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王文强丨以标准化赋能城乡治理现代化——衡阳市的实践探索与启示
新湖南 • 笔谈
2023-03-30 06:43:37
首页头条收录

核心提示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是激发各类治理主体积极性、提升城乡治理质量与成效的时代要求与重要保障。衡阳实践,证明了城乡标准化治理体系建设是重大民生工程,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特点,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王文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调研发现,衡阳市将城乡标准化治理体系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率先探索出一条城乡治理标准化发展之路,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时代要求:以标准化引领城乡治理新方向

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是激发各类治理主体积极性、提升城乡治理质量与成效的时代要求与重要保障。

提升城乡治理“效能”的基础在标准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明确要求。城乡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标准化为基础,使城乡治理系统的各部分各环节标准化,把治理经验和创新以标准的形式制度化,形成协调、统一、高效的治理关系,才能避免“即兴化”“分散化”“碎片化”治理问题,使治理资源发挥最大效应、治理效能达到最大化。

打通城乡治理“堵点”的抓手在标准化。当今时代,新兴行业领域不断出现,社会结构日益分化,城乡治理面临的任务繁重,要应对的风险挑战不断增多,“堵点”不时出现。把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治理,明晰各级政府职能、公共服务供给要求、突发事件处理规范、风险防范措施,形成标本兼治的制度框架,才能将大大小小的“事”妥善解决,从源头上防范“堵点”出现。

改善城乡治理“品质”的重点在标准化。“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城乡治理的根本遵循。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并越来越关注公平、质量。将标准化建设纳入城乡治理之中,以群众满意为遵循,以高效精细为要求,建立健全治理标准体系,才能避免办事“凭经验”,做法“一刀切”等问题,确保各类治理主体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实现高品质的“善治”目标。

汇聚城乡治理“合力”的关键在标准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显然,治理不是行政式管控,而是多元主体平等参与的互动过程。以标准化手段界定城乡治理不同主体的角色与权责关系,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服务流程,才能避免推诿扯皮、执行不力等问题,确保治理体系的统一协调、各类主体的自觉参与,形成多元联动、共建共享的城乡治理合力。

衡阳实践:以标准化打造城乡治理新样本

围绕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近年来,衡阳市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遵循,出台《关于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的实施意见(试行)》,率先开启全域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的改革,创造了城乡治理的“衡阳样本”。

突出问题导向“建标”,让治理有章可循。衡阳在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中,坚持标准依问题而建,所有标准都是根据实践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发现的问题、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制定,并根据公众绩效评估意见不断革新标准内容,既充分吸纳各领域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又结合衡阳实际,形成了诸如“单株有树型,成排有线型,乔灌有层次,树周无杂草”等通俗易记有效的内容。第一批发布推行的城乡治理标准涵盖5大领域、25个大类、106个项目工作标准。根据“回头看测评”等环节后,第二批新增3大领域、7个大类、76个项目工作标准。经过不断的修正完善,目前已经建立起系统化的标准体系,基本实现了有标可依。

突出目标导向“用标”,让基层有力有为。衡阳市始终聚焦创建名副其实的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坚持“不徒添基层工作负担、不捆绑基层干事手脚”,开展“万雁入乡”行动,首批下沉5000余名干部,充实了城乡治理工作力量;全面推行“标准化引领+网格化推进”治理模式,促进了城乡治理各要素的全面整合、系统集成。全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把市级层面出台的标准作为最基本的规范,在推进落实中细化、具体化,形成了主动创新的良好局面。如南岳区探索出“5+N”标准化治理体系;祁东县形成治理标准化的“四个模式”,耒阳、衡南、松木经开区以“五定五净”标准推进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以不多增投入实现了道路环境“畅、洁、绿、美”。

突出过程导向“达标”,让变化有目共睹。衡阳市高规格设立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直接领导。建立沟通协调、定期调度、会商研判、专项攻坚工作机制,实行月度重点工作“清单交办”制、复杂问题“吹哨报到”制。建立评估督查机制,对重点任务实行“周调度、月暗访、季考核、年评价”,并实施末位约谈制。各级各部门对标对表,形成了责权明晰的工作体系。在一系列机制保障下,城乡治理各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一批城区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大街小巷呈现亮化、净化、序化新格局,城乡环境卫生质量不断提高,文明乡风蔚然成风,“衡阳群众·平安守护人”“衡阳义警”等成为品牌,耒阳市“清廉大厅”、雁峰区“帮帮团”、衡山县“大综窗”标准化等政务服务模式成为全省典范。

突出结果导向“提标”,让群众有口皆碑。衡阳市在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面推广“屋场恳谈会”群众工作模式;探索“湾村明白人”模式,该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打造“+衡阳群众”品牌,引导“衡阳群众”志愿者参与城乡治理;推广基层创造的“红黑榜”“厚德同心积分”机制,为培育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供了有力的价值引导。开展公众绩效评估,以此为依据持续优化工作机制,使群众的参与度空前提高,对标准化的认识也持续加深,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全面改观。

有益启示:以标准化助“立”城乡治理新高度

城乡治理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开放性的工程,如何确保取得实效,衡阳市的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着力标准供给与应用的有机互动,才能推动城乡治理标准化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制定提出标准与应用标准是城乡治理标准化两个重要环节。衡阳市的实践表明,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需要突破“一个方案走天下”的惯性思维,以解决问题为重要依据制定标准,在分步实施标准中不断完善标准,使标准在应用中得到检验、在检验中进一步完善,确保标准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

坚持工具理性与人文感性相结合,才能确保城乡治理标准化走深走实。城乡治理标准化强调统一的规则要求,常常体现出“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衡阳市的实践表明,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既要重视标准的一致性、统一性、规范性,又要防范走向唯技术主义,要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对基层干部的人文关怀,推动治理资源下沉,帮助基层干部从高强度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确保标准化工作赢得人心、取得实效。

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才能形成推动城乡治理标准化强大动力。构建党委领导下的政府、社会、公众多元共治格局,是现代化城乡治理体系的重要特征。衡阳市的实践表明,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既要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更要注重尊重民意,引导群众参与,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变化、在变化中自觉参与,有效调动群众参与标准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形成推动标准化的强大动力。

正确处理统一推进与因地制宜的关系,才能促进城乡治理标准化持续发展。城乡治理标准化要求一致行动、整体联动,但也离不开因地制宜的探索。衡阳市的实践表明,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必须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尊重区域差异、突出地方特色、鼓励基层创新,避免“一刀切”,要把基层诉求摆在突出位置,让标准接地气、好操作、能落实,给予基层充分的发挥空间,确保标准化顺利推进、持续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姚昕玥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