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文旅志愿服务风采⑪|东安民俗文化传承展演中心:舞台在乡间,百姓在心中
新湖南 • 文体动态
2023-04-03 17:08:2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刘涛 通讯员 汤以行

开场舞《龙腾狮跃耀潇湘》、小组唱《美丽东安》、歌舞《鸡香如意“东安鸡”》、独唱《幸福东安》……3月下旬,“三湘四水 相约湖南 乐驾永州 走进东安”全国自驾达人行东安站活动在永州市东安县树德景区文化广场举行,东安县民俗文化传承展演中心演出的多个节目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近10年来,东安县民俗文化传承展演中心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公益文化宣传、下乡慰问演出、打造原创精品节目,把文化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把舞台搭建到乡镇

舞蹈《好儿好女好家园》、独唱《映山红》、舞蹈《感恩的心》、独舞《铃铛少女》……2022年5月14日,东安县民俗文化传承展演中心在石期市镇开展“送戏曲进万村 送书画进万家”暨关爱特殊群体禁毒宣传惠民演出活动,丰富多彩的节目吸引了周边群众。

“县民俗文化传承展演中心经常来演出,只要有空,我就会叫上家里人和朋友去看。演出很热闹,家人和朋友都喜欢。”东安县石期市镇大荣底村村民刘细云说。

白牙市镇文化站站长王善琨也说:“展演活动很受镇上的百姓欢迎,每次都有很多人来看,丰富了大家的生活。对于基层老百姓来说,多一些文化活动是很重要的。”

在东安县,到处活跃着东安县民俗文化传承展演中心志愿服务队的身影。为了让偏远地区的百姓经常能看到演出,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不辞辛苦。

天寒地冻他们不怕。“11月份的山里真的很冷,演出服很单薄。没上台的时候,我们都抱在一起取暖。只要听到主持人的介绍和大家欢迎的掌声,我们心里就会燃起一团火,用最好的状态为大家表演。”回想往年送戏到贫困村的经历,东安县民俗文化传承展演中心副主任杨艳目光坚定。

山路崎岖,也阻挡不了文化下乡的脚步。“我记得有一次去石期市镇演出,路不好走加上演出车年久失修,车抛锚了。抛锚又怎样,下车推车就好了!困难重重,但我们办法多多。”在中心舞蹈编导张丽丽眼里,“准时准点为村民献上专业的演出”是最重要的。

他们不怕恶劣天气。中心编导宋玲记得清楚,有一次中心开展“送文化进舜皇山”演出,演到第二个节目,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大家伙顾不上自身淋雨,赶紧抢收音响设备。宋玲说:“团队齐心协力做好一件事情的感觉太棒了。虽然会经历一些困难,但也是珍贵的回忆。”

2013年以来,东安县民俗文化传承展演中心围绕“走进基层 服务大众”理念,把舞台搭建到军营、学校、社区、乡镇,积极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欢乐潇湘、讲文明树新风、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等文旅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国庆、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文旅活动志愿服务。仅2022年,就开展活动90余场次,惠及群众12万余人次。

创作百姓爱看的节目

演员穿着喜庆的传统服饰,舞动绸带,表演庆祝丰收的喜悦场景。张丽丽担任编导的舞蹈《欢天喜地》曾在首届湖南农民文艺汇演上演出,并获得银穗奖。

“作为县里的文化单位,我们和老百姓的距离很近。社区、农村、工厂的工作生活场景,身边的人和事,都是我们创作灵感的来源。贴近百姓生活的节目,更能引发他们的共鸣。”张丽丽说,《欢天喜地》使用的道具,先后有3个版本。最开始是簸箕,后来是扇子,最后换成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长绸。

张丽丽还创作了歌舞节目《当人民需要的时候》,通过170多人的表演团队、不同场景的变化,展现出公检法系统的工作人员随时随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状态和奉献精神,十分感人。节目获得了永州市公安系统最佳表演奖。

近年来,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只讲大道理,百姓未必听得进去。“老百姓喜欢看演出,如果这个节目他们喜欢,能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东安县民俗文化传承展演中心主任陈毅凯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想到通过创作文艺节目宣传移风易俗理念的办法。

他编创的说唱节目《有我》,用年轻人喜爱的说唱的方式,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扫等新风尚融入歌词,内容取材于身边人、身边事,老百姓很喜欢。2022年9月,《有我》作为优秀节目,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优秀节目展演。

近年来,东安县民俗文化传承展演中心充分挖掘本县乡土文化特色,创作编排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其中,歌舞类节目150余个、曲艺类节目30余个。

(东安县民俗文化传承展演中心供图)

责编:龙文泱

一审:龙文泱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