸进小区,使用平台即可在线报事、报修;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知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信息可一键查看;可在线报名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社区课堂等……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虽然人员流动较平日有所增加,但江湾社区的居民们却倍感安心,安全感提升的背后,来源于“掌上世纪城”治理平台的加持。
江湾社区是个纯居民小区,外来人口多,居民服务需求多样,对社区认同感不强。根据实际情况,社区将目光瞄准互联网,引进了“无接触”式城市管理平台。
2016年,社区开创“掌上世纪城”微信公众号,搭建社区与居民的互动平台,通过“微拍客”“线上政务”“活动参与”“直播间”“线上服务”等20余项服务功能,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在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上投诉反馈问题,还能发布招聘求职、广告信息、失物认领等信息。
江湾社区党委书记、主任于秋燕介绍:“首先,在社区6个苑区及湘江风光带公共区域进行无线wifi布点53个,实现公共区域无线全覆盖,无线网使用与社区公众号连接,提升网格居民对智慧社区平台的体验感;其次,在社区的经一路和经二路,安装了广播和监控,便于社区工作人员在线上能够快速发现管理弊端,然后线下就会有人去现场处理。”截至目前,已有60%居民注册会员。
在江湾社区的“无接触”式城市管理平台,3块电子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目前辖区街道、商铺的情形。借助这些高清摄像头和广播,可以实现24小时线上线下全天候治安防控管理。
“无接触”式城市管理平台,不仅提高了社区的智慧管理能力,而且帮助居民解决了不少邻里矛盾、儿童走失、贵重物品丢失等问题。
“通过网格员上门采集、物联网感知采集、互联网采集、视频采集等手段,我们的智慧平台整合所有社区相关数据,并逐步搭建起相关数据库,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方使用,切实提高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效率。”融江苑网格员李琳告诉记者:“现在,我用智能设备可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动动拇指就能完成信息采集、审核、录入等工作。如工作中发现其他问题,还可随时上报说明、传送图片、标记位置,工作效率起码提高了十倍。”
居民会将日常发现的问题通过“掌上世纪城”中的“微拍客”快速上报。“报事后响应时间不超过10分钟,处理进展可以实时查询,让我们的体验感大大上升。”一位居民如是说。
“微拍客”只是“掌上世纪城”中的一个应用,根据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江湾社区不断丰富“掌上世纪城”内各类便民程序,令每一个居民都可以切实享受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红利”。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场地怎么来?服务怎么做?志愿者怎么征集?居民想知道社区在三八妇女节有什么活动,怎么报名?临江苑网格党支部书记、社区优秀志愿者郭浩说““拿出手机,进入‘掌上世纪城’微信公众号,可以一键预约社区场地,一键发布活动信息、报名链接都解决了。”通过“掌上世纪城”郭浩已经举办了好几场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扩大了自己的交友圈,也为社区带来了新的服务。
“掌上世纪城”是江湾社区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服务网。生活地图让居民对社区情况一键知晓,哪里有什么商家都在地图上清楚标识;社区喇叭是专门发布社区公告和宣传政的;有针对小朋友和老年人的各种活动,居民也可以自己发布活动,活动空间预约、办公咨询等应有尽有。
老百姓喜欢用,这正是于秋燕最乐意看到的,“我们社区工作其实就是做群众工作,智慧社区也必须是有问题导向的,要接地气,必须是群众摸得着用得上的智慧场景。”现在居民办什么事都可以提前在智慧平台上查看,上面需要带什么材料、怎么办理讲得非常清楚,来一次就可以办理完成。作为长沙市智慧社区的试点,江湾社区按照聚资源、精服务、联人心、享生活的理念,已经建立起邻里圈、志愿圈和乐活圈,实现从物联网到“人联网”的转变。“下一步,社区将根据居民需求不断升级服务,尤其是老年群体,社区也会加强指导培训,达到人人智慧。”
责编: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